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情境、提升小学生语文学习情感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林婉露
[导读] 在新视角下教师融合新鲜的教学手段会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林婉露
        荔浦市修仁镇木山小学        广西   桂林  546607
        摘要:在新视角下教师融合新鲜的教学手段会推动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塑造学生的情感意识,增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让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也会通过教学情境转变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呆板、枯燥性,增进学生的理解和情感意识,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总体效果得到提升。以情境推动情感,以情境提升成效,是小学语文课堂创新形式、呈现效果的体现。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以教学情境,增强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情感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教学情境;小学生;学习情感;语文;分析

前言:教师以教学情境的塑造,挖掘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无限动力,让学生更好的认识语文知识。同时,教学情境营造优秀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意识。以情感体验的优化,促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会推动完美教学效果的塑造,也会在教学情境中彰显出语文学习的优势,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更好的做到认识知识、理解知识。教学情境的构建也会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学习空间,保证学生取得丰硕的语文学习成果。
一、设置导入性教学情境,激活学生好奇心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为集中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教师可以设置课堂导入性的教学情境,让导入环节与学生的需求融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眼光,让学生探索语文知识,也会推动学生在课堂内的发展。在导入性教学情境的设计下,学生会形成一定的知识探索欲望。教师加以知识点的简单介绍会构建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增强教学效果[1]。
        例如:在课文《鸟的天堂》教学中,教师为构建课堂导入情境,可以在课堂中首先为学生展示不同的鸟儿图片。随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鸟,对自己喜欢的鸟进行扮演。课堂内学生成为不同的“鸟”,构建“鸟的天堂”。随后,教师完成《鸟的天堂》课文教学,让两种形成对比。首先,学生扮演鸟的特点,作者笔下鸟的特点。在学生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主动完成课文学习,以有效的课堂导入,实现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指引和塑造,在心理意识上和行为意识上推动学生接受语文知识,成为语文课文学习的主动者。
二、基于信息技术设置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文字审美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让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得到提升。文字审美能力体现了先进思想意识在语文课堂中的落实,学生能够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在课文学习中主动积累经验和不同的词汇,为其更好的完成知识学习创建基础[2]。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设置教学情境,结合课文《荷叶圆圆》让学生模拟文章中的展示完成不同内容、不同现象的描写。结合信息技术首先展示不同的图片形式,迎合课文中对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描写,运用不同自然段,配备不同图片、不同文字,配备不同视频的形式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基于信息技术相关体现语文课堂教学过程的生动性。随后,在学生的课外学习结束之后,让学生实际应用自己的文字,观察生活周围的不同景象,进行描写,以此检验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随之提高。
三、基于实践活动设置教学情境,完善学生语文学习思维
        活动的开展会让学生积极思考,也会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思维脉络更加清晰。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实践活动的方法,让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以清晰的思路探索语文知识。在教学情境中教师要获取一定的经验,同时在实践教学情境中感受到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学习思维和观察角度,让教师使用的方法更加贴切。
        例如: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室外,实际观察天空中的太阳,让学生思考早晨和中午太阳的高度对比?早晨和中午太阳的热度对比?教师突然指引学生在校园中对太阳进行观察,学生的好奇心会得到有效激发。随后,回到课堂内教师完成《两小儿辩日》文章的介绍,迎合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对太阳的观察,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会得到增强,对文章中不同观点的了解也会更加深刻。教师在课文教学结束之后引发学生思考提出问题:“自己赞同哪一个观点?并阐述原因?”让两种观点的同学在课堂中进行辩论。最后,总结出孔子“不知为不知”的思想意识,能够在完善思维脉络和实践教学情境的开展中推动学生形成理性思维。
四、基于课堂复习设置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
        复习课堂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也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环节,会保障教师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复习课堂中教师也要运用设置教学情境的方法,转变传统复习过程的枯燥性。课堂内教师让教学情境与学生的知识复习过程融合,调动出学生的无限热情[4]。
        例如:在复习课堂中教师可以开展“拆红包”教学情境,每个红包背后出现一道复习的题目和一个简单的表情粘贴作为奖励,如果学生拆开红包题目回答正确则可以获得相应的表情,若学生回答错误该表情被放置在无人认领区。教师依据上述方式完成不同的习题考察。最后,计算不同学生获得表情的数量,分出游戏的胜负。教师也可以在游戏中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效,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运用科学方法再次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进行指引,让学生的知识学习成效得到巩固,总体语文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学情境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环节进行高效指引,让学生更好的感受语文、感受文字,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语文学习感悟。在教学情境中学生的情感意识会得到有效激发,会主动跟随教师脚步尝试知识。教师使用教学情境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要注重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为其日后教学做好基础。在经验的总结和方法的探索中也要注意为学生提供更加贴切、有效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得以学习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郎连霞.让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比翼齐飞——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J].品位经典,2020(10):159-160.
[2]班杰.点亮阅读之灯、开启智慧之门——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才智,2020(16):162.
[3]陈燕莹.创设多元情境  打造多彩课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设计探索[J].华夏教师,2020(16):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