明确靶向 对症施策 决胜脱贫攻坚——以四川达州市达川区罐子镇沿溪河村为例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陈林莉
[导读] 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切实体现
        陈林莉
        四川达州市达川区委党校,四川    达州    635000
        【摘要】脱贫是全面小康的底线目标和“最后一公里”,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切实体现,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绝不能、不应留下绝对贫困这一“最短板”!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实现其目标,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本文结合四川达州市达川区罐子镇沿溪河村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剖析原因,从实际出发,对症施策,决胜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
        【关键词】精准扶贫;对症施策;全面小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同时强调“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达州市达川区罐子镇沿溪河村作为西部地区一个边远的小山村,结合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准问题,剖析原因,从实际出发,对症施策,真扶贫,扶真贫,脱穷根,摘穷帽,决胜脱贫攻坚,为实现全面小康而不懈努力。
一、明确靶向、找准问题,让精准扶贫有的放矢
        脱贫攻坚不是“撒种子”,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脱贫工程,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2],要坚持问题导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扶贫工作精、细、全。
(一)掌握村情让精准扶贫明确靶向
        达州市达川区罐子镇沿溪河村由原陈家乡三个村合并而成,2014年通过筛选确定为全区142个贫困村之一。全村有村民小组10个,526户,2100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2030亩,山林面积1200余亩;现有山坪塘26口,能蓄水的只有4口,其余22口全为病险山坪塘;有党员54人,其中40岁以下3人(均为大学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挂靠),60岁以上43人,全村有贫困户103户,366人,其中五保户3人,低保户23人。
(二)找准问题让精准扶贫有的放矢
        该村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村民居住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村人民群众生活都在温饱线下徘徊,生产生活中存在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4个“严重”。
        1、经济贫困程度严重。2019年,沿溪河村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水稻、玉米、油菜、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而种植业以水稻、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养殖业,全村存栏生猪800多头,主要是自给自足,每家每户喂一头或者两头过年猪,耕牛90多头,主要用于春耕。经济来源极为有限,贫困现状严重。
         2、“空心化”程度严重。一是人员“空心”。据不完全统计村里青壮年外出务工500余人,占全村人数的42%,另外,有部分村民在农闲是到城里或附近地区临时务工。全村60岁以上老人有370人,其中无依无靠的空巢老人140人。全村共有留守儿童160余人。二是田地与山林荒芜。全村3000余亩田地山林只有800余亩流转,流转比例为25%。且流转出的其中770亩土地因业主资金困难,还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
         3、资源管理困难程度严重。农、林资源管理困难。农田里的路、沟、渠等本是农业耕作之本,以前都会开展农田水利冬季基本建设,但现在由于大家的主要精力是外出务工,农业耕作只当副业,所以以前的精耕细作、冬修冬藏等活动都组织不了,也无法管理。
         4、回乡就业困难程度严重。回乡创业的空间狭小。有些外出务工人员在国家全民创业的大政策鼓舞下,其实也很想回家创业,但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子。尤其是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好多人都在外面边玩边等事做。
二、剖析原因、找准症结,让精准扶贫对症施策
        (一)“穷”的原因。农村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穷是事实,有些既便是过上较富裕的生活,但背后一定也是艰辛的。一是单身、智残、精神障碍人员的管理疏漏。全村有单身汉10人,残疾16人,精神病5人,受农村旧俗观念作梗,亲戚朋友还在想方设法帮他们成亲延续后代,结果是残、呆结合,穷上加穷,一代穷加二代穷;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工作的保障堪忧。由于缺少技术和经验,一般是干些粗、累及高危作业的活,虽收入高些,但都在拿生命和汗水作抵押。伤亡事件时有发生,一旦摊上这事,在农村家就散了和穷了;三是重大、慢性疾病的拖累问题。

在新农合政策普及的今天,村民还是不敢病,也病不起,因农民本身积蓄不多,还有更主要的是生病了不能做事就断了经济来源,如果一个家庭主要劳力生病了整个家庭就会拖入贫穷;四是男女婚恋关系复杂淡漠。由于外出务工人员流动大,结识广,网络发达,村民的婚恋观念发生变化,以前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观念不复存在。      
