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展评纠错策略提升科学错题教学实效性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章伽佳
[导读] 目前初中科学课堂错题教法仍然沿袭“讲、听、记、练、集”策略。以上教学策略忽视学生在错题建构、纠错过程的主动参与意识
        章伽佳
        绍兴市元培中学     
        摘要:目前初中科学课堂错题教法仍然沿袭“讲、听、记、练、集”策略。以上教学策略忽视学生在错题建构、纠错过程的主动参与意识。本文采用展评纠错策略,从自我大胆剖析错误思维入手,突出师生、生生评析错误症结的互动教学特征。提高科学课堂错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展评;纠错;错题;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发现学生在解题时,会有这样的困惑:讲了很多遍的内容还是不懂、课堂上分析很多遍的知识点还是重复错误。这到底是怎么了?为突破重难点,于是习题课上“讲、听、记、练、集”的纠错套路依然红火。教师一遍遍分析、讲解题干,学生反复听,死机错题,重复练习,最后确有困难的只能记入错题集。这样的课堂背后,往往掩盖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思维漏洞。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标准答案”模仿、订正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长此以往学生学习越来越被动,课堂教学越来越沉闷,错题本越集越厚,错误率依然高居不下。究其原因,过多关注知识本身,忽视获得知识的过程,从而也就忽视学生在知识生成过程中情感的体验。
        发生错误对于学生来说是真正掌握知识的一个宝贵契机。元认知理论认为自由思考是学生获得能力的基石。要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就必须使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给予学生独立从事学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有自主思考的空间、自行表达的机会,这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凡是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就如生成教学所倡导的:教学实质是学生个体作为教学认识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教学的根本在于使学生获得主动生长发展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大胆剖析错误成因,不失为一剂良药。
        案例描述:
        在七年级下第二单元凸透镜的折射光路,经过多次训练后,有位学生依然将折射光线画成图1所示。
        一般纠错方式:教师主动纠错。主要以学生的接受和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一般会不厌其烦地画出三条特殊光线的折射规律图,让学生记牢三句应试口诀:平行光线过焦点、过焦光线平行线、过心光线向不变。他真的记牢了吗?在这种抗拒心理作用下,结果可想而知。
        以上纠错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反复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在这样的学习逐渐失去自主学习,自由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最多也就单单只讲述了画图一个单一概念。
        展评纠错策略最突出的是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根据学生产生的问题或困惑,引导他们自主挖掘错误根源,在交互纠错过程中探究解决方法,师生、生生共同参与,通过合作交流,以促进生成互动。这才是把知识、过程、情感目标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把讲评与训练有机统一起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生成性的错题资源,通过师生互动和生生合作,发现错误,展评纠错,从而在互动中寻找不足,在互动中发展自我,在互动中生成新知,在互动中找到自信。教学过程的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
?展错——变错为宝,提升错误价值
        教师不急于纠错,深挖学生错误类型。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把学生在作业、试卷上、课堂里的错题收集整理起来,将错误分类:识记性概念错误、知识点相关性串联错误、分析能力错误等等。在完成了“整理错题”之后,教师在课堂上不急于解决问题,大胆让学生进行自我剖析,使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错误暴露出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这样就不单单解决一个问题,而是以点带面,将相关知识串联,以促进有效的互动生成。
        案例描述:
        当出现上述错误时,教师不是立即纠错,而是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画图的依据。该学生:“口诀中提到平行光线过焦点。” 可见,学生死记口诀,并没有理解反射和折射的原理。
        
?评错——思维碰撞,擦出火花
        展评纠错策略在注重教师主导同时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开展生生之间合作纠错。不同思想的碰撞,是智慧的交锋。通过交流,使思维更深刻、清晰。同时给他人纠错时可以获得自身社会性沟通与合作品质的提升。一个人理解知识和表述让别人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从心理学上说:前者是理解的知识,后者是能够运用的知识。评错就是从理解向运用转变。在据理力争的过程中,使得错误的思想会越辩越清晰。
        案例描述:
        学生甲:“平行光线过焦点,究竟过哪个焦点我并不清楚,就随手画啦”
        学生乙:“如果这样画,光线又回到空气中就是反射啦。”
        学生甲:“所以折射光线是透过凸透镜,经过另一侧的焦点。”
        学生丙:“凸透镜透明的啊,前后两侧不也都可以反射光线?”
        学生丁:“我用放大镜看的时候就会看到两个像的。”
对于丁同学的疑问,观察凸透镜成虚像时,学生往往会觉得好奇。在蜡烛的同侧观察凸透镜时,确实会出现一个正立、一个倒立的像。关于丁同学的课外探索,在思维碰撞中擦出了新的火花。丙、丁同学的对话也充分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在潜意识和意识层面自动收录的日常生活的蛛丝马迹会加入自己的所思所感,在一定条件下,这些记忆的痕迹和所思、所想、所感会激发。
一般的习题课堂:教师会把学生的思维拉回到纠正作图中来。但是展评就是可以把球面镜作用结合比较。渗透对比记忆,使得教学方式更丰富,学生思维更开阔。而思维的激活、灵性的喷发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地对话才有闪光的生成。
?点拨引导——提升应用能力,互动生成
        教师要适当点拨,渗透解题方法的引导,让学生深入领悟习题的命题旨意和能力要求,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性学习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合作探究学习,并自这个感知、领会正确的知识,对旧知识进行整合,生成新认识和新问题。
        
        案例描述:
        用眼睛观察凸透镜时,凸透镜的凹面就形成了蜡烛倒立的像,而在同侧的凸面形成了蜡烛正立的像。对于这个现象,其实用球面镜的光路知识能够比较理性化的解释。 但是接下去才是学生探索的时间,能力提升的最好时机。学生拿出午饭所需的不锈钢汤匙,观察正反面分别形成的自己头像的特征。随后,教室里充满了惊叹声。“哦,我懂了!”
        通过互动性的探究,引导学生理解概念、区别相似点、不同点,来达到温故知新。当然,错题教学不仅仅只是为了讲评习题,它要求我们能正确处理好讲评与训练之间的关系。它适用于各个形式的课堂。
        总之,展评策略下的纠错课堂不但有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更具有师生、生生双向交流,相互影响的双向性。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丰富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和完善的人格魅力,与学生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互动的错题教学绽放光彩。在展评的纠错教学中,即使预设再周密,考虑再详尽,还是随时可能出现与课前预设不同的情况。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容易混淆的误点、偶发事件的亮点和容易忽略的盲点,转化成课堂教学中鲜活的动态生成资源,那么学生的积极性、自信心,课堂参与面,思考问题的深层性便会大大提高。这才是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 余永胜.学贵有疑,质疑有法:论初中科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课程,2009(8).
[2] 周江华.以学定教,先学后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新课程,2010(2).
[3]殷晓静.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性资源研究[D].华东师大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