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浩林
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我国有着博大精深、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都是我国的瑰宝,对于现今我国的文化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为了避免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消逝,就需要加强对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使得它在新时代发展中焕发出新的生机,进而去影响着我国国人。为了更好的做到以上所说的,最好的办法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发挥出传统文化的价值,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对学生们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
随着教育方面的改革,使得现今的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仅需要教导学生们掌握语文教材知识,还需要加强对学生们语文素养及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为了更好的完成这些目标,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具有极高的可行性的,可以让学生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接触、了解并学习到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带动下对学生们产生一个积极的影响,对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及修养也能够起一个重要的作用,同时传统文化也可以在学生们的学习中被广泛传播、发扬和继承。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能够产生的价值
(一)提升学生们的思想道德品质
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经过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智慧以及内涵文化,并且其中一些事例还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基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融合进语文教材中去仔细的讲解给学生们,就能够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长此以往,学生们的思想各方面都能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更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对学生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1]。
(二)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
在初中阶段想要提升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具有着一定的难度。学生们本身在这一时期接触到的语文知识相比于小学阶段来说更难,另外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老师还需要对学生们的语文基础知识学习、语言应用、写作以及阅读方面进行培养和巩固,使得教学任务有所增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容易让学生们感觉语文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乏味,这样下去就不利于学生们对语文知识进行学习。然而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知识,则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本身这一时期学生们就具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很容易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进而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易接受被其熏陶,从而使得他们的情操被陶冶,审美情趣方面也能得到提升,这对于学生们学习语文来说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2]。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老师的综合素质
在任意学科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无可替代,老师需要在教学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们学会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从而能够促使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基于此,初中老师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教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一个好的学习榜样,以此来带动学生们走进语文教学活动中。
(二)变革传统教学方法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老师一般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来教导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这样的方法导致学生们难以对语文知识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理解,同时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课堂氛围显得较为枯燥、乏味,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效果不佳。基于此,老师应当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依照新课改教育理念,同时依据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兴趣所在来教导学生们学习语文知识。同时还可以在语文知识学习中积极引入传统文化来拓展讲解语文知识,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进而取得更好的教学质量与效果[3]。
比如:在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木兰诗》的学习中,老师先教导学生们了解、掌握古时民歌以及乐府诗的特征及其意蕴,然后通过对《木兰诗》的品读以及翻译来了解这首诗主要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其中体现出了怎样的内涵。了解到木兰替父从军、建功立业的伟大之处。在这之后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们播放木兰替父从军的短片,通过具体的画面来加深他们对这首诗的印象,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将学生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进而去深入了解木兰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并积极学习,进而促使自己的素质修养得到提升。
(三)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其中要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以及内涵。老师需要积极挖掘出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知识,进而将其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让学生们去体会、感受和理解传统文化,分析传统文化与语文知识间的密切联系,以及它对语文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在解读传统文化时注意其中所蕴含的价值,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在这之中不断的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以及文化修养,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4]。
比如:在语文教材中,各种古诗词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文化,它们都经历了极长的时间被一代代相传到至今,它们本身就是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再加之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古诗词解说,就能够让学生们更容易理解、体会并学习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在初中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的学习中,这首诗歌中陶渊明通过自身的文笔构建出了一幅完美无缺的生活图景,在这之中寄托了他美好的社会理想。作者笔下的桃花源与他的现实生活恰好相反,在这之中表达出来他对行使社会的不满以及否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景。在这之中的传统文化主要是一种思想寄托,老师要让学生们在学习这篇诗歌时去细细品味,将这首诗歌与它的背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进而再与现今我们的生活与之进行对比,从而从中体会到幸福感以及对现今我们国家的崇敬感,以此来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着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它不仅能够使得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还有利于对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修养以及各方面的能力进行一个提升,使得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福荣. 浅析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 (4):46-47.
[2]何佑明.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渗透[J].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19, (21):204-204.
[3]马振华.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简析[J]. 孩子天地, 2020, (6):178-178+181.
[4]李志勇. 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J]. 求知导刊, 2019, (4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