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玉婷 马桂芳
潍坊市坊子区坊城街道埠头小学
新课标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同样,人的健康除了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健康,还包括了心理的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进行智力开发的前提;是引导学生之间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增进学生掌握劳动技能的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因此学生素质教育应包括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人的健康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这观点正被越来越多人所认识、所接受。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中小学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到家庭和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则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学校教育更加突出重要。
二、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形成学生健康心理的基础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孩子出生后,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家庭环境。一个和睦、温暖、重感情、守信用、充满朝气、积极向上的家庭,可能铸就孩子健康的心理。反之则极有可能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一下不可弥补的创伤。
? 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父母双方应该彼此相爱,热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爱好、能力和志趣。家庭成员之间能互相尊重、关怀爱护、以理相待,使家庭气氛安定和睦、平等民主、融洽温暖、愉快欢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还容易构筑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把孩子作为平等的人,尊重孩子的爱好,给他一定的自主权利,对有些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见。例:有一位母亲在买菜时带回了一条青虫,女儿想要饲养,母亲不但没有反对,而是积极配合,引导女儿在饲养青虫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思考,在这过程中,女儿看到了青虫的蜕变,了解了青虫的习性,因为青虫是害虫,最后消灭了青虫。孩子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是这样在父母的鼓励和帮助下,兴趣日渐浓厚,探索过程中的成功体验也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加深了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孩子追求真理的习惯。
三、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绝不是仅仅满足于让学生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看几幅图片,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参与、讨论,以及扮演角色,从体验情感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心理健康课对于教师来讲是倾听、是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倾诉、是交流,为此,学校成立心理咨询室,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说心里话、宣泄情绪、情感的机会和场所。在感知、体验、明理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经历进行反思、检查、评价,从而学会调整自我,寻求新知,使问题得到初步的解决。如:我在五年级语文《尊重他人》一课的最后,特意安排了写谢意卡和歉意卡这一教学环节。我饱含深情地引导学生:“同学们,我们在这个班级集体中已度过了五年,在这朝夕相处的五年中,我们每个人都得到过别人热情的帮助,曾使我们感到非常的温暖,心中充满感激之情,那就让我们借此机会写张谢意卡,来表达我们衷心的感谢!如果你做了对别人不尊重的事,让你曾感到后悔,那么,就让我们来写张歉意卡,以表达你深深的歉意。”通过“写卡--读卡--送卡”这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学会了感恩和尊重他人,学生们之间的误会冰释,学生们也变得阳光、开朗、积极向上。
四、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一名好的教师,要能走进孩子的内心,洞察学生心理细微的变化,时刻关注学生的点点滴滴,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对本班的孩子做到了如指掌,知道每一名孩子的家庭的状况,对一些特殊家庭的孩子出现的困惑和烦恼,能及时的解决,一名好的班主任同时又是一名好的心理咨询师。
一个真正的老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的教书匠,而且应该成为学生的保健医生,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的思想、智力都是有差异的,我们教师要用正确的眼光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公平和亲近,让学生感到老师的爱,感爱老师的辛劳就是为了他们,让他们在心理上接纳老师,在心理上与其他同学平等,因而也促使他们都能健康的成长。
总之,小学阶段是生长发育初期,这一时期生理发育很快,而心理则几乎从零开始,尽管孩子入学前受到家庭的一些影响,但是这与学校教育阶段相比,则显得微乎其微,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教育必将奠定孩子的心理健康基础,一个人的性格、情绪、意志品质、人格、兴趣爱好及各种技能等都将在这一阶段初步形成,人的潜能(创造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等)也将初步得到开发。我们只有从小抓起,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加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提高学生思想修养水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一个同步实施的过程。它对学生高尚品质、人格和情操的形成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其智力发展。人类已经步入二十一世纪,社会竞争也更加激烈。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因此,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