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进校诊断式中小学校长训模式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梁婷婷
[导读] 以问题为基础的进校诊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能够很好地帮助一线的参训学员和学校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梁婷婷
        广西南宁市教师培训中心  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以问题为基础的进校诊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能够很好地帮助一线的参训学员和学校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存在的问题。进校诊断能够落实面对面的交流,这样可以很好地提升校长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且真实的诊断出学校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必须要的建议,帮助参训校长和学校获得各个方面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问题解决;进校诊断;校长训模式
教育部门在加强中小学校长培训工作意见中指出了要能认识到学员的主体性,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核心,注重提升学生的能力,通过专家讲授还有案例分析好互帮互助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提升培训的吸引力,这样能够有效的诊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目前我们应该积极地开展建立在解决问题基础上的进校诊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上面,要能不断地提升校长和学校的综合水平。
一、从学校的真实需求出发明确诊断问题
作为诊断专家团队应该根据之前的需求进行调研工作,要能从诊断学校的改革出发,明确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的诊断问题。要能坚持以解决问题作为导向,以具备实践价值的诊断问题作为出发点。这些具备有一定实践价值的诊断问题一般是学员校长在本校办学和学校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存在的问题和疑惑。每个学校自己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有着自己学校发展的定位和急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才能帮助学校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区域不断地进步。作为诊断专家团队还有学校的学员校长一定要参与到对话交流中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诊断专家进行诊断之前,被诊断的学员校长应该先学会进行自我诊断,要形成具体的自我诊断报告,然后例举出学校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这样才能让诊断专家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诊断和研究,形成具体的诊断方案。在进行进校诊断的过程中,专家团队需要围绕着明确的诊断问题,获得更为全面的信息,然后对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就是诊断问题提出一定要从学校的改革实践出发,要反映出学校在办学上面的追求和区域教育发展的需求还有国家对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要提出的是有价值的诊断问题,也就是现在在实际的办学过程中真实存在的和真正遇到的困难。也是大部分校长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解决才能真正的推动教育进一步的发展。
第二个方面就是诊断的问题应该是诊断者和被诊断学校共同研究中形成的。在诊断之前作为诊断学校需要做好自我的分析研究,提出学校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参与到诊断的专家和学员,一定要对被诊断学校提出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分析,共同讨论,得出解决的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争取获取全面的信息,这样才能提出更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三个方面就是诊断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评判的标准。不同学校要诊断的问题存在着差异性,但是在进行诊断之前需要从这样的几个角度进行价值上面的判断。首先就是基于基础教育中一些重要的而且具备普遍性的问题,而不是具体的学科问题或者研究人员自己的专业问题。其次就是一些可预见和可操作的问题,是校长在努力中做出一些预期成果的问题。第三点就是问题研究要具备行动研究路径,最后就是参训人员在进行问题的研究时,要实现对自己的提升。
二、强化问题研究,从多方面获取全面的信息
在诊断式校长培训中,要想进一步进行问题诊断,肯定需要全面的掌握信息。诊断人员通过听取校长的自我诊断报告,召开座谈会还有进行听课和问卷调查等等方式获取一定的信息资料。但是这样获得信息还是不能满足建立起问题解决基础上的诊断式培训的需求。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了新的一种三维度的立体的信息获取方式,也就是点线面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的信息更具有广度和深度。其中涉及到的点就是根据诊断的问题需求,选择具备典型性的校长或者教师还有学生进行观察。也就是可以设置影子校长、影子老师还有影子学生,他们在真实的现场的环境中能够和观察对象保持一个近距离的接触,这样就可以对被观察者进行日常行为的观察和研究。比如在针对某学校进行争端分析的时候,这个学校的校长提出了一个办学理念,即为每一位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基。这时候就可以这位校长作为影子学生,近距离观察学校三个层次的学生如何度过一天的校园生活,然后进一步明确这样的理念是否真正的体现在了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是否可以真正的落实到每一位孩子的身上。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校长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办学理念落实的情况,提高了对于办学理念的认识和实施的能力。
我们所说的线就是围绕着需要诊断的问题,选择一系列的诊断点,从不同角度进行连续性的观察,清楚诊断的思路。比如需要对学校的文化进行诊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选择下面的这些内容落实诊断。一方面是象征学校文化的建筑和收藏品还有学校的标语,学校教室的布置情况等等。另一方面就是学校的历史典故,比如学校建校原因、建校时间和一些重大的事件、第三个方面就是一些重大的典礼或者仪式。第四个方面是学校的文化氛围,教师和学生的精神状态等。最后就是学校的价值观,其中涉及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等等。
其中所谓的面是需要从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完成诊断信息的收集。对于解决问题的思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关注校外的利益相关者还有整个区域发展的综合情况。在针对学校发展问题诊断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征询家长还有社区相关利益者的意见和想法,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问题得到解决,也可以让学校接受外界公众的监督,获得更好理想的支持和帮助。而且在针对学校的问题进行诊断的时候还应该充分考虑学校周边环境和条件,比如社区的文化基础,人们对于教育的关注程度,居民对于学校的看法等等。在学校诊断者获取了一定的信息之后,对于多渠道信息进行整合验证,利用不同的方法获取有效的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
三、要善于提出建设性的诊断意见
学校进行诊断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使得学校的工作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在学校的诊断活动中。因为受到了诊断者自身水平,还有诊断时间和学校实际情况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诊断者给出的建议也会存在一些方面的问题。比如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基本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缺乏一些实质性的策略。另外就是比较的随意,提出的问题涉及面较广,但是缺乏针对性。另外缺乏指导性,比较的肤浅,找不到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为了帮助学生可以真正的解决问题,诊断者提出的解决办法一定要具备健身性。首先给出的建议一定要具有创新性,要善于使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学校管理中的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不断地突破。其次就是建议应该具有一定的操作性,要具体并且真实。可以收集大家对于诊断的建议,这样能够获取共同的智慧,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问题解决为基础的进校诊断式中小学校长培训能够帮助校长和学校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式,而且进校诊断是面对面的交流,能够有效地提升校长的素质和能力,对学校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诊断,给出有效的和建设性的建议,这样能够进一步推动整个学校更好的发展,真正的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海滨,朱成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论以"问题-诊断-解决"为导向的教师培训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6,(5):
[2]雷丰玉.区域性教师学习中的课程设计探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5,(1):
[3]佚名.简析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突破点--从对一所学校教师工作状态的调查分析谈起[J].教育科学论坛,2005,(2):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