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心复心心 结爱务在深——读《爱的艺术》有感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王翠松
[导读]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
        王翠松
        黑龙江省铁力市第八小学校   黑龙江  铁力  152500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作者在第三章当代西方社会的爱以及其瓦解中阐述了如果爱情是那些具有创造性和成熟性格的人的一种能力,那么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每一个人在一个特定社会生活的人的爱的能力取决于这一社会对这个人的性格的影响。当代社会,许多假爱情的形式取代了它们的形式,而这些假的形式其实只是爱情的衰亡的表现形式。
        而和西方社会的这种瓦解的爱不同的是唐代诗人孟郊的《结爱》诗中写到的“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表明男女相爱只有心心相印,才能够感情深厚。只有心心相印的情侣,才能情深意笃,互敬互爱,志同道合最容易成伴侣,孙中山与宋庆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一代革命先驱,孙中山得到了不少挚友的支持,宋庆龄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一个。1913年八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派在国内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举家迁避扶桑。从美国读书归来的宋庆龄到日本与家人会面,终于见到了她所敬仰的孙中山,并开始接替父亲和姐姐的工作,于1914年9月起正式担任孙中山的英文秘书。这是在患难中生长出来的爱情,革命失败,心灵的创伤和流亡海外生活的孤寂,孙中山在宋庆龄的帮助和抚慰中得到了补偿;而宋庆龄追承孙中山革命的愿望也得到了满足,并发出了肺腑之言:“我唯一的快乐是与孙先生在一起。”这遭到宋庆龄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坚决反对:他们的年龄相差28岁。1915年10月,22岁的宋庆龄冲破父母的“软禁”,赴东京与孙中山成婚。1922年6月16日,广州发生陈炯明兵变,在危难之际宋庆龄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孙中山:“中国可以没有我,但不可以没有你!”而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弥留之际,特别嘱咐儿子、女婿要“善待孙夫人”,听到何香凝保证尽力爱护宋庆龄之后才放心。短短10年聚首,胜过人间无数。此后,宋庆龄孀居终生。他们彼此的爱之深情植根于感情的泥土之中,割断了现实物欲的牵累,摆脱了世俗现世的羁绊,这才算是纯洁的爱,高尚的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
        弗洛姆在第三章中还分析了现代人的幸福就是享受,就是满足消费和同一群人同化的要求。他们消费商品、图片、食品、饮料、香烟、杂志、书籍、电影、真是无奇不有。世界只是为了填饱他们的肚子,就像一个巨大的苹果,一个巨大的酒瓶,而我们就是那婴儿,永远地在期待,在希望,永远是个失意者。我们的性格努力地适应进行交换、接受和消费的要求。所有的一切精神和物质的东西都成为了交换和消费的对象。还认为在这异化了的结构中,人在爱情上的基本要求就是“结伴”思想,在婚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所有这一切无非是表明这两个人的关系如上了油一样毫无摩擦,但这两个人一辈子都会互不了解,永远达不到“中心关系”,而是敬如宾客,只是尽力使对方舒适而已,这样的爱情和婚姻概念实际上是强调保护自己免遭不可忍受的孤独感的侵袭。

在“爱情”中人们终于找到了避风港。两个人结成用以反对全世界的同盟,却把这种两个人的自私看作是爱情和信赖。把爱情看作是满足的产物,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这两种思想是西方社会中爱情瓦解的两种“正常”形式,是由社会决定并造成的爱情病理学。
        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爱情是给予,是把自己身上最有生命力的部分给予他人,这种奉献不是为了得到,而是呼唤起对方的生命感。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而不是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
        真正的爱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含了关怀、尊重和责任心。记得一篇报道说的是一位年近半百的男人看着躺在病床上面无血色的妻子,哽咽地说“给她开刀吧,我就是砸锅卖铁也得给她治病。”按照他的要求医生前前后后为她做了3次手术,总算脑部肿瘤手术成功,命保住了,但她却说不清楚话,也不能自如行动,站都站不稳。近40万元的医疗费使得他们再也没有力量承受更大压力,他只好把妻子带回家中休养。他那点退休金除了养家之外根本就买不起那些昂贵的康复药品。他对妻子说“咱买不起好药,我会想其他的办法的。”从此他每天带她到离家不远的山路上“散步”。他在前面牵着她的双手倒退着走,她在后面一点一点艰难地挪动脚步。每迈出一步都要付出比常人无数倍的努力。一个小时她还没挪出七八米,俩人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浸透,可是他们还是咬牙坚持,一天又一天从未间断。她终于可以松开他的手,扔掉拐杖自己缓缓前行了,他又决定带她去爬山,就在他们天天“散步”的那条路旁边有一座300多米高的小山,山虽然不高,但山上也是乱石嶙峋,仅有一条收费的一家农家乐开辟的石阶小路。“我要为你开辟一条上山的路,那你就可以天天锻炼身体了。”就这样他带着一个行动不便的妻子,起早贪黑用一把镢头,一把铁锹,一根粗粗的的钢钎,要在那座小山上凿出一条路,钢钎不知断了多少次,双手不知磨掉了多少层皮……,而妻子就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毛巾和水壶,看到他脸上流汗了,就上前轻轻地给他擦汗,再把水壶递过去,让他喝口水……3年后那个连走一步路都费劲的妻子气色越来越好,身体也越来越有力气了,1000多个台阶,1000多个日夜,他们终于沿着自己开凿的小路爬到了山顶。以后的每天一大早,他们都顺着那条路上山,眺望霞光笼罩的山村,打一会太极拳,在哼着小曲下山,在妻子身上早已看不到昔日危重病人的影子,是人们不敢相信的奇迹。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听说了他们的故事,知道了那条被戏称为“爱情阶梯”的小路,年轻的恋人,还有年老的伴侣,总是手拉着手,一步一步爬上爱情阶梯,用心体会“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这种包含了关怀、尊重、责任心、幸福绵长的爱的味道。
                                      (铁力市第八小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