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12月第34期   作者:王晨 吴庆松 邹磊
[导读]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现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
        王晨  吴庆松  邹磊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  410205
        【摘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现在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在振兴乡村战略的影响下,高职院校的发展方向也有所改变,不断寻找新的培养人才方式,以满足新时期的需求。高职院校的发展应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服务,推动高职院校进一步发展。本文在乡村战略背景下主要讨论了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字】:高等职业教育;学生;乡村振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了推动农牧业快速发展,每个地区产业结构也相应做出了改变。高职院校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宗旨,构建产业链,将产学研联合起来,满足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设置对应的专业。学校可以从重点专业进行改革,把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为学校学生以后工作的发展打好基础,高职院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要不断采取新的方式。乡村振兴包括很多领域,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个方面,因此需要各方面人才的支持,所以,高职院校需要寻找培养专业人才的新模式,为振兴乡村战略服务[1]。
一、当代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生专业基础薄弱
        为了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高职院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规划不断进行改革。但在课程规划上出现了前面时间紧而后面时间松的现象。具体情况是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不知道如何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工作中,对自己以后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没有目标,学生从压力重重的中学生活,突然进入时间相对自由的高职阶段,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经过调查显示,高职院校没有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财务管理专业方面的学生,需要经过实践才能打好基础,但是有些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又不去主动实践,导致专业知识不能被牢牢掌握,到了实践阶段,其它的专业课程安排时间很紧,使学生的整体实力不够,阻碍了他们的进步。
2、学习效果低
        现在一些人对职业教育有一些错误的看法,有人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学生技术方面的提高。这种看法着重与对技术的关注,严重忽略了与理论相关的知识,这种错误的认知不能满足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综合型人才是现代社会所需求的,只有专业的技术不能满足社会的进步,还需要有一些专业以外的东西来支撑,这样才能在将来的道路上学到更多。经过调查显示,学生对于一些非专业的课程学习没有兴趣,在课堂上玩手机,打游戏,聊天等,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上犯困,这些现象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严重阻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没有充分利用高科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先进技术,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但经过调查显示,一些高职院校教师仍然使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授课内容也不新颖,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现在很多的先进技术已经进入了企业,但教室里还没有先进技术的出现。老师向学生们传授的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样显然他们进入社会后难以适应自己的职业需求,影响了学生以后的发展。高职院校要注意学生自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经过调查,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新水平不是很好。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考试成绩差最终选择了高职院校,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专业根本不喜欢,因此学生主动学习的几率不是很大,再加上学校对学生没有进行指导和鼓励,学生自己学习的知识不牢固,而只依靠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因为以上几种情况,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收到了一定的局限性[2]。
4、对农民的偏见影响了高职院校服务乡村的进一步开展
        中国经济能够快速发展也有乡村努力的功劳,乡村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社会上还是对农民存在一定的偏见,认为乡村各方面条件没有城市好,到了农村没有任何发展前途,认为农民只会和土地打交道。一些职业院校领导的决策受到了这种贬低农民现象的影响,他们认为服务农村建设收到的经济效益低,所以对有关乡村建设方面的资源投入很少。很多学生也受这种风气的影响,在毕业以后不愿意回自己的家乡服务,这也导致乡村建设出现了人才缺乏的现象。高职院校对于服务农村的工作开展比较少,担心浪费资源和对学校造成不利的影响, 这样高职院校不能很好的地支持国家发展战略。对农民存在偏见的情况让很多优秀的人才不想从事与培养农业人才有关的工作,这也直接导致了高职院校很难将一些优秀的人才引进来,所以高职院校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农业方面的人才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对农民存在偏见这种情况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会有所改善,不过在一段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建设工作的进行。同时高职学生也会对与农业有关的工作产生一定的偏见。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我国的高职院校要吸取国外的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优秀经验,与相关企业进行长时间合作,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过程中,职业院校也从中获得了很多经验,构建起产学结合的基地。不过,一些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过于迎合企业,使学校和学生的利益在很大程度上收到了影响。学校为了使学生毕业以后可以更好的工作,让企业文化能够顺利融入课堂,减少了学生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显然这种模式不适合新时代的需要。乡村振兴战略现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和教育来讲,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挑战。高职院校要找到乡村振兴战略中所需要的人才类型,并对学校专业立即做出调整,减少一些专业人才出现饱和,而另外一些专业人才欠缺的现象。高职院校应认真确定办学方向,继续创新培训模式,提高教师水平和学校实训环境,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与生产时间做好衔接,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1、理论与实践并重
