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哲悦
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中心幼儿园,311800
摘要:幼儿年龄尚小,身体与大脑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懵懂幼稚、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一旦幼儿在幼儿园中发生意外、受到伤害,势必酿成严重后果;并且会对幼儿园造成极为负面的影响。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设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必须设法培养并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本文将就此方面展开研究,希望本文可以为各地方的幼儿园教师改善幼儿园管理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幼儿安全意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在幼儿园管理中,千条万条,安全第一条。幼儿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幼儿在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发生意外事故的状态中快乐的玩耍、游戏,学习、健康的成长。可是,幼儿活泼好动,难以约束,很容易发生各种意外。因此,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
一、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培养的意义
幼儿安全意识,指的是幼儿对各种安全问题的正确认识。培养幼儿安全意识,需要引导幼儿掌握安全知识,掌握保证自身安全的各种基本安全行为。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指的是幼儿尽力保护自身生命安全、维护自身健康必备的各种能力[1]。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幼儿学会保护自己,可以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可以提升幼儿园管理的水平,促进幼儿园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的幼儿园都开展了幼儿安全教育,但各地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忽视幼儿安全教育
有一些幼儿园没有定期开展幼儿安全实践演练,有的幼儿园虽然开展幼儿安全实践演练、却流于形式。
(二)教师过分保护幼儿
据调查,各地的幼儿园教师普遍认为园里孩子年龄太小,不懂事、不听话,又喜欢调皮捣蛋、嬉戏打闹,一不留神就会出乱子。对这些识字不多的幼儿开展安全教育,纯粹是浪费口舌,还无法取得效果。因此,在各地方幼儿园,普遍存在着教师过分保护幼儿的现象[2]。几乎每个幼儿园的每个教师都密切关注班上幼儿的一举一动,反复教育幼儿老实听话,约束幼儿的行为(管手管脚),由教师充当幼儿的保护神。——这种做法看似认真负责,却无法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一个很浅显的问题是:这些幼儿迟早要长大,要离开幼儿园,那时,他们再去指望哪个教师来保护他们呢?)。
(三)幼儿安全教育方式僵化
目前,无论是在哪一个地方,无论是在哪一家幼儿园,教师对幼儿采取安全教育的方式都惊人的相似:口头说教。由教师对幼儿进行单向灌输,要求幼儿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而幼儿没有逻辑思维能力,他们根本不明白教师为什么要向自己灌输这些东西;幼儿的记忆能力、注意力也较差,很容易遗忘教师灌输的安全常识。
三、培养幼儿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具体策略
(一)采用游戏教学法
幼儿的脑细胞尚在发育过程中,他们不具备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但幼儿具有一定的直觉行动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幼儿活泼好动,喜欢玩各种游戏,喜欢遵守任何游戏中的任何一种规则[3]。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采用游戏教法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例如,教师在教幼儿遵守交通规则时,就可以采用游戏教育法,玩一个“小熊过马路”的游戏。——教师把班上的幼儿们叫过来,让一个幼儿扮演小熊,三个幼儿扮演小汽车,三个幼儿扮演红绿灯(幼儿具有拟人化思维,在幼儿看来,小汽车、红绿灯也是有生命的小朋友;因此,幼儿可以扮演任何物品)。然后在教室中划出三道人行横道线,塞给扮演每个“红绿灯”的幼儿一面红旗,一面绿旗。做好游戏准备后,教师宣布游戏规则:①每个“红绿灯”先举起一次红旗,代表红灯;一分钟后,再举起一次绿旗,代表绿灯;一分钟后,再举起一次红旗,依此循环。②无论“红绿灯”是否举旗,“小熊”随时都可以穿过人行横道线。③在“红绿灯”举起红旗时,“小汽车”可以横冲直撞。在“红绿灯”举起绿旗时,“小汽车”必须原地不动。④如果“小汽车”撞到了“小熊”一次,“小熊”就算输一次;如果“小汽车”撞到“小熊”两次,“小熊”就必须下场,换另一名幼儿来扮演“小熊”,继续新一轮游戏。⑤如果“小熊”能够顺利地穿过三道人行横道线,“小熊”就算赢。
在这套游戏中,巧妙地融入了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扮演“小熊”的幼儿在玩耍过程中,会逐渐掌握游戏规则,认识到只要看到绿灯,就不会被“小汽车”撞到。通过多次重复这个游戏,班上的每一名幼儿都可以学会正确地过马路。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并初步培养幼儿的交通安全意识。
(二)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
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喜欢模仿大人。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这一特点,采用角色扮演教学法,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先把班上的幼儿叫过来,再打开多媒体,向幼儿们播放发生火灾、消防队员灭火、医生用担架抢救伤员的视频。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便可以叫班上的幼儿扮演消防队员、医生,再把小灭火器、小担架交给他们,并教幼儿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抬担架。然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灭火练习,并组织其他幼儿练习如何在火灾中安全撤退。
(三)亲身体验法
幼儿安全教育的教学实践证明:教师对幼儿过度保护弊多利少。另一方面,幼儿必须通过亲身行动、亲身体验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因此,教师应当采用亲身体验法来开展幼儿安全教育。譬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楼梯布置好塑胶垫,然后让班上的幼儿从楼上一古脑儿跑下楼梯,让他们亲身体验拥挤、乱跑的危险(由于布置有塑胶垫,即使幼儿摔倒也不会真的受伤)。这样,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
结语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与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对保护幼儿安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的特点,开展安全教育,引导幼儿掌握安全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莉.如何在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J].教育革新,2020(06):53.
[2]赵雪.探究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策略[J].湖北农机化,http://kns.cnki.net/kcms 2020(07):101.
[3]陈新.幼儿教学中培养幼儿安全意识的策略探讨[J].湖北农机化,2020(0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