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王好霞
[导读] 儿童在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
        王好霞
        甘肃省永登县新城区幼儿园   730300
        儿童在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和能力发展为主,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两者不同的教育方式需要儿童身心的不断调整来适应,这种适应的调整就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孩子入学前家长最为担忧的问题。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幼儿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绘本的画面精美、语言生动、内涵丰富感人,能极大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责任感,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如能抓住此教育契机善用它,充分挖掘和发挥其教育价值,有针对性地组织绘本阅读活动,就可以有效帮助幼儿更顺利地进行幼小衔接。
一、营造适宜环境,激发兴趣
                常听小学低年级老师反映:一年级新入学的小学生上课时凳子坐不住、左顾右盼容易走神,听课专注度不够,是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幼儿的专注是从兴趣开始的,因此,提升幼儿学习专注度应从兴趣入手,提供适宜的绘本,创设相应的阅读环境。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教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度,在幼儿园幼小衔接阶段就更要有意识的培养这些学习品质。老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些内容丰富、语言精炼的绘本,帮助他们感受、理解绘本中要传递的各种信息。还有,在大班组织集体活动时,可以把座位模拟摆放小学模式的,还可以简化周围墙壁上的环境布置,让孩子在相对固定的座位上展开活动;也可充分模仿小学生创设阅读角;利用餐后及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尽情享受绘本阅读乐趣,用阅读提升专注力。再有,绘本阅读还可以继续延伸成为家庭教育的一部分。家园联手共同营造阅读环境、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打造良好专注力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家长们通过亲子共同阅读,开始重视幼儿专注力的培养,为幼儿专注力的培提高增砖添瓦。
        二、借助绘本,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1. 提高提问的针对性,培养观察与思维习惯
提问题、回答问题的过程是幼儿观察与思考的具体表现,只有在细心观察、认真思考的基础上才能够得出正确的逻辑思维、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才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入下一个有效环节。《指南》要求“5―6岁幼儿能够专注地阅读图书,喜欢与他人一起讨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教师具有针对性地提问可以很好地刺激幼儿观察与思考,促进幼儿发散性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在指导绘本阅读时提出的问题应带有明显的观察、思考的目的性与任务性,比如:图上有谁?什么时候?在哪里?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这类问题使幼儿的观察、思考指向具体答案,能促使幼儿进行有细致的、针对性的阅读。例如在阅读绘本《爷爷一定有办法》时,当老师提问:“约瑟的外套有什么变化?爷爷是怎么做的?”幼儿因为之前已经对绘本前部分内容有所了解,又发现约瑟的外套变小了,所以正确答案很快就得出来了。

这时,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发现画面下方小老鼠一家及猜想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发现两幅画面的联系,以此巧妙地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和想象能力,为小学的看图写作奠定思维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绘本阅读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时小组讨论,相互融合;有时集体阅读后教师提问,让幼儿互为补充;有时个别阅读,再分享经验,全班一起思考、回答,解决问题,这一个个看似细小的问题既是他们对绘本内容的理解,也是他们对生活的发现和感悟,这种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将对他们到小学阶段妥善地处理遇到的各种事情有极大的帮助。另外,教师还可在班级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或借书活动,这样,教师可通过提问了解幼儿阅读的情况,用问题来吸引幼儿更加专心地看书,又可以对幼儿阅读的图书在内容上“把把关”。
      2.融入绘本情景,加深情感体验
         绘本注重情感教育,常常用突出的画面、很鲜明的形象表达强烈的情感,利于幼儿产生情感共鸣,是幼儿培养责任意识、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优工具。阅读绘本时,教师让幼儿充分体验绘本情景,激起同理心,促进责任意识的形成,最优方法是采用体验式教学法,如阅读《夜里什么人不睡觉》时,让幼儿先回顾自己家夜晚的温馨画面,再看图了解清洁工为了保持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从凌晨就开始打扫;火车司机为保证客人及时到达目的地连夜上班……再引导幼儿想象、体会夜里工作的人的辛苦,讨论:“夜里不睡觉的人白天会有什么感觉?”从而体验他们默默奉献的辛苦,再及时引导升华:“我们应该怎么做或者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事?”之后,引导他们注意控制自己的音量,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夜里因工作不睡觉的人的敬佩与尊重,树立社会责任和感恩意识。
         3.应用绘本语言,提升理解与表达能力
         绘本的语言简洁生动明了,富有童趣。绘本中优美的词句可以有效帮助幼儿逐渐适应书面语言的表达形式,熟悉书面用语语句、语法模式,在幼小衔接的过程教师可以直接将绘本上的书面用语读给孩子听,让儿童学习理解这些日常口语中不常接触的词句,为入小学进行正规系统的书面语学习打好基础。如;陈述句“这是________。”疑问句“你会__________吗?”感叹句“我好_________!”丰富阅读经验。让从孩子最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孩子们对书面文字的理解变得轻松起来。通过对绘本中这些语言的感知,幼儿开始接触书面语言,丰富词汇量,理解书面语言,喜欢上书面语言,为幼儿进入小学后充分理解课本内容,正确理解题意打好基础。
总之,?我们要全力呵护幼儿读图的天赋,借助丰富的绘本使幼儿不惧怕上小学,在阅读绘本时收获知识,给予方法,明晰规则,训练思维,培养习惯,让幼儿顺利度过幼小衔接,少走弯路。让我们用好绘本阅读,助力幼小衔接,让幼儿喜欢上小学从阅读绘本开始。
参考书目
[1]李宏伟.关于幼小衔接绘本识字教学的思考[J].学周刊,2018(12):69-70.
[2]黄明霞.善用绘本故事 助力幼小衔接,福建,福建教育,2015(5):49-51.
[3]陆芳.善用绘本故事 助力幼小衔接,知识文库,2016 (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