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午餐后自主安排活动的习惯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刘欣然
[导读] 对于大班幼儿餐后活动的安排,一般提倡由幼儿自主安排活动
        刘欣然
        杭州市余杭区三之三水景城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对于大班幼儿餐后活动的安排,一般提倡由幼儿自主安排活动,在教师引导下合理安排并积极参与,这对于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有很大帮助,能够为幼小衔接工作奠定基础。本文首先对大班幼儿午餐后活动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对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大班幼儿午餐后自主安排活动习惯培养策略。
        关键词:大班幼儿;午餐后;自主管理;习惯培养

        通常所讲的餐后活动,指的是从第一个幼儿午餐完成后到全体幼儿午睡一小时内所安排的活动。一般可以将午餐后活动分为两个阶段,其一就是幼儿午餐、自主游戏阶段;其二是全体幼儿安静活动的阶段。相比于小班幼儿,大班幼儿第一活动阶段组织难度更高,容易造成秩序混乱,也不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基于此,加强对大班幼儿午餐后自主安排活动习惯培养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大班幼儿午餐后活动现状
        相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大班幼儿性格特征更加明显,行动更加活跃,在管理方面难度更大。餐后活动管理往往会被教师忽视,作为一个交替环节出现,教师不仅需要安排好幼儿的进餐,对个别进餐能力弱幼儿进行照顾,同时对于进餐较快的幼儿也需要进行特别照顾,能够处理好幼儿之间的纠纷。可以说,在短短一个小时内,教师需要处理的工作很多,往往会让老师感到焦头烂额。
        每一个幼儿都具有鲜活的个性,在午餐进食速度方面具有较大的差异,每次午餐活动后,将幼儿安排到教室的中间安排游戏活动,或者在走廊、教室中安排安静活动。例如,或安排幼儿在午餐后进行看漫画书的活动,对于吃饭较快的幼儿,饭后先将其安排到走廊上看书,随着吃完饭的幼儿数量增多,在走廊中看书的幼儿数量增多,如果不能合理安排和管理,则会将原本安静的看书活动,变为幼儿相互喧闹的场所,幼儿打闹、起哄的声音此起彼伏,幼儿之间相互追逐,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大班幼儿午餐后活动存在问题原因
2.1 各环节交叉,增加了教师管理难度
        午餐后活动的时间,作为午餐、午睡之间的过渡阶段,通常也是幼儿园教师交班时间。一些幼儿园教师资源紧张,有可能安排一两名教师,即便有些班级安排了生活老师,也存在应接不暇的问题。对于一些面积较小的教室,餐后活动会利用走廊面积,教师的视线不仅需要在教室中,也需要扩展延伸到走廊当中,兼顾不同进餐速度的幼儿。
2.2 幼儿自主管理能力较弱
        在午餐后活动安排方面,往往进餐速度较快的学生具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但幼儿年龄小,缺乏活动的安排计划性,加上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在具体活动开展中往往会随意的变换活动场所、活动内容,这无疑会导致餐后幼儿活动杂乱无章。
2.3活动内容较为单一
        幼儿午餐后活动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很多教师为了方便,往往会安排安静活动,包括看书、静坐观察等。但大班幼儿喜欢游戏,如果单纯的安排幼儿进行单一的活动,不利于释放幼儿的天性,同时在长时间整齐划一活动中会导致幼儿失控,出现相互打闹的现象,甚至不遵守游戏规则,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现象。
3大班幼儿午餐后活动自主安排习惯培养策略
        幼儿成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培养幼儿自主安排活动、自主管理能力和习惯,教师将活动的自主权交还给幼儿,让幼儿根据自己需求实时调整,同时教师在引导中渗透教育理念,将自身教育转化为幼儿的自我要求,不断提高幼儿的自律性,习惯的养成会让幼儿终身受益。


3.1 采用岗位轮换制度,丰富午餐后活动内容
