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张勇
[导读]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的教学方法就是:上课时,教师在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张勇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道南学校  712000
        
        在多年的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我的教学方法就是:上课时,教师在讲台进行实际操作演示,然后学生照着教师演示的方法去尝试具体操作并掌握。然而,这种方法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引发一些问题,导致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氛围并不浓厚。因为学生们之间的接受能力是有差别的,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会在你还没有讲完的时候就已经完全明白如何具体操作,然后去干自己的事情,而相比之下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于具体操作的掌握则会慢些。除了这些情况,还有少部分学生东张西望,根本没有听你在讲什么,这就对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一定的损失。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们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与处理能力等等。因而,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中,必需采取新的教学理论和课程标准,开辟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新策略与新模式来更好地发掘学生潜能,造就学生的创新实践本领,继而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改变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他们对知识的强烈渴望以及对所学课程内容的喜好。如今正值信息时代,从小同学各个都听说过计算机,向往过实操计算机,他们渴望能更深层次地了解并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的使用,也期盼自己有一天能够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计算机实现制作动画、编辑文档等操作。而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日益膨胀的好奇心与探索未知领域的求知欲。如今他们在课堂上梦想成真,可以亲手操作计算机。我们更要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有动手操作的空间来满足好奇心与求知欲。但是若课堂只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让学生跟着老师走,只是单纯的"我说你做",学生没有了实践的机会与动手操作的空间,那么这样下去只会产生造成教学效果不显著,没有很好地达到培养学生的目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对于课堂中重点的内容,我安排学生先动手实践,途中遇到不明白的点可以询问老师获得解决,这样很快就可以攻克小节的难点,也达到了培养学生的目标。


        二、创造和谐氛围,保持学习兴趣
        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使我明白,要以鼓励和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并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兴趣的最佳手段。我所教的年级每个班的学生数量基本都在四五十人,绝大部分同学在上机实际操作的时候都会遇到许多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应付不来数量众多的学生,这样就会有一些同学的问题没有解决到,不免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因而我找了几位水平相对较好的同学充当"组长",将他们派往各组,在实操中相互帮助。这样既减轻了教师逐个指导学生的压力,又使得同学们的个人能力得到培养,同时也战胜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害怕的心理,从而使全班同学的计算机能力都能够稳步提升。这样教师刚好可以集中注意力于那些计算机实操能力较弱的学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也增进同学们之间的同学情谊,保持了同学们良好的学习兴趣,创造了和谐的氛围。
        三、尝试以“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教学。
        “任务驱动”通俗来讲便是: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确立一个目标或是发布一个任务,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并在相互协作之下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的一种方式。如此看来,“任务驱动”非常符合信息技术课上课的形式,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际教学中效果显著:先确立一个目标(即任务),在课堂中让同学们一起思考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讨论,最终解决问题。这增加了同学之间的情谊,并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经常利用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与时俱进的特点,为学生展示一些国际上的新技术,新知识,让学生每节课都能在计算机上有新发现、新收获,并使学生感受到计算机中所蕴含的丰富知识与各种技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让学生保持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