        根据当地经济条件,高职院校要做好教学改革方面的工作,增加对新型人才的培养,采取生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应用探究课堂和翻转课堂,使教师不在拘泥于一种教学模式。合理增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前一堂课是理论课,下一堂课指导学生到企业中练习,可以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从中获得经验。因此,学校应为学生多创造实习机会,以便学生在毕业工作以后也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运用先进技术,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高职院校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高职院校要做好各项与农业有关的工作,积极采取与农业有关的措施,组建专门的研究队伍,让学校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更好的为乡村战略服务,针对乡村绿色发展模式和城乡一体化战略进行讨论,在销售和生产方面协助企业制定规划,并研究和开发相关课题,帮助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指导现在农业生产使用的新技术,采用的新形式,改进生产集约化技术,把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便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和农村生态优势。乡村振兴战略应该渗入到学生的日常上课中,尤其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使学生正确的看待乡村,鼓励学生重返农村。并针对农村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与学校专业资源相结合,抓紧专业对接,争取政府的支持,继续深化产学结合,对企业的发展给予一定的帮助。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学生学习也要有目标性,使职业院校培育人才的目标与乡村振兴人力资源相符合。高职院校要把服务农村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切实做好有针对性的扶贫工作,制定扶贫计划,切实帮助贫困学生,并根据贫困学生的就业目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制定针对贫困学生的特殊教育计划,使农村贫困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温暖,并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3]。
2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生的整体素质很难通过课堂教学得到提高,整体素质包括很多个方面,例如:人文精神,能力素质和科学素质等许多方面,其中人文精神是基础,只有学生具有正确的三观,他们的道德水平才能提高,更好地在工作中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因此,高职院校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设立相关的社团活动和实践活动,将功德,道德和专业精神加入到活动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使学生具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同时,要根据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在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凸显出文化载体的重要性,积极推进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创造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感兴趣的学习环境得到中锻炼和成长,还可以使用一些现代的新媒体教学方法,加强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3、注重形势与政策方面的教育
        随着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学生可以获得更多零散的信息。但是学生在获得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较差,教师必须在思想方面给予一定的指导。政策和形式教育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高职院校应组织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弘扬党的理论。使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国情,明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念,清楚农村振兴战略的意义。让学生了解现在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外交政策,清楚当下的政治热点,使学生可以在基层立稳脚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乡村的振兴。让学生时刻关注国家策略,在国家的发展中勇于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与学生农业相关的教育是比较复杂的工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让与农业有关的工作变的标准化,此外,有必要建立教学和就业监督机制,在教育和就业方面要有严格的考核,努力遵循学校的学习体系和教学体系,以确保农业工作可以按时完成。不能出现随便改动教学内容的情况,从而提高人才的素质和工作水平。要规范师生的服务工作,加强老师的科研活动,激励师生对于乡村振兴要积极参加,为农村振兴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高职院校应设立严格的培训制度,重视学生的农业劳动教育活动,建立课程体系,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并建立全面的规章制度 。
4、弘扬乡村建设正能量,减少对农民存在偏见的现象。
        社会对农民的偏见和媒体宣传有关。国家要支持主流媒体积极宣传我国乡村的美好形象,以广大社会都能接受的方式树立我国农村建设的新形象。例如,我国设立丰收节,用来表彰农民勤劳,朴实和善良的形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政府相关机构用学生喜欢的形式,针对农业相关的活动进行宣传,使乡村的美好形象进入每个学生的心里。非主流媒体经常宣传的一些信息也经常引起社会和学生的关注,有关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此类媒体的监督,对于发布的一些有关农业的有害信息应立即进行处理,还要号召人们去主动阻止这些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信息。高职院校还要防止非主流文化进去校园, 把一些对乡村振兴战略不利的言论彻底遏制在校门外,减少学生获得负面信息的机会,让学生一直接收积极的能量,以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政府有关部门还要制定统一的乡村宣传资料,并在学校大力宣传,使高职学生尊重并愿意为“三农”服务[4]。
【结束语】:总之,高职院校现在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必须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认真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建立质量标准,并重新构建教学机构,提高师资团队的水平。使学生正确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工作培养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林夕宝,余景波,周鹏.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9(03期):19-24
[2]何丽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2019(11):158-159
[3]郭丽君,陈春平.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农业人才培养改革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81-85
[4]谢淑珍.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114-115
        作者简介:王晨,女,民族:侗族,1983年8月,籍贯:湖南怀化,工作单位和城市: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长沙),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职业教育学,研究方向: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职称级别:讲师。
        吴庆松(1973.10---),博士,教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创业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邹磊(1990.03.24--),硕士,讲师,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党政办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高教管理
        基金项目:湖南省职教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1+N网络共享模式研究(ZJGB2019103)。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嵌入式”校地合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20C10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