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巧霞
山西省阳泉市矿区明珠幼儿园 山西省 阳泉市 045000
摘要:在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与部分,对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与品质来说意义重大。同时礼仪教育