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中有效改善"拖音"现象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陈巧玲
[导读]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作为重要教学环节之一,
        陈巧玲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第十八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朗读作为重要教学环节之一,大部分学生在朗读时常常出现“拖音”现象,针对于此,教师应提高重视度,教予学生正确的朗读方式,以改善学生的这一现象。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朗读教学;“拖音”现象
        引言:
        在改善“拖音”朗读的过程中,本文从明确目标、培养兴趣、创新教学、授予方法、加强训练等方式展开讨论,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从而提高朗读能力。
        一、明确朗读目标
        目标明确才能够促使朗读教学得以有效落实,从而改善低年级小学生的“拖音”现象。如此一来,在进行朗读教学时则能够依据重点部分重点培养,从而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提升朗读的质量水平。除此之外,在确立朗读目标的过程中,可结合文章的体裁形式,进而设计不同的朗读目标,从而做到专业化朗读培养。比如,叙事类文章情节曲折;抒情类文章情感色彩浓厚;古诗词节奏感强...等等都可作为重点朗读训练文章,而说明文不具感情色彩,且以介绍为主,因而无需作以训练[1]。
        二、培养朗读兴趣
        “拖音”现象的产生一部分源于学生对于朗读兴趣浓度不高,同时受集体朗读影响,为提高朗读一致性,则逐渐形成“拖音”现象。基于此,在朗读教学以及朗读“纠音”的过程当中,教师应首先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得学生得以在兴趣作用下积极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达到较好的朗读效果。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采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及形式展开教学,如动画演示、动画片播放、设置背景音乐等等,从而促进学生的朗读动力。
        三、创新朗读教学
        1.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朗读教育虽是以学生为主导,但多媒体的辅助效果仍能够进一步提升朗读教学效果,从而使得学生在新鲜感的驱使下,增加对朗读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朗读效果,逐渐改善“拖音”现象。在此期间,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变换应用多媒体各项功能,以增添朗读的趣味性,提高引导教学效率[2]。例如,在一年级下册《一个接一个》中,教师则可以在多媒体幻灯片中放映相关内容的图片,如“踩影子、大人叫喊、玩游戏、睡觉、起床...”等等,以在学生边观察图像边进行朗读,增加朗读趣味;在古诗词《静夜思》中,则可播放背景音乐,增强朗读感染力等等。
        2.创设情境教学
        在朗读教学中,针对于小学生的特性,培养与提高朗读能力则需要教师设计更多具有创意性质的教学活动,如此,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亦能够加强学生对于朗读的重视,从而提高朗读水平,有效改善“拖音”现象,例如,教师可设计班级朗读比赛活动,即让学生自主报名参赛,并在每位学生朗读之时,随机选择不同的学生作为评分小组。再比如,结合传统文化,设计皮影表演活动,即一边利用皮影表演,一边朗读课文,从而达到讲述故事的效果。通过活动性质的教学情境设计,将活动性质放大,而减弱朗读,却又不失朗读的突显,从而在无形中加强学生对朗读的重视度,促进朗读能力的培养。
        四、指导朗读方法
        1.抓关键词
        朗读的基础需要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含义,领会文章中所呈现的字词句的意义。同时,学会在句子中寻找关键词,以突出关键词的朗读。

不同的朗读重心,能够体现出不同的含义,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领会关键词的作用,进而通过联系上下文,明确关键词的意义进行朗读。
        2.注意标点符号
        同样地,在朗读过程当中,停顿的时间长短,停顿的位置对于表达文章的含义亦是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标点符号则是体现停顿的关键所在。教师则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标点符号的朗读技巧,比如,逗号、顿号、句号、问号、感叹号...等在朗读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进而通过指导标点符号的朗读方法,从而正确把握朗读方法。
        3.注意语调、语速的变化
        在语调以及语速的训练指导过程当中,需要让学生明白,在何种情况下需要加快朗读语速,又在哪种情况下调高语音。比如,除简单的问句需要用疑问的语调表达之外,在表示“突然、紧急”等情况下,语速应加快,在表示“悲伤、沮丧”的情绪里,应降低语调等等[3]。
        4.融入情感
        朗读本是加强对文章情感的感悟过程,因而在朗读过程当中,情感因素必不可少,亦是学生需加强训练的核心部分。在训练这一部分时,教师则可变换多种教学形式进行朗读训练,给予多样化的情境语境,进而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将自身的情感与文章合二为一,从而在朗读中体现出来[4]。
        五、加强朗读训练
        (一)跟读
        朗读培育的过程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从而达到好的效果。除理论方面的方法教授之外,在实际训练过程当中,示例对于学生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在此过程当中,教师可一边示范朗读,一边让学生跟读,以体会正确朗读的方法。亦或者,教师可下载相关朗读音频,通过多媒体音响模式,让学生进行跟读训练等,从而使得学生在标准朗读的引领下,加强朗读训练。
        (二)模仿
        在跟读训练的基础上,亦可做进一步朗读提升,即让学生模仿朗读。也就是说,给予学生一段音频,让学生通过模仿进行朗读训练,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朗读成效,提升朗读能力。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大禹治水》这种具有寓意故事的文章中,教师可搜集相关的影视动画,先让学生观看动画内容,观察动画人物在表达时的表情,进而给予学生音频,让学生在课后模仿朗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使得朗读增添了趣味性,更是提高了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从而在模仿的过程当中,有效改善朗读“拖音”。
        (三)创设朗读游戏
        “拖音”现象多是以出现在集体朗读的过程当中,因而在调整学生这一现象期间,教师亦需要将集体为单位进行训练。在有了学生个体朗读基础之后,集体朗读训练则可通过创设朗读游戏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性,从而改善“拖音”现象。例如,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几个大组,并设计不同形式的朗读活动进行比赛,如针对于朗读节奏,设计一组绕口令,让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朗读,朗读一致性较差或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朗读的小组淘汰等,从而训练学生集体朗读的效率,改善“拖音”现象。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拖音”现象作为不良朗读现象,教师应当教授于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进而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加强朗读训练,从而改善学生这一现象。
        参考文献
[1]饶红梅. 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中有效改善"拖音"现象[J]. 新课程导学, 2019(24):29-30.
[2]林明芝. 浅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语文课内外, 2019, 000(017):248.
[3]王丽. 治治"拖音病",读好长句子——以统编本一下《端午粽》教学为例[J]. 小学语文教学, 2019(8):34-34.
[4]傅宁.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中提升朗读教学有效性[J]. 小学生作文辅导(三四年级版), 2017, 000(008):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