        (二)“空”的原因。一是农民自身的技能和投入不足。60、70后第一代打工人员大部分没有什么技术,有的只是掌握了一些传统的手工活,而掌握种养加等农业技术的人少之又少。村里种粮大户一家没有,搞养殖的也只有1家且没有规模,就20来只羊子。二是农业的风险和效益不容观乐。由于不懂技术和防病治病,稍不注意一场瘟疫就可能使其投入血本无归,最后被迫又外出务工,像这样的事例在农村不在少数。三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影响。外出务工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城市站稳了脚跟,城里也有政策让他们留下来,买了房子安了家,实际上是离开了农村变成了城里人。
        (三)“难”的原因。一是乡村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干部素质的高低在农村工作不一定要表现在文化水平上,更体现在胸襟和视野开阔上。但往往个别村干部在这方面脾气暴躁,不懂得变通。二是政策落地与村民的意念有反差。随着土地确权、林权改革、粮食直补、农村宅基地发证等政策落地生根,滋长了农民的个体意识,淡化了集体和国家意识。如林权改革后林地流转更困难、政府管不上百姓不去管,林地纠纷越来越多; 三是媒介宣传与群众理解不相吻合。当前村民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主要靠电视、手机,从视觉上直接感受到上面政策那么好,但身边就是感受不到。四是社会转型期间的心理焦虑浮躁。对“钱”的焦虑;婚姻和人的焦虑;对就业的焦虑、对户口的焦虑等等,生活中一些问题本可平心静气的就能化解的,但往往一遇到问题就借题发挥,发泄负面情绪。
三、实际出发,聚焦精准,让精准扶贫大获全胜
         在精准帮扶工作中坚持“两手抓”,把以户为单元和以村为单元的扶贫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一手抓扶贫到户,确保扶贫对象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需求);一手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改善农村整体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一家一户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解决。
        (一)因势顺导深入一线抓扶贫。达州市达川区委常委、纪委吴鸿胜作为罐子镇沿溪河村区级联系领导,多次深入一线了解该村的情况、贫苦户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凝成合力。
        (二)因户施策开展精准扶贫。一是结对帮扶。103户贫困户做到户户有干部帮扶关注,实行一对一帮扶,落实一户一策,真正解决其实际困难,让其脱贫致富。二是做好服务工作。由于乡村老年人留守居多,文化水平等方面都不高,为此工作组成员和村组干部做到了工作方法仔细、工作态度耐心。
        (三)因势利导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2019年硬化社道260米,村社道路13公里改造硬化正在进行,维修堰塘3口,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卖难买难的问题,让农民增收,使农民群众真正感受到扶贫的实惠。二是大力推进村级阵地建设。该村原村级活动阵地没有完全达标,帮助该村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资金,帮扶责任单位投入多套办公桌椅,3万元帮扶资金,协助建立完善一个功能齐全的村级活动阵地。
    (四)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聘请技术专家到村进行土壤检测,规划出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培育生态种、养殖合作社。进行户户规划,村社规划,引进油牡丹种植业主开展油牡丹种植500亩,种植香椿200亩,养殖瑶山黑鸡千余只,对产业大户培育和产业面积扩展规划已落实具体实施办法和帮扶联系责任人。
        (五)因势而动建立沟通平台。利用QQ、微信等沟通平台使沟通无时间、无界限,建立“沿溪河党员之家群”,并将其做成政策的宣传窗口和民众的办事指南。同时恢复村级有线广播,加强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孝善教育,培育文明新风,利用现代沟通平台将村里村外更好的联动起来。
        (六)因势乘便注重协调抓推进。一是鼓舞士气。坚持联系单位责任人深入一线,时刻鼓舞干部对帮扶联系工作要树立“克服暂时困难,创造条件推进”的思维,保持自己所带队伍战斗力强、积极性高。二是加强协调。坚持发展新时达“枫桥经验”,进一步加强协调工作,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妥善化解土地承包、征地拆迁、农民工工资、环境污染等问题。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农民生活富足与否,直接决定了国家发展是否安定,即所谓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了改革的深水期、攻坚期,比起以往任何时间我们都应更加注重扶贫工作的开展与落实,只有保质保量的完成扶贫攻坚工作,全体人民才能真正共享改革红利,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
【参考资料】
[1]《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的讲话》(2012年12月29日、30日),《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6页
[2]《“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2019年10月4日),国务院印发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