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语文教学中营造民主的课堂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陈雪娥
[导读]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
        陈雪娥
        福建省泰宁县杉城镇中心小学   福建三明   354400
                         
        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这是陶行知先生倡导教育必须培养孩子们民主的观点。孩子们是学校的主人,课堂教学学习的主人,自己生活命运的主人。课堂教学是孩子们学习教育的主阵地,它应该挑起培养民主个性的重担。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营造一个民主化的课堂呢?笔者认为:
         一、师生平等——蹲下来与学生说话
        在语文教学特殊环境中,教师在学生面前,不能像主宰者那样威严,给同学们学生进行讲解讲授时,要和学生角色一样的姿态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共同探讨,对学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在教学时老师须善于放下身段,蹲下来和孩子们说话。
        例如:笔者在执教《钓鱼的启示》教学记录:下面要大家一起来表演汤姆和爸爸,如果你是爸爸,要想办法说服汤姆把鲈鱼放走,进行对话扮演。下面请同学们快速熟悉父子之间对话。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来当父亲。我来当汤姆。你想办法让我听取你的意见,开始吧!
        生:汤姆,我的娃呀,你钓到鲈鱼不算数,不是你的,要把它放走! 还差两个钟头才可以钓鲈鱼呢!
        师:俺的爹爹,不要紧,鬼也不晓得,钓到这头大家伙。
        生:娃呀,那可不行。规定的事大伙儿都要守啊!你管别人干啥呀!
        师:两个小时--120分钟吗?爹爹,你老头何必认死理,你这么死古板呢?规定是死的,人是要灵活一点。
        生:不是时间问题,规定是要人人公平,面对每一个人的。
        师:俺的爹爹,在学习上俺听爹爹的,要求可以严格一点,但现在是娱乐钓鱼,爹爹就宽松一点噢!
        生:我的娃呀,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上,要求都一样严格,好的习惯,优秀品德都是从这么一件件微小的事慢慢地养出来的。
        ......
        以上教学“父子对话表演”,教师降低自己身份充当孩子的角色——汤姆进行表演,一点都不吝啬,把父亲的人物角色给了学生。这样的角色安排,教师不仅缩减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贴近了学生,以兄弟之间平等相对,在这么宽松和谐的情景中,解放了思想,激活了学生思维,激励了孩子们勤奋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建立了友好师生关系。
         二、人人参与——一个也不能少
        教师要关注孩子们之间存在个性的差异,在不同时机都要给不同差异者凸显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彰显。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只将注意力放在少部分语言基础好,善于思考、喜欢发言的学生身上,而要把目光放在那些基础不好、成绩差一些,思考能力弱一些、表达不完整的学生身上。“一个也不能少”,教学课堂主角是孩子们。
        在教师执教《天游峰的扫路人》总结全文时说,今天大家一起领略学习这篇课文,同学们在课堂上,有所学,有所思,有所悟,收获还是有的?请你用20个字左右说出自己体会或认识。几分钟后,教室里一个个小手举得高高,一个个巴不得课堂展示个人风采。教师随机点了好几个会说表达好的同学发表见解。当教师即将结束这个问题时,那个旮旯角落,小小心心,脸憋得红通通,冒出一只小手,眼神有所期望。于是教师用手示意了一下,请晓明来说。只看到晓明战战兢兢好笑的样子,轻声地说:“平凡的人有不平凡精神!”晓明厉害了!谁说他不行,短短的十个字说出老同志一种豁达人生态度和孺子牛的精神。
        在以上的教学记录中,教师很明智及时给那位旮旯角落的孩子一次发言的机会,使得其他同学产生不同认识态度。在学习中,一位长者师者的一声问候,一次摸头,一回拍肩,一次亲切的谈话,都会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时常激励他们奋发努力,改变他们的人生道路。


         三、思想放飞——插嘴引出精彩
        尊重学生,尊重孩子们不同言行。教师将每个孩子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来对待,关注孩子的突发奇想,放飞的思想,在课上言语表达不受约束,尽显自己风采。例如:一位教师在教《燕子》时,课堂上大家正在兴致勃勃地学习燕子的特点,品读美丽春天景光。突然传来了一声:“燕子,燕子,燕子!一个孩子指着。大家顺着他的手指方向望去,发现对面的电线上停满一大群燕子。”
        这一举动,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打乱了课堂秩序。大家都朝窗外望去。老师马上做出机变: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燕子吧,孩子们听后激动了,纷纷来欣赏小燕子的,教学继续着。
        师:同学们,说说你们小燕子是什么样?心里有什么想法?
