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丽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八小学校 黑龙江 铁力 152500
案例:本学期,我担任作文教师工作。在一次作文批改过程中,我发现一班的丁力浩同学和二班的王嘉诚同学本次作文几乎一模一样,连标点符号都差不多。我很奇怪,就把两位同学分别请到办公室询问,后来了解到原来两个孩子是邻居,经常一起玩耍,一班的丁力浩同学各科成绩优秀,尤其作文写得出色,二班的王嘉诚同学各科成绩较差,作文更是无从下手,二班的王嘉诚同学本次作文就照着一班的丁力浩同学抄了下来,他以为不是一个班,就算被老师发现,也不会有事,针对这次事件引起了我的思考。
分析:如何让孩子们写好作文呢?应该从会写下手,孩子们会写作文,就不会去抄袭别人的作品了。那么怎么才算会写作文?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半命题的作文,而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孩子们的写作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由于一些老师的思维定式导致学生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我认为,要想写好作文,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社会为背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
作文教学中的指导留意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认识生活是获取作文材料的最常用方法,平时我们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街道两旁的建设布局与细微变化;留心家里今天有什么变化,来客人了吗?有新增添了哪些家用电器,家具等等;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表现:如去商场时,售货员的工作态度,买货人的表现;道路上,民警指挥交通,行人过马路;医院里,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清洁工人打扫街道;学校里老师关心学生,同学间互相帮助……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小河田野、瓜果蔬莱……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然后通过课内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丰富素材,让作文和生活紧密联系,为习作做好准备。
2.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参与生活。
有意识组织活动,使学生有可能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进行写人作文的训练时,若单靠作文指导时启发学生选材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往往会一时想不起来而无从下笔。
那么在作文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夸夸他(她)”或“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学生就会有较多时间去有意回忆,搜集所写人物对象的材料。这样,既可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作文兴趣,又可选取出表现人物特点的典型材料。在记事方面我们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游艺会,利用中队活动召开“三八节祝福妈妈活动”“教师节我给老师敬个礼”、“我最爱的人”、“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我是家乡小导游”、“地球的呐喊”……平时组织学生去山区郊游,参观博物馆,深入乡村……让学生自办活动“愉快的周末”、“早晨的山林”……定期举行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运动会、各种小竞赛……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用比较的方法来选择材料,而且让学生懂得最好的材料是自己亲身经历而别人不知道的事,材料的真实、新颖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3.以实践为契机,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实践出真知。我们从作文教学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花草树木,让他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他们就会把不会写作文,变成能写爱写,从而写出优秀的作文。
做一名作文教师,除了教好作文,在教学工作的历史长河中,要有忘我的工作热情,踏踏实实工作,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要不断的总结教学经验,在学习、研究、服务三个领域,自我加压,在提升自身职业素质的同时,其教育观念,教学思想也一定会得到更新,在课堂主渠道的教学实践中,也一定会运筹帷幄。为了能让学生有更多自我成长的时间与空间,提高人文素养,每一位教师都有责任,转变观念,始终以学生为中心,时时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积极为学生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好学生的勤务兵。如果我们教师不断投身到为学生服务的各项工作中,学生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不仅写作水准得到提升,各个方面能力都会有显著提高,更会得到我们教师高尚人格力量的启迪,熏陶与鼓舞,从而培养出新一代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