        午餐后活动应该作为幼儿园幼儿重要的自主活动时间,大班幼儿作为班级中的主人,教师应该让幼儿参与到班级建议当中,通过大量的实践证明,只有让幼儿真正的感受到规则的必要性,在具体活动之中幼儿才能真正的去遵守,幼儿的自觉性更高。在开展活动前,教师应该以征求的语气,和幼儿商量规则,还需要让幼儿一起商讨有关的规则,能够进行相互监督,共同履行相应的规则,保证幼儿在活动之中遵守,并养成生活之中的规则,能够对自身行为负责。引导幼儿共同参与到午餐后活动规则、内容的制定之中,能够让孩子们掌握班级常规,教师善于利用班级整体力量,一起维护一同制定的规则,这也是培养幼儿自我管理、自我安排能力的基础。
3.2 采用项目认领制度,保证幼儿自主安排活动更有秩序
        幼儿存在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在就餐方面,每一个幼儿进餐速度不同,以至于教师在进餐指导、餐后活动安排方面存在难度。如何兼顾进餐速度快、慢幼儿,要求教师能够适当的将权利下放,依据餐后活动的内容,合理的安排小组长、小负责人,对游戏区域、进餐场地等合理安排,形成互不干扰的两个区域,为幼儿设置出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餐后活动,丰富的餐后活动项目,可以让幼儿通过竞选、自选方式认领项目,凸显出幼儿的自我意识,能够主动配合好幼儿开展一系列的餐后活动工作。例如,可以设置“洗手管理员”,负责提醒幼儿餐前餐后洗手、卷好衣袖;而“桌椅管理员”则对椅子摆放进行检查,提醒没有摆好的小伙伴及时放好桌椅。在游戏区域中,设置魔方、迷宫、图书馆、积木都能够多种项目,每一个项目设置一个负责人,负责人在游戏项目提前就位,协助老师维持秩序、分布材料,并做好同伴游戏的协调工作。采用项目认领工作,能够为幼儿餐后自主安排活动创造条件,也是餐后活动秩序提升的重要保障。
3.3 采用同伴互评制度,确保幼儿自主管理更加高效
        大班幼儿对于教师、同伴的评价尤为关注,在对幼儿进行评价中必须引导幼儿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只有真实的了解幼儿的想法,才能帮助幼儿了解自我,能够进行自我管理。例如,可以设置“赞美时刻”,让幼儿能够针对自己在餐后自我安排活动中表现进行总结,用一句话夸夸自己、夸夸同伴,并由全班进行集体民主评选,选出项目负责人、优秀值日生等。通过这种评比活动,让幼儿能够对自己参与到管理行为加以了解。通常来说,被评上的幼儿往往会表现促喜悦、信心倍增,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而没有被评上的幼儿,也能够及时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争取在下次参与餐后自主活动中有所改进。幼儿年龄小,外界环境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干扰、诱惑,能够让幼儿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培养幼儿自主管理的习惯,这对于规范午餐后自主安排活动有很大帮助,是提升大班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餐后自主活动能够提升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发展幼儿良好的社会品质。通过餐后活动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相互交往,能够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到实际活动当中。当然,对于幼儿餐后活动内容的设计,必须树立“常换常新”的理念,能够根据幼儿实际情况,保证餐后活动的丰富性。当然,餐后活动作为幼儿园每天重要环节,是一个长期养成的过程,应该以幼儿兴趣需求为出发点,激发幼儿的能动性,平时多观察幼儿实际情况,能够捕抓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的更新餐后活动内容。
参考文献:
[1]谢启娜.小小午餐学问多——大班幼儿自主午餐的组织和实施策略[J].科学大众.2019,15(8):45-47.
[2]徐飞飞,大班幼儿自主进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好家长.2020,13(3):22-23.
[3]季冬妮.从“自由自主”到“自我成长”——幼儿园大班幼儿餐后活动管理初探[J].成长.2019,18(9):69-70.
[4]高静怡.我的午餐我做主——幼儿园大班自主午餐管理策略初探[J].科普童话.2020,18(2):65-66.
[5]乔丽萍.浅析大班幼儿餐饮习惯培养的有效培养[J].好日子.2019,12(3):117-119.
[6]李西元.大班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研究[J].好日子.2018,11(2):45-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