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戴小亮
[导读] 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戴小亮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四小学
        【摘要】数学是一门相对抽象的学科。在小学数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挖掘身边的素材,借助多种手段,使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生活化,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设计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难度并不是很高,学生在小学阶段学好数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治理与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将来的全面发展具有直接性的影响。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老师缺乏生活化教学意识,或者存在伪生活化等现象,导致学生无法感知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价值,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而实现对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能让学生立足于生活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便可以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以及利用生活经验掌握数学知识,能端正学生的数学学习态度,从而努力参与到学习及解决问题中。
        所以教师需要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到一起教学,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从某个角度来讲,生活化教学也是当教学理念之一。而本文就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作出了分析。
一、应用生活化的教学素材
        小学生的思维还比较形象具体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往往还需要借助形象的实物。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常常采取直观性教学方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教师可以积极从实际生活中寻找可用来辅助课堂教学的素材,让学生看着他们所熟悉的实物,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比如,我们在学习“认识钟表”时,教师可以把家里的或者办公室的时钟拿到课堂上,也可以要求学生从家里带来一个小时钟,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讲解一起拨一拨、认一认。再比如,我们在学习“千克、克、吨”时,教师可以准备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一袋45克的薯片、一袋200克的食用盐、一斤500克的橘子、1千克的桶装水等等,让学生自己掂一掂这些物品,对重量和重量单位和直观上的认识。又比如我们在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个西瓜,在课堂上用切西瓜的实例向学生解释分数的概念、意义,课下还可以和学生一起吃西瓜,或者将西瓜奖励给几个听讲认真的学生,以鼓励学生。这些拿我们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去解释数学问题的教学方法,能够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二、科学创设生活情境
        学生走进数学课堂,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数学课堂教学就应该很好地利用这些己有的基础。科学创设生活情境对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展开生活化教学时,应当科学创设生活情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如教师在讲解“比例的性质和基本意义”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在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着不少的比例现象,同学们能不能从自己的身体上找到一些比例现象呢?通过这种情境创设,能够真正有效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然后再对一些我们身体的比例现象进行归纳:自己脚长与自己拳头紧握翻滚一周之间的长度比例是1:1,自己身高和脚长之间的比例是7:1,当我们对这些有趣的身体比例后展开一系列地了解之后,在对鞋或袜子进行购买的时候,量一下自己的拳头周长就知道所买鞋子或袜子是否合适。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三、将数学知识融入到解决生活问题之中
        目前在我国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大多时候学生的学习仅仅是在教师教学之后,学生通过题海战术单调而枯燥的进行重复解题的学习模式之中。因此,想要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必须要注意将数学知识融入到现实生活中,用于解决生活问题之中。在数学课堂上完成数学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安排课后的作业,而这些课后作业应当是难易适中,能够让学生自己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之中。比如在数学中面积、表面积和体积等课程学习之后,为了将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可以让学生课后回家计算自己家门窗的面积,让学生自己测量长宽高,计算出表面积。这种类型的课后作业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开动思维,学以致用。
四、注重提高观察生活能力促进数学生活化
        教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学生的生活之中,而学习数学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让学生了解到数学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在数学课程的教学之中要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举出实例,确切了解课堂上的主要内容。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实例,让学生感兴趣,从而加固知识点,让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比如:在学习数字的知识中,首先需要认识10以内的数,此时就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数字:1本书、1个书包、1支笔和1棵树等等,以此类推,可以学习到很多的数字,学生也可以举出许多的实例。而在其他的学习中,比如说加减法教学中可以注重方式,以10以内的加减法为例,可以让几个同学站在前面,演示加减法,让学生来代表数字个体,更容易让学生学习到这些知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既符合数学教学的需求,也符合小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让学生的个人知识与新学的知识相结合,有利于让学生自己建设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让学生爱学习,有兴趣学习,也让他们拥有了观察生活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地将小学生带进数学知识的海洋,就一定要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生活化。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数学实践能力,为学生之后的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娟.探究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新教育,2020(20):58.
[2]薛金友.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4):66.
[3]贺薇.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A].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