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院所办企业发展现状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喻冰晓 漆谦益
[导读] 回顾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处于全面改革开放,
        喻冰晓  漆谦益
        中国农业科学院  100081

        一、科研院所办企业回顾
        (一)科研院所办企业创办历程
        回顾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我国处于全面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经济建设的历史时期。随着国家各项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落地实施,全社会上下涌现诸如“下海潮”、“经商潮”的时代风潮。值此时期,科研院所投资兴办企业和其他经营实体也逐渐成为一股潮流。可以说上世纪80年代为科研院所办企业的初创阶段。
        伴随早期探索经营责任制、利改税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国在90年代全面开展了金融改革和国企改革,全面深化国企改革。伴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参与经济全球化,一大批国企开始改制重组,其中一些国企在重组后开始国际化,在香港和海外上市融资。与此同时,国家在90年代前后酝酿提出科技体制改革,旨在除保留基础研究机构和社会公益性研究机构外,将大部分科研机构转制为企业。此轮科技体制改革由国家有关部委主导,并在90年代推出一系列改革试点政策。据统计,在1999年全国有242个部属科研机构进行了企业化改制1。然而此轮科技体制改革因涉及面广、难度系数大等原因,最终未能完全落地。
        对于身处其中的大部分科研院所,特别是由于试点改革导致人员事业经费锐减的科研单位来说,自谋出路主动解决生存问题也成了当务之急。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科研院所投资兴办企业也在90年代之后进入了高潮期,包括大学、中央级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等绝大多数科研院所均投资设立了企业。
        (二)科研院所兴办企业动机分析
        科研院所投资兴办企业主要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迫于经济压力,亟需通过兴办企业实现盈利,解决单位经费不足的燃眉之急;二是通过兴办企业承担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通常是以企业作为运营平台,提供生产、销售、技术服务等业务。三是将后勤物业、基地管理等业务归口到企业统一管理。四是和政府、社会资源合作,以兴办企业承担运营某一项合作项目。
        二、科研院所办企业现状分析
        (一)科研院所兴办企业现状梳理
        经过一段时期发展,不同科研院所办企业逐渐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凡是涉及专业技术性高、市场竞争门槛高的行业,科研院所办企业可以凭借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形成一定先发优势,继而发展为具有稳定成熟盈利模式的行业中坚企业,或通过资本运作上市继续做大做强,但尚有相当一批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更有一部分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处于待清理的状态。


        
        
        (二)科研院所办问题分析
        当前科研院所办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1.事企不分
        科研院所具有公益事业属性,如果由事业单位直接管理经营生产性经营企业,双方根本诉求不同,管理体系不同,因而导致两者关系较难理顺,企业往往会成为科研院所本身的附属衍生产物,不具备独立性。特别在公司治理方面,科研院所办企业往往容易形成两个极端:一是将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的自身管理思路和管理模式照搬至企业,造成这些企业机制不活、竞争力低下;二是完全放任企业发展,无法有效控制、监管,极可能形成企业内部人挖空企业、企业常年亏损资产损失严重等问题;三是维持企业旧有的经营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稳妥有序进取不足,呈现安于现状的僵化状态。
2.市场化程度低
        与参与完全开放性市场竞争的企业相比,依附于的科研单位所办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部分便利条件,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一方面更容易获得高质量的技术转让和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如果主办单位具有垄断研发资源,如部分参考实验室资质等,则所办企业也容易在技术方面形成垄断;同时主办单位如果具有一定的行业影响力,所办企业也容易获得更好商誉。因这些便利条件的存在,所办企业在研发、人力资源、资本运作等具体的管理水平不用达到市场化平均水平也可获得竞争优势,导致企业自主开拓业务的进取意愿薄弱、企业管理层有效激励不足等状况,制约着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3.历史遗留问题多、隐患大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科研单位所办企业多少还存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痛点,由于体制机制问题,长期缺乏高效可行的问题处理机制,部分财务和人员问题积年累积,企业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存在着较大的风险隐患。
        三、科研院所办企业发展建议
        (一)理顺科研院所办企业的管理机制
        科研院所办企业一般在形式上也设置了诸如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三会一层”管理机构,但在实际管理上往往形成虚设,通常会延续以往的管理习惯或者简单照搬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科研院所办企业并没有从根本上理顺管理机制,建立真正现代企业制度。恰恰相反,科研院所办企业在管理上受事业单位影响干涉,较难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尤其是由于事业单位领导更迭、机构更换等原因,造成对企业实际管理缺位,或者简单粗放化管理。科研机构办企业只有在真正理顺企业管理机制后,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理顺管理机制的核心在于划清边界,明确责权利,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作为企业股东,科研院所应明确内部履行出租人职责、行使股东权利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以此延伸,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围绕企业发展目标建立相匹配的企业管理体系。
        (二)优化科研院所办企业发展战略
        科研院所办企业在促进企业发展上的一大弱项是没有建立企业长期发展战略。因其在管理关系和技术研发上均依赖其股东,一般性的科研院所办企业很难形成清晰稳定的长期发展战略,相反往往在业务上简单延续以往惯例,在业务拓展和业务调整上反应极为迟钝。因此,在理顺科研院所办企业管理机制后,应按照企业的自身定位和优势劣势,结合市场行业情况,调整优化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
        (三)有效激励和有效监管相结合
        激励和监管应是现代企业的一体两面,都是为了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科研院所办企业因为人事成分复杂,既有事业编制身份人员也有市场聘用人员,加上管理机制不健全,容易出现激励和监管都不到位的情况,久而久之出现诸如冗员过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和其他风险问题。实施有效激励和有效监管是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1.黄国平,实行投资多元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水利科研院办好科技企业的一条有效途径 《水利经济》2001年第3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