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巫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重庆巫溪405800
摘要:临摹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门。古今凡有成就的书家,无一例外都是从临摹古人开始学习的。曾多少人认为最厉害的是书家能写的像印出来的美术字一样“漂亮”的人,但其实,从结字上讲,书法的字法原理讲究黑白布局,讲究变化、对比、均衡、节奏、统一、俯仰、向背、奇正、枯湿浓淡等等。这与艺术的追求是相通的。临摹与创作是书法学习过程中永恒的话题。与古为徒,深入传统,下笔有由,翰不虚动,写出自家面目是临摹到创作转化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临摹,形神兼备,字法,笔法,章法,选帖。
一、什么是临摹
临摹是习书的方法,具体手法不同:临,是比着字帖写,有对临、实临、意临、背临。摹,是在字帖上写,或描红、写仿影、双钩填墨等。
临帖的好处是临帖与思考相结合,适合成年人。摹写是强化手的习惯,适合童子功的训练。二者可根据需要结合,比如有的字就是写不好,可以采用临摹结合的方法。临摹犹如唱戏的压腿练嗓,创作犹如登台演出,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是伴随一生的事。临摹的最高要求是---形神兼备。
二、临摹的重要性
1.每个成功的书家,临摹都是日课、临帖是常态,临摹是书法创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清代王铎便是最好的例证。王铎在谈自己的创作时说他一日临帖一日创作,交替进行。从这里可以看到,临摹,不仅对书法艺术的初学者是必要的,对于那些有了相当深厚功底的书法家也是不能放弃的。古人说厚积薄发,只有在临摹上有了深厚的积淀,才能够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其实很多艺术大家已经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比如林散之先生一生临习汉魏碑版、历代法帖无数,并且是至老不渝,正是在此基础上,他才在自己的晚年写出了堪同历代草书大师相媲美的草书作品,这其中的道理,值得深思。那么,临摹对于创作的意义十分重要。
2.民间常有“复印机”之说。但实临不是机械刻板的摹状,为写像而写像,而是要精准到位,形神兼备,达到“以假乱真”的境界。意临为不失古意古法,将心中之“像”运之笔端,可追其形似,可求其笔似,也可仿其神似。以神驱形,形神兼备,形一定在神前面,以貌取神是更高的追求。意临不是随意不理性的快速书写,而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意”不是随意,而是“有意”和“意趣”,刻意的、有思想的不完全像才是真正的意临。对所临范本字形、用笔等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直至路路通达。
3.临摹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创作是临摹的目的和归宿。南宋姜夔《续书谱》中说:“临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摹是为了学以致用,创作出具有个人风格的作品,而非为临摹而临摹,为写像而写像。但言易行难,清代何子贞临汉隶数种,但风格大略相同;金农临《华山碑》,自创己意,王铎对右军阁帖放大书写,吴昌硕对《石鼓文》的改造,都是成功的案例。
4.临摹要理性,创作要感性。临摹临的再多,只能说你功夫很深,但与你最后的艺术水平高度无关。临到创要注重:发现、总结、储存、表达、演绎、运用。临摹反对程式化、机械化,创作反对随意化,对经典碑帖如何能“贵在深造求其道”,写出精微,写出深度,写出己意,是我们要常思索的问题。
二、临帖中“像”与“不像”
???1.孙过庭《书谱》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所以“逼真临摹”也非常重要。
但是,也有许多人被困于此中,临帖很像,技术很到位,一旦创作就不知道从何下笔了,临帖与创作全无关系,这说明还需要大量临摹为创作储备。
?2.“不像”则不需斤斤计较,关键把握好自己的一个“度”。临摹创作要结合好,临摹以理解为上,笔法需要仔细体会,有时对字形略有所“破”亦未尝不可。其实,所有的气韵神采都应该是建立在笔墨书写的基础上的。????
三、如何选帖
1.初学临帖,先取一家,极力深入。唯其深入方可见古人之精妙处。体古人之笔,会古人之意。无论用笔、字法、章法,皆合此一家。“竭力专精”以求纯正。纯正深入,方有体会,方有感悟。有此基础,再泛开来,然而“眼可多看,心不可花”。
2.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以学习欧楷为例,从大欧(欧阳询)或者小欧(欧阳通)父子直接入手,深入古人,把握古帖气息?。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让其书风更高古、拙朴,还可参入魏晋笔意。很多书友学习今人“欧”楷?是不可取的,当然只能得其“下”。
三、临摹是基础,创作才是目的
书法创作,通过和谐的字法、笔墨、章法、字幅,表现出一幅完整书法作品的创作活动过程。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应该由这样的部分组成:正文、落款、钤印。甚至与后来形成的品评题跋、装裱形式等共为一体。创作是作者综合性素质的表现,影响的方面很多。
1、功力技巧。再好的艺术构思,离不了技法的功力和笔墨的技巧,如对作品“铁画银钩”“笔力杠鼎”的形容,都是对技法的赞赏。这是一幅作品能否立得住的基础。
2、文化修养。一副好的作品既要有精湛的功力,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二者是相互表里的关系。这其中最主要的是文学修养。郭沫若的字矫健纵横,洋溢着才气和文气,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是断然写不出来的。我见过有人学的皮相,满纸火气,没有一点文雅之气。所以说学郭字,仅从笔墨上是无法学到的。有些作品的相比高下,并不是输在笔墨技巧上,而是输在学问上。
3、综合素质。“功夫在字外”,这里主要指艺术的综合素质。需要有深厚的艺术素养,其中如绘画、篆刻、音乐、戏剧等等,厚积薄发。这些东西的有无多少,会直接影响到作者的艺术欣赏水平和创作能力,以及作品的格调。这些是相辅相成的。
4、工具精良。“工欲其事,先善其器”,笔墨纸砚中毛笔是最重要的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练字就是逐步熟悉用不同的毛笔,写出不同风格字的过程。
总之,习书没有捷径,唯有老老实实临帖,临摹过程中临创结合,临摹作品体现个人理念,创作作品从临作中获取信息,临创不分家,临即是创,创也是临,临中有创,创中有临。临摹是手段、基础,创作是目的,创作中发现的问题再回到临摹中去解决,二者不要对立起来,相互带动促进、立足传统、消化、升华,确立自己风格,使书法学习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孙过庭《书谱》
姜夔《续书谱》
中国书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