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禾根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彬江中学 336002
摘要: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掌握汉语语言知识,强化语言表达能力的场所,更是学生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增加自身文化知识积累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中是十分重要且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 语文教学中 渗透传统文化 措施探讨
引言
初中语文课本中精选了许多文质优美的古诗文,这些文章不仅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同时再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景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经典文章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品读历史文化,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还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一、在阅读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
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渗透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初中语文教材的选材非常重视课堂教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如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思想在语文教材都有很好的体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迪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初中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流淌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古诗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的组成部分,唐诗、宋词、元曲等都彰显了我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初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古诗文大多是经典性的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例如《论语》中反映的一些道德理念,诸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应在教学中引起重视;再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修身之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济世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的浩然正气。初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现代文也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这些文章经过岁月洗礼逐渐沉淀下来,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诸如鲁迅先生《社戏》中的戏剧及乡土文化,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渲染出陕北黄土高原安塞腰鼓的特色,《苏州园林》中隐藏着江南文化的丝丝缕缕。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也涉及到传统文化知识的方方面面,如走进小说天地、古代文化常识、文化知识积累等。面对语文教材,我们要悉心挖掘,精心引导,让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大放异彩。
二、以传统节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切身情感
我国的传统节日由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和重阳等组成,这些传统节日宛如一幅历史文化长卷,充满诗情画意,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和礼仪形式。传统节日所具有的伦理道德和审美内涵,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人生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将《端午的鸭蛋》这篇课文,刻意调整到端午节之前进行教学,以迎合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指导学生完成了对课文基本知识学习的基础上,烘托端午节的节日氛围,让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向大家讲述家庭中或乡下的端午节习俗,有哪些和课文当中的习俗一样,又有哪些习俗是课文中没有讲到的,自己最喜欢节日当中的哪个习俗和活动环节等等,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回想与交流、探讨中加深对端午节的情感认同。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篇课文安排到中秋节进行教学,并以诗歌朗诵的形式,组织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深刻认识月亮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人团圆”的意象,以及中秋节在我国传统思想情感中的重要地位。
三、丰富课外阅读,彰显传统文化精神
课外阅读与语文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课外阅读既是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继续与扩展,将语文课外阅读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建立和完善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语文教师要利用经典文学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例如可以在课外语文活动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苏轼、李白,理解什么是豁达、豪放……特别是在八年级、九年级的诗歌教学中,对那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文篇目,就倾心倾力,有意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委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结束语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教学领域的创新和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在初中阶段,语文作为教学的主要学科,其地位和作用显而易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积累,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锦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外语文,2020(33):46-47.
[2]董学燕.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
[3]王晓英.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五)[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