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素敏
徐州市丰县孙楼街道中心小学 江苏 徐州 221700
摘要:当前,在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渐较快的背景下,使得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了小学阶段的一项新教育目标。语文属于小学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本文将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作为切入点,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展开了一系列的浅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前言: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效果。在长期的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的质疑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受到限制。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小学语文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关键意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其大胆提问,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逐渐形成问题意识。
一、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
从概念的角度来看,问题意识主要指的是当人碰到一些无法明白的问题或者现象,会出现疑问以及探求的心理状态。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问题意识表现在其在学习中主动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发现并提出问题。相比于解决问题,学生能够主动提出问题更加重要,需要学生具有创造力以及思考意识。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形成语文学科素养,提倡教师采用自主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对于知识进行探究,提升课堂的开放程度。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应该突出语文课程所具有的工具性以及人文性特点,设定知识、态度以及情感的三维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发现、提出、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渐形成问题意识。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发问
周围的环境以及事物比较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其产生较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并将其运用于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提升教学效率。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给出的答案比较不切实际,教师也不应该直接否决,而是应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鼓励学生说出多样化的答案,从而使学生敢于且善于发问。例如,教师讲解到《桂花雨》这篇课文时,可以利用课前的几分钟与学生交流是否见过桂花树?印象中的桂花树是什么样子的?以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以放松的心态参与到后续的教学活动当中,营造轻松的氛围。然后,教师以课文的题目“桂花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提出问题“大家见过桂花雨吗?”“你能想象一下作者所描述的桂花雨是什么样子的?”“你觉得印象中家乡的什么景色是最美的?”以这样的设问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在阅读与思考中提出自己的质疑。
(二)营造自由提问的语文课堂氛围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达到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的目标,应该尽量消除与学生之间存在的距离感,为学生营造轻松且自由的氛围,使学生能够以放松的心态进行提问。教师可以尝试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利用语言或者信息技术将学生带入到所学习的语文知识的世界当中,从而启发学生提问意识[1]。例如,教师讲解到《鸟的天堂》这篇课文时,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利用信息化设备播放一段鸟的天堂景区的视频资料,当学生观看到这种场景后,教师可以让其闭上眼睛,聆听百鸟争鸣,从视觉与听觉的角度融入到课文当中。基于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根据自己的感受以及观看到的内容进行提问,比如,鸟的天堂在哪里?早晨与傍晚的鸟的天堂景色有哪些不同?等。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带领其细致阅读课文,并在课堂中寻找答案,鼓励学生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与大家交流。
(三)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提问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其进行思考或者为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作为目标,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与表达自己的问题,从而在学习中逐渐形成问题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阅读将课文中的重点词句找出来,或者抓住存在于课文中的矛盾点进行提问。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提出有思考意义的问题[2]。例如,教师讲解到《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可以针对课文为学生提出问题: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故事的主要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的关系是怎样的?诸葛亮草船借箭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等。学生可以带着问题进行略读与精读,从而在思考中掌握正确的提问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所给出的答案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帮助其改正答案中的错误。长此以往,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小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以提升学生基础认知促使学生善于提问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发挥自身的语言引导作用培养学生逐渐建立问题意识。一旦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就能够在问题意识的驱使作用下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懂得如何适当的提出问题,更加明白如何善于运用问题。学生善于提问主要表现在提出的问题应该得当,具有清晰且明确的指向,能够组织好语言结构将问题表达清楚。其中应该得当提问指的是应该选择合适的环境与时机提出问题,在自我思考后再向教师求教。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应该督促学生独立思考与探究,基于此再向教师提问[3]。问题具有清晰且明确的指向主要指的是学生应该形成有序的思路,将问题表达清楚,使其他人能够完全理解。另外,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探究价值且贴合教学内容,但是教师不应该限制学生的提问范围,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在提问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接触更加丰富的语文知识。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具体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发问;营造自由提问的语文课堂氛围;向学生传授正确的提问方法;以提升学生基础认知促使学生善于提问。通过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展开的一系列浅析,希望能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曾珍茹.谈如何在语文课堂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J].才智,2020(16):170.
[2]吕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文学教育(上),2020(01):112-113.
[3]傅华炜.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方法与策略[J].亚太教育,2019(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