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上“美”的翅膀托起“美”的明天———浅析动画片在中班幼儿审美培养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张阳
[导读] 随着时代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动画片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张阳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殷华街幼儿园 江苏省南京市210000
        摘  要:随着时代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动画片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对幼儿语言行为以及艺术等方面有着很大影响。所以,教师在对幼儿展开教育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对幼儿进行引导,能够深入挖掘动画片中的审美内涵,为幼儿插上“美”的翅膀,让幼儿可以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进而托起“美”的明天。
关键词:动画片;中班幼儿;审美培养
        在现实生活中,美会体现在各个方面,爱美是每一个人的天性。而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来说,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好奇心理很重。所以,强化对幼儿审美的培养,对幼儿今后发展意义非凡。在对中班幼儿审美培养过程中,合理的利用动画片,优势较为明显,能够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让幼儿可以更多的了解周围环境以及生活中的人和物,对幼儿健康成长有很大促进作用。
一、动画片在中班幼儿审美培养中的作用分析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由于年龄相对较小,并且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对很多新鲜事物非常感兴趣,再加上幼儿的心智不够健全,所以对于动画片的喜爱程度极高。在动画片中,可以随处体现“美”。因而,中班幼儿通过观看动画片,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良好的审美素养。
        第一,能够帮助幼儿感知形象美。与成人所观看的电视剧以及电影不同,动画片中的人物造型较为夸张,各个人物的性格比较鲜明,能够用拟人的方法将动物、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客体变得人格化,可以赋予这些事物情感和思维,能够让其有人一样的行为举止[1]。同时,在动画片中,通过夸张化的方式,可以将形象的特征彰显出来。因而,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动画人物和剧情,可以在观看动画片时感受到各种人物的形象美。
        第二,能够提升幼儿的感官美。通常情况下,动画片的音效比较强烈,色彩鲜明,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采取浓缩的方式,对幼儿的审美感官进行全方位刺激,保证幼儿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能够充分激发出来,让幼儿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2]。
        第三,能够培养幼儿的精神美。在动画片中,大多积极的弘扬正能量,动感突出,情节比较单纯,能够以较为风趣幽默且深刻动人的画面,将求美且向善的追求传递给幼儿,让幼儿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动画的真谛。
二、动画片在中班幼儿审美培养中的对策分析
        在对中班幼儿进行审美培养过程中,为了可以将动画片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应该依托于教学内容以及幼儿的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地制定培养方案,确保中班幼儿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且愉快的氛围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
(一)科学的利用语言之美
        对于一部优秀的动画片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语言思维表达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对幼儿整体审美素养的形成非常有好处。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的对动画片语言之美进行利用,强化对中班幼儿审美的培养[3]。比如:在《一颗超级顽固的牙》动画片中,通过生动的语言以及形象的画面,讲述了一位名叫“芽芽”的小姑娘,希望将自己超级顽固的牙拔掉的故事。在对动画片进行观看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画面遮挡住,让幼儿认真的倾听故事,然后配上较为轻松欢快的音乐,将幼儿吸引力集中在课堂上。在倾听故事期间,教师可以为幼儿设计问题,包括:捕绳草什么?超级口香糖到底有多么厉害呢?“芽芽”的这颗牙齿最后到底掉没掉呢?在问题的指引下,幼儿会认真的听故事,增强了幼儿主动探讨、主动思考的积极性,整个课堂氛围会非常热闹。接下来,教师要在画面上配合相应的声音,通过观看动画,幼儿能够明白捕绳草到底长什么样?超级口香糖到底厉不厉害?在观看动画片时,有的幼儿还会摸一摸自己嘴中的牙,感受一下是否也长了一颗超级顽固的牙。

