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锋
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 010000
摘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相容性,两者都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与先进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方向,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性为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提供了基础。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融合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始终是重大时代课题。从革命、建设、改革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逐步走向深入。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共同发展,而且大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定时期社会形态的集中体现,在社会思想观念中起决定性作用,决定着一国的社会制度,同时也制约着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组织多层次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努力营造强有力的舆论氛围,用更多更好的文化服务和精神文化产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先锋榜样作用,首先要善于利用政策、法规导向,使做好事得好报、使好人有好报,弘扬社会正气,形成见义勇为的良好风气。其次,建立健全的法律保障,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本国的价值体系写进法律。再次,要对领导干部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况加以考核,在各类评优评先中有所体现。最后,要鼓励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和高校各领导干部编写读物,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教材,进课堂、进书店。要做好宣传工作,语言要尽量中国话、民族化、时代化,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更加贴近人们的心理,符合中国人的口味。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形式层面融合
(一)注重家庭教育的熏陶
从总体上讲,人的一生要经历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对于家庭来说,既是启蒙教育也是终身教育。中国文化中的家庭文化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中国文化大部分都是从家庭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先有家庭观念、再有其余的观念。
家庭教育是最直接、最见时效的教育方式,我们若能将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发展中的一些事迹由马克思主义爱好者统一编纂成故事,传于网络、电视等媒介机构,一方面有利于青少年、成年人观看学习;另一方面,在成年父母已了解的基础上可以将其传授给少年儿童。其讲述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童遥、诗歌、小故事等等。在家长熟知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熏陶给孩子。调查发现,了解中国习俗的途径通常是源自于家庭影响和中学课木内容熏陶。家庭教育是教肓人的起点和基点,具有早期性、权威性、感染性、准确性等特点。所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要注意家庭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和一些成年人。之所以排斥,是因为不懂得,只有将马克思主义通过细小的途径,广泛的根植于国民的心里,才能是他们更好的认识、了解、并掌握马克思主义。
(二)形成推动二者融合的社会舆论氛围
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合,怎样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是我们党和国家持续的工作。我们要切实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牢牢把握正确的言论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并且实时报道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新进展,一切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要将真实性作为第一原则,坚决杜绝胡编乱造。舆论氛围的形成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大宣传密度。为了加强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融合,我们可以以消息、通讯、访谈、评论和图片等多种新闻传播方式展幵报道,争取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向马克思主义学习的舆论氛围。第二,加强宣传深度。列举出以往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有利典型集中报道;在理论版面上开辟专栏或做专题,围绕二者融合,推出有深度的文章。第三,推进宣传的时效性。对于二者融合的宣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以二者融合为导向,不遗余力的坚持宣传,增加社会舆论氛围,让大众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解马克思主义、并且能够处理实际问题中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在加强社会舆论氛围的同时,我国政府也可创立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节日,便于马克思主义更好的融入中国,也更易于人们接受、牢记马克思主义。我们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把宣传贯彻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任务,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力度,推进宣传的方针。
结语
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直接涉及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等重大问题,因而意义重大。因此,我们更应该要不断探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参考文献:
[1]黄凯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互动融合[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08):65-70+87.
[2]黎康.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J].江西社会科学,2005(05):49-55.
[3]张博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