        生:我看到燕子,它身上像披了一件黑衣,但黑得油光发亮,好可爱!
        生:我看到它的尾巴像书里写的一样,像剪刀,尾巴尖尖的,很漂亮。
        生:蹲在电线上的燕子,真像一个符号,对,音乐上五线谱。
        生:小燕子,你是不是很快活,在天上划来划去,在春天你们也回家来啦,大家欢迎您!
        生:小燕子,谢谢你回来,也加入春天五光十色的盛会,为春光增趣。……。
        上述“插嘴现象”出现的教学案例,当老师和学生正在专注欣赏课文中描写美丽春景时,窗外飞来的一只燕子停在电线上,一个学生却不禁喊起来,一下子就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老师没有去批评指责那位学生,而是引导去发现,去观察,去欣赏,去品味,去比较。这种直观生动形象课堂内容学习,使学生兴奋。让他们说看到什么,这比教科书上的感悟更深刻。
        四、自主开放——把学生请上讲台
        在课堂上,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要求进行应变,调整教学内容、方式和手段,还要改变角色,邀请学生上讲台。这样,教师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孩子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处境,学习的需要和感受,让学生有收获感,幸福感,逐步成为完整全面的人。
        例如:开凿隧道和设计“人”字形线路是《詹天佑》一课重要的两部分,内容相对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学习邀上讲台,通过采用与“京张铁路新闻发布会”台上台下问答进行汇报互动交流。(学生三人在台上,一人扮演詹天佑,两人为詹天佑助手)
        当詹天佑的助手(A  B)在台上取出画的示意图,在投影仪上一边解说,一边比划,分别讲解居庸关隧道和“人”字形线路截然不同的设计后。詹天佑说,中国人民发挥聪明智慧京张铁路提前竣工了,下面接下来就京张铁路有关事宜,请各地报社记者来提问。
        记者A:我问题是:同是一座山,采用开凿办法为什么不一样?请问詹总先生回答。
        詹:我们来看这两个不同的山头。这个居庸关山势很高,岩层很厚,就不适宜中部凿井的办法;八达岭呢,1100米很长,居庸关是它的三分之一,不怎么高,就可以用中部凿井。根据不同情况我们采用不同方法。
        记者B:请问詹总,大家知道青龙桥附近坡度既然很陡,那为什么采取设计“人”字形的方法,不用开凿隧道的方法呢?
        詹:各位记者请看这张图(“人”字形线路图),青龙桥旁是一群群山,高低起伏。假如采用开凿隧道的办法,时间要相当相当长,再拖个三五年也是有可能的,工程部多次实地勘测表明,顺着山势,使用“人”字形线路,前后两个火车头使劲,火车就这样上去了。
        记者C:请问詹先生,当时很困难,缺乏先进的测量仪器,在开凿隧道时,好几个工作面要一起展开,会发生意外吗?能保证隧道会合拢吗?
        詹:这不会的。前面大家都已学过,我们在开凿隧道,早就进行了周密计算,非常缜密精准,不用担心。
        以上教学记录,为学生服务,邀请走上讲台,举办了“京张铁路新闻发布会”,老师暂退一旁,台上讲解的是学生,台下提问的也是学生,问的有质量,答得更水平,时时有掌声,秩序井然,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文本的热情更高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