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彦平
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塔河县第二小学 165200
【摘要】: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必须掌握的数学学习能力。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感官,对数学思维的第一步接触。它能够锻炼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的兴趣。所以正确的引导学生掌握良好数学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大内驱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方法 习惯养成
提到阅读,往往都会想到一本本厚厚的书籍,是语文的课文,是政治的事件,是历史的过往。而数学呢,让人想到的就是那晦涩难懂的公式,各种各样的习题,数学需要阅读吗?答案是肯定的,不阅读又何来的理解呢?不理解又如何体会其中的乐趣呢?新课标中重点强调: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学生的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掌握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便是对方法和技能理解应用的前提,是给予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目标。
一、绘本阅读培养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众所周知,学生们对纯文本阅读材料都是比较厌烦的,无论它的内容有多么的丰富,很多学生都无法保持高专注力的去阅读,尤其是低段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无法将阅读的知识具象化,无法深切的感知文字所描绘出的事物、情景,所以就不能进一步的去想象、去探究。针对低年段的学生要选择一些图文并茂的数学绘本来引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在文字的表述中,穿插图片,会令学生们在阅读思考的时候更加直观,更能够知识联系生活,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那么低段的学生如何轻松有效的进行数学绘本阅读呢?
(一)家长伴读
这种亲子阅读方式,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亲子间有更为良好的沟通渠道,通过和孩子共读数学绘本,父母能够给孩子们提供更为丰富的语言环境,一问一答间能便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维状态并能够及时调整解惑,及时跟进我们的陪伴指导。同时,通过这种发散式地阅读,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数学阅读思考习惯,长此以往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方式便自然而生。
(二)教师导读
数学绘本除了有丰富的图片资源、言简意赅的文字、生动有趣的故事外,其最具阅读意义的便是它内含的数学知识,低段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叙述便随图片的浏览来阅读每一个数学故事,但是其数学的含义,孩子们还不能够完全的进行解读,数学的阅读除了需要阅读的兴趣外,便是通过数学阅读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和情感,教师在这里的作用就尤为重要。
(三)展示阅读
孩子们都有表现的欲望,在阅读的同时,需要更加调动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学生们在读过一篇数学小故事的时候,可以提供给他们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孩子们进行思考、表达。教师可以组织一个小小的故事会,让孩子们讲述他们所浏览阅读的数学故事,通过孩子们直观的表达认知,教师更能够了解孩子们的思维活动和对知识理解的偏差并及时的予以点播,这样寓教于乐,孩子们也乐在其中。通过这样的展示分享,孩子们会带着情感去读,带着思考去读,带着良好的习惯去读。
二、数学游戏引发数学阅读主动性
数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已经证明数学益智游戏对于数学教育是具有极大的价值的。数学游戏作为数学知识另一种形式的体现,其涉及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被广泛流传。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数学游戏能够很好的引发数学阅读的主动性,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说明阅读。
当学生接触一个新的数学游戏或益智玩具的时候,说明书是他们必须经历阅读的一个环节,说明书中有必要的数学逻辑语言和操作步骤,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有条理的进行解读,笔者把这个过程总结为初步阅读——初步操作——思考阅读——实践验证四个阶段。
以玩魔方为例,学生们刚入手的时候会迅速阅读说明书并急于尝试。这个阶段就是初步阅读和初步操作。初步的阶段学生们并没有带着相关的知识性去理解琢磨,而是带着体验的感受去阅读。而当他们遇到难点的时候就会带着思考再次仔细、反复阅读说明书,并带着求证的心态进行验证操作,也就是思考阅读和实践验证阶段。笔者把这个阶段定义为二次阅读,这个阶段学生们会带着反思和思考进行阅读,学习和应用说明书中所带有的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数学公式等。
(二)动态阅读
区别于静态的书本阅读形式,数学游戏本身就是一种动态阅读,它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去操作。在玩的同时思考过程,思考对错。例如:学生在接触到一个没有玩过的游戏时,当别人为他(她)讲述游戏规则的时候,他会认真的去倾听、去想象、去模拟,实际上这个时候数学的思考和数学的阅读就已经开始了。而当学生们看到一个从没有玩过的玩具时,他(她)们会主动的去观察的它外形,去想象分析它的原理和构造,伴随着学生们的观察,实际上数学的阅读也已经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开始了。
三、创新制作拓展数学阅读外延
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过程之中的有效性不能够只是一味地去模仿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进行适当的实践动手操作,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这些都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方法。因此,伴随着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所获取的数学理论知识,必须通过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得以很好的进行呈现,更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的一个检测。
(一) 数学绘本制作
数学绘本的阅读符合一、二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更简洁,更直观。而更好的体现小朋友思维理解能力的莫过于让学生们动手去绘制属于自己的绘本了。运用在数学课堂学到的知识,通过手中的妙笔用知识来展现一下生活中色彩,同时,教会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描述生活,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和理解能力,体现数学阅读的有效性。
(二) 数学手抄报制作
小学生到了中高年段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会明显加强,这时候开展的数学活动应更为活泼、主动和具有个性化。而手抄报的制作就更为符合这个阶段学生学习的特点,既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更为突出的就是学生们搜集和整理知识的能力。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它更具有指向性和针对性。学生们可以用更为规范的数学语言来表达所要呈现的内容,这样无形之间便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开阔了学生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