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娜
大庆铁人学院(大庆技师学院) 黑龙江省 大庆市163255
摘要:有效且高效地在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方面需要教师根据一套完善且科学的教学方案,在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提供更丰富且充实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实施更体系化;另一方面,学生作为课堂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自主学习,通过研讨与实操训练等教学方式,学生根据自己对于平面设计作品的主题的理解,充分发挥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本文重点针对技工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展开分析,及时解决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后续课程教学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平面设计 培养 创新能力
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号召员工参与创新创业,平面设计行业也不例外。技工院校作为培育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必须站在学生职业发展的角度和高度确定核心专业课程,引导学生与时俱进,端正学习态度;教师要转变现阶段的教学理念与模式,使整体教学质量得以保障和提升。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专业技术的实操水准,都必须引起教师与院校的足够重视,否则势必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1.技工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1.1学生角度
据调查资料可知,绝大多数技工院校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入学前,对于平面设计课程的内容与要素存在认知偏差,甚至有的学生觉得此专业很浪漫或是自身文化课成绩较差,才选择学习此专业。从专业选择角度来看,每位学生都是可塑之才,都有成为优异设计师的潜力,但从实际角度来看,多数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在平面设计行业都没有长足的发展。究其原因,首先是学生在学习专业之前,对于个人职业发展方向没有准确的把握和定位,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力不足,自身的才能与潜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展示。其次,学生自身的审美素质有待提高,尽管具有较强的实操能力,但是平面设计工作的重点在于设计,若只会基本的绘制制作技术,必将制约学生未来职业的纵深发展。只有具备“设计+技术”能力的设计师,才能让学生在职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2教师角度
承担技工院校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师多毕业于高等院校,虽在操作与设计水准方面,有着较强的理论功底,但是缺乏企业实践,缺少相关的现场工作经验,因此很难做好设计理论与实际设计工作相互结合。其次,为降低学生就职门槛,在教学方面,普遍更重视指导学生平面设计软件的实操实训教学,未将设计内涵、审美意识融入到学生知识体系之内,结果型的考试评估模式,也极易使学生对平面设计课程的考试做针对性的学习。这样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对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没有助益。
2.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平面设计课程内容的重点是色彩、平面元素及其构成,这些内容时时处处都隐含着创新,突破固有的理论体系,确保在平面设计作品中充分展现设计者的理念,才能使平面设计作品的宣传效果和视觉效果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而从目前技工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来看,过于偏重软件技术的学习,忽视设计方法和技巧的讲授,这无疑是与职业发展背道而驰的。在此种环境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尽管在操作水平上较优异,但是受自身创新能力的局限性等因素影响,势必会影响学生个人职业发展,造成大量的人才资源的浪费。
3.技工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培养对策
3.1创新性课程的设置
结合技工院校“能力本位”的理念,在教学中融入创新理念必须从基础素质与艺术教育两个角度完善课程教学方案。教师需为学生持续提供质量优异的课程资源,确保资源与教学内容相匹配,同时也可组织学生欣赏和分析平面设计优秀作品,解析其中的元素,或让学生尝试在半成品上融入自己的设计想法,教师组织学生逐个讲述作品的创意思路。同时,教师必须能根据体系化的创新教学理论,从课程内容与作品要素方面,提取可创新点,启发学生。教师提出问题,加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媒介自我探索、自主学习,遇到问题,教师给予解答。如此得出的结论通常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也为学生后续知识体系的延伸,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另外,教师也需结合来自企业实践的案例,激发学生对学习课程内容的兴趣,在持续的学习与钻研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然能够增强学生的专业素质,使所学知识内化于心,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
以上措施不仅磨练了学生实操技术,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升创造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控制教学流程与创新元素的引导,对学生要完成的任务提出具体详实的要求,并引导学生突破自我。基于教师对于创新思维的理解,为学生提供更广阔且灵活的教学平台,并能够使理论知识与技能知识高度融合,才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突显学生创新意识的成效。
3.2科学化的教学评价
平面设计专业可以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其考核评价方式采用的是“过程+结果”型。教师可结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以及布置任务的完成情况,明晰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中的学习态度、参与度以及学生作品融入创新性的程度,综合给出评价结果。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核心素质的考核,以便更合理地判断学生综合素质体系的构建效果,判断学生在创新思维养成方面是否具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通过正确且客观的评价,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知识体系的不足,同时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照,增强学生创新素质的整体可控性。
4.结语
在技工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入创新能力的理念且得到有效的落实,既能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平面设计的要素,使学生知识体系架构更加完善,同时凭借多元化的辅助教学平台,也更便于把控平面设计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希.浅谈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17(23).
【2】何北榕.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J].新校园(上旬),2018(12).
【3】彭志鹏.高职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当代旅游,2017(10):284-284.
【4】夏秀丽.艺术创新性教育在高职院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展望,201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