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车文芳
[导读] 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能够紧跟现代教育步伐,不仅要实行素质教育
        车文芳
        甘州区思源实验学校  甘肃 张掖  734000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能够紧跟现代教育步伐,不仅要实行素质教育,还要在此基础上给予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时,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行不但能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高,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利条件,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小学数学心理健康的重要方式。心理学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还可以使心理学的指导功能获得充分展现。因此教师要将心理学的方法和原理有意识并且自觉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进而使学生的心理健康获得强化和维护。
        一、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农村社会环境下,学生的信息来源狭隘,所接触的东西相对较少,再加上父母通常都是外出打工,没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孩子的在校学习情况,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很难获得理解。而且大部分孩子都是和爷爷奶奶一同生活,其年龄较高,只能尽到其养育的责任,无法更好地对学生的内心进行充分关注,因此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其心理辅导训练少之又少,如果遇到困难,其缺乏一定的应对能力,这就很容易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再者,小学生明辨是非能力相对较差,一旦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则很容易产生心理疾病[1]。
        (二)教师思想观念停滞不前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普遍重视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并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有效关注,再加上数学学科的枯燥性,一些教师只是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加以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心理教育和思想教育大体相同,其不属于自身职责,这就很容易对学生心理带来创伤,增加其心理问题。
        (三)师资力量缺乏
        对于农村地区,其经济水平和城市有着较大差异,因此一些教师在对职位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并不会选择农村,因此在农村地区,高学历教师少之又少,学生的心理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由班主任来替代,但是班主任所涉及的班级事务相对较多,并没有充分时间和精力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重视,因此学生的心理健康则很容易忽视。
        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为了能够进一步发掘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效培养学生的计算以及估算等数学能力,对于各种综合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进而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得到强化,与此同时,通过教师指导,并将小组作为基本学习单位,能够使不善言语以及沟通能力较差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2]。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要和教材中和数学家祖冲之的相关知识进行充分思考,使学生能够切实认识到古人的智慧,之后把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告知其在小组之间沟通和讨论圆直径和周长之间所蕴含的关系,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并得出结论,进而对圆周长公式进行更好地理解。


        三、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心理学研究发现,形象、具体的东西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材料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再加上小学生的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相对较强,所以要想更好地使小学生思维形象性和数学知识抽象性之间的问题获得有效解决,教师则要组织并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进而使学生的思维获得充分启发,提出各种问题,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3]。
        例如,在讲授《认识物体》这一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积木游戏,使学生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更好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球形物体的形状以及各自的特征。这样一来,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不仅可以减少枯燥感,还可以促进其学习热情和兴趣的进一步提高。生动形象的语言以及直观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吸引学生,还可以在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同时使其自身兴趣获得有效发展。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成效。如果数字只是使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表现,其则是枯燥的;如果用单一的公式或者概念原理进行表示,其则是抽象的;而如果将其变成各种练习题,其则是乏味的。而对于数学教师,作为教学的领导者、合作者以及组织者,其威信和人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感化教育的作用,同时也是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还可以对课堂氛围产生有效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重视,将学校以及社会提出的期望以及客观性要求当做是学生的内在性需求,进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获得充分展现,使学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得到强化。
        五、在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也回归生活。在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营造出良好的育心环境不但能够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学习能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4]。
        比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事先告知学生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对称图形,并在课堂中将自己所发现的图形分享给其他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可以使其数学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得到强化。作为教师,要将自身教学经验相结合,鼓励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切实使数学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发现数学。
        结束语
        总体而言,在数学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够充分满足新课改背景下的各项需求,同时也是促进现代化教育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对于农村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严格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还要对其心理健康加以重视。要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高,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则要在对教学效果进行关注的基本前提下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数学的衔接程度加以重视,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还可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成金. 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文渊(小学版), 2019,(11):287-287.
[2]满怀.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J]. 文学少年, 2019, (16):1-1.
[3]杜盼.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的探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8):210-210.
[4]张婷婷. 试论如何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 读与写(上,下旬), 2018, 15(22):106-106.
本文系 2018 年度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159)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