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杜萍
[导读] 幼儿活动是幼儿学习各种知识、锻炼自身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
        杜萍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实验幼儿园 湖北十堰 442200
        摘要:幼儿活动是幼儿学习各种知识、锻炼自身思维能力的主要方式。幼儿不同于小学与初中生,他们往往难以接受系统的教学方式。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习一些知识,或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进行手工活动时,如果幼儿教师的介入具有较高的随意性,就会导致幼儿失去兴趣,甚至无法达成教育的目的。因此,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教师必须注意引导方式,避免幼儿产生抵触情绪。基于此,本文章对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幼儿;手工活动;教学策略
引言
        就目前幼儿的教育形式来看,想要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关键在于做好手工方面的教学工作。但是就目前的教育形式来看,教学过程中还是有不少的问题存在。鉴于此,本文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说明,希望能够为现阶段在手工教学当中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提供一些方法上的支持。
一、明确手工活动主题开展,亲子创意手工活动
        幼儿园亲子创意手工活动要有明确主题,在完成过程中让幼儿接受良好教育。例如,以“制作生日贺卡”为主题开展活动,教师要提前布置场景,包括剪刀、彩笔、贺卡等,让幼儿有真实的感觉。根据活动主题让幼儿和父母参与到做生日贺卡中去,会感觉到其中的乐趣。教师向幼儿提出问题,父母都能记住我们生日,但谁能知道父母生日呢?告诉他们要学会感恩,通过制作生日贺卡给父母惊喜。手工活动主题要贴近生活,幼儿会感觉到很亲切,拉近彼此之间距离,保证活动有序开展。另外亲自创意手工活动要具有教育意义,通过参与让幼儿领悟其中道理,树立起正确人生价值观。主题要以小见大,从日常中的小事入手去做,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对幼儿会产生积极影响,规范自身行为举止,促进良好习惯养成。亲子创意手工活动要围绕主题展开,贯穿于活动的始终,对幼儿进行良好教育。不同年龄阶段幼儿主题可以做出改变,确保与自身特点相适应,从而发挥出有效作用。
二、拓展授课方法,调动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致
        丰富的教学内容不仅能够加强幼儿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氛围,而且对于调动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致和动力也有着一定的帮助。但是在现阶段的幼儿手工教学当中,却依旧有不少的教师采用着固有的、难以调动幼儿学习并参与手工活动兴致的手段来进行授课。在这种单一、无趣的授课方法的影响下,幼儿缺乏参与手工活动的积极性和踊跃性,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手工课学习的成效。鉴于此,教师在组织开展幼儿手工教学工作当中,就需要在改变自身固有思维理念的基础上,适当地对授课方法进行丰富和拓展,采用更加多样化的方式来进行授课,从而切实调动幼儿参与手工活动的兴致和动力。
三、拓宽幼儿学习内容,丰富手工活动内容
        以剪纸活动为例,剪纸活动不仅是剪纸教学的实践,还可以融合对幼儿不同能力的培养,与不同的实践活动进行结合,实现对于幼儿能力的综合锻炼。

对于喜欢表演的幼儿,教师可以带领其用剪纸展现舞台,实现剪纸能力、表演能力和舞台综合能力的锻炼。对于喜欢写作的幼儿,教师可以让其用剪纸来展现自己所写的小故事,让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写作能力以及表达能力达到综合提高。此外,不同教学活动与剪纸活动的融合,可以形成大型的综合类活动项目,这样的大型活动项目可以实现幼儿园的全员参与,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剪纸学习能力,还能够增强其合作交流能力,从而在活动中交到更多的朋友。为了实现剪纸活动参与的综合性,就需要教师从剪纸活动的最开始就不断进行阶梯式的内容扩展,让幼儿在剪纸能力逐渐提高的过程中可以慢慢参与到更丰富的活动,使幼儿能够保持对剪纸的兴趣。
四、善于观察不同的幼儿,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
        在开展幼儿手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常常按自己的意愿来要求幼儿,忽视幼儿的需要。这样,幼儿制作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安静观察、认真记录幼儿活动的情况,是了解幼儿最基本、最有效果的方法。教师的观察应做到“三心”,即静心、细心、耐心。教师静心观察是尽可能地不去打扰幼儿的活动过程,与幼儿保持一定的距离;教师细心观察是注意捕捉幼儿在活动各个环节的不同表现及其发生的原因、背景、发展进程等,并认真做好记录,反思其原因,思考下一步的对策;耐心观察是指教师的观察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观察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五、手工劳动课程中的学、做为主,教为辅
        手工是现代美术教学中的一部分,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幼儿的动手与创新能力。手工课的设置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在课堂中体会到美术学习的乐趣。因此,教师在这方面的设置上应多花心思。由于幼儿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动手能力,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欣赏事物的能力。例如,在幼儿手工课上,我们主要就是向幼儿介绍一些工具的运用方法、一些常用的制作素材,以及一些简单的对材料的改造方法,让幼儿有了初步的工具制作基础知识的学习。然后,笔者开始让幼儿手工制作自己喜欢的事物的模型,如飞机、风车、纸帽、纸杯、纸小猪等。于是,幼儿开始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利用手头上的手工材料和工具,来制作自己喜爱的玩具和事物的模型。
结束语
        总之,手工活动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一项活动,也是促进幼儿开发智力,提升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重要手段。在现阶段的幼儿手工教学当中,着重提升幼儿的动手能力,是教师组织开展一切幼儿教学工作的关键,也是教师组织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活动中,教师有效的指导策略,能让幼儿艺术教学变得生动起来,激发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创新意识,让幼儿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从而陶冶幼儿的情操,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丽琼.幼儿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探讨[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131+133.
[2]段代英.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分析[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4.
[3]袁学英.幼儿教学中手工活动教学策略的实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1):2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