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孙云霞 2姚启花
莒县阎庄镇中心小学 莒县店子集街道中心小学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力度大,十分重视各学科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将情境教学作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初等教育中,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课程,它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要求很高。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教学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情境教学;小学语文;教学
引言:
在现阶段,情景教学法,广泛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灵活地创设课堂气氛,在调动小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基础上,能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提高学习能力,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从不同角度挖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不同理解,使其有所领悟。文章首先概述了创设情景教学法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提出了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今后科学地运用小学语文课堂创设情景教学法提供实践经验,仅供参考。
1情境教学法概述
1.1情境教学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构情境进行教学。这种情境不仅局限于物理环境的建构,还包括语言情境、虚拟情境等,通过不同情境的建构,与文本内容的紧密结合,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和移情,从而产生具有个体差异的理解和表达,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加强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1.2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价值
运用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应培养学生的情景触感能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的基础上产生心理和情感的变化,并用语言准确地表达这些变化。传统的教学往往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而情感教学则通过创设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有亲身体验,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方便学生表达。
情境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文学习离不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并能灵活地将逻辑能力运用到实践中。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通过语境的构建和分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运用情境教学更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师素质的提高。传统的语文教学除了学习基础知识外,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采用情境建构的方式,为教师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文本讲解方式,使教师能够在情境中整合应用知识,加强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要不断完善自己,提高教育水平,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1.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的意义
1.3.1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趣味性是情境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它能以丰富生动的形式表现静态、枯燥的文本。例如,当老师教拼音元音“e”时,这样的拼音元音在初学拼音的小学生眼中是一个毫无意义的字符。教师很难通过直接讲解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如果教师借助鹅的图片创设“鹅在发出E的声音”的情境,学生虽然不熟悉E的元音,但对动物鹅有一定的印象。因此,通过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1.3.2加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不够深刻。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要真正提高阅读能力,深入阅读文本,学生必须通过文本的表层意义深入文本的内涵,与作者产生共鸣。然而,由于学生理解能力的限制,他们不能充分理解阅读的深层内涵。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动态的、直观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
同时,情境教学法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关注课堂,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1.3.3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根据课本和黑板上的文字从座位上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法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乏互动的课堂模式,也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素质。情境教学法是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学生的心理需求创设情境,这种方式遵循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适应新课程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为了创造一个情境,学生需要与老师或其他学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运用情境教学,科学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
情境教学法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的选择。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情境教学。根据对实际教学情况的分析,对于古诗词词类来说,情境教学的效果往往更为明显,当涉及到主题学习而非学生的生活体验时,有必要对课文内容进行情境建构,使学生有共同的感受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更有利于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3]。例如,在学习《曹川解剑》时,很多学生对故事的背景知之甚少,对故事缺乏形象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入电子教学设备为学生讲解背景,讲述三国时期混乱的社会背景,介绍文本中的主人公,并运用视频、动画等方式让学生融入文本发生的时代氛围中,在情境下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在这种课堂氛围中产生相应的情感和思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2科学应用制图教学
绘图法是情境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绘画能有效地梳理文本内容和逻辑思维,使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脑海中画出形象,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对文本的概括和描写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水平。例如,在《四季农家杂兴(下十五)》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图画的方式画出古诗词所描绘的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借助印刷机把自己想要的图画打印、剪接成作品,从而减少学生因绘画水平低而造成的表达障碍。学生可以想象大面积的植物生长场景,而麦田、杏花、梅花、篱笆、蜻蜓和蝴蝶等静态和动态场景通过自己的理解表现出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3深化学生真实体验
对于没有亲身经历的课文内容,往往会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的障碍。学生不能有效地运用想象辅助学习。对于这样的内容,教师应创新情境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有真实的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比如,在学习“落花生”时,城里的学生大多对花生的生长过程非常陌生。许多学生甚至认为花生等植物在树上结果实,这制约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对罗华生精神的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应该通过情境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体验过程。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视频介绍收获花生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花生的生长过程。老师还可以把整株花生带到教室,让学生真正看到花生的形状,加深对花生的认识。通过这些情境的构建,学生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场景,从而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词汇表达和应用能力。
结语:
为了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同时也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对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情境教学法作为语文教学中一种适应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接受和消化语文知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然而,情境教学法的发展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进行适当的设计和选择,尽量创造出适合小学生体验和认知的生动有趣的情境。
参考文献:
[1]张瑞平.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666(10):63+74.
[2]汪成建.创设情境有效生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19,87(1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