借助这样的教学方式,中班幼儿能够直观的了解名词“捕绳草”、副词“超级”、形容词“顽固的”,能够对以往枯燥教学模式加以改进,还可以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再次向幼儿提问:“芽芽”的超级顽固牙掉了吗?幼儿可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而为了能够证明自己想法的独特,幼儿还会开动脑筋,积极的思考,大大提升了幼儿倾听的技能,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非常有好处。
(二)有效应用动画片中的艺术之美
        在中班幼儿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艺术形式就是音乐和美术。所以,教师在利用动画片展开教育活动时,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提升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审美素养。
        第一,音乐美。在对中班幼儿进行审美培养过程中,通过音乐作品的感受、表达,教师可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认识美以及创造美能力的教育,保证幼儿的审美能力可以增强[4]。一方面,唱。教师在引导幼儿观看动画片时,可以积极的对幼儿进行指导,让幼儿可以对音乐的过程加以欣赏。通过优美的主题音乐旋律,再加上是身临其境的音响效果,可以充分地对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进行调动。比如:《喜羊羊之虎虎生威》中的插曲《左手右手》,曲调十分动听,歌词也较为励志,中班幼儿十分喜爱。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为幼儿多播放几遍音乐,让幼儿能够试着哼上几句。针对一些能力比较强的幼儿,甚至可以跟随着歌词唱出来,不需要刻意的培养和教学,便能够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提升自身的音乐审美能力。另一方面,听。教师在带领幼儿倾听《天空之城》主题曲时,可以让中班幼儿说一说听完音乐之后的感受,有的幼儿会说曲子听起来十分感动,而有的幼儿则会说出曲子是在讲一个小女孩的故事。这些多样化的表达以及敏锐的直觉,都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审美素养。
        第二,美术美。教师在借助动画片对学生进行审美培养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认识美,能够去创造美。我国有非常多优秀的国产水墨动画,包括:《牧笛》、《小蝌蚪找妈妈》以及现代3D水墨动画《夏》。其中,《牧笛》这部动画片中,背景音乐具有较强的中国特色,除了能让幼儿的视觉以及听觉得到充分享受之外,幼儿在观看完动画片之后,大多会想要再看一遍,并能够对墨、水、毛笔等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衍生出了新的教育主题[5]。
(三)强化对动画片人文之美的运用
        教师在利用动画片对中班幼儿展开审美培养的过程中,还可以借助动画片中的人文之美对幼儿加以培养。一方面,引导幼儿规范自身的行为。相关研究得知,5岁到7岁的儿童,在动画片或者电视观看完之后,通常会对剧中的行为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地利用这一特点,为幼儿播放一些积极正能量的动画片。比如: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很多女孩都比较喜欢《巴啦啦小魔仙》这部动画片,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小女孩非常喜欢“小蓝姐姐”这一角色。因为“小蓝姐姐”的品德端正,口才十分好,能够帮助别人,也可以化解矛盾。所以在当上“小蓝姐姐”之后,幼儿可以学会谦让他人,能够积极主动的帮助他人。另一方面,帮助幼儿形成亲社会的行为。在动画片中,能够宣扬人格美,比较侧重合作、有爱,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很有益处。所以,在教学期间,教师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带领幼儿欣赏《玩具总动员》等动画片,让幼儿能够通过观看动画片,了解是非对错,形成良好的的品质,学会互帮互助。
        为了可以更好的培养中班幼儿审美能力,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结合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合理的对动画片进行运用,可以将其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保证幼儿的学习以及生活在得到全面丰富的同时,还能够树立起良好的审美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婧.插上“美”的翅膀托起“美”的明天———浅析动画片在大班幼儿审美培养中的作用[J].学苑教育,2019,000(002):P.24-25.
[2]徐庆庆.论动画片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影响[J].读书文摘(中),2018(3):37-37.
[3]马燕.如何引导幼儿看动画片[J].幼儿教学研究,2019,000(007):33-33.
[4]王淑宁.想象性、童趣性、泛灵论及其它——浅析幼儿喜欢动画片的原因[J].大众文艺,2018.
[5]陈珊珊.浅谈动画片对经典儿童文学的改编[J].岁月月刊,2019(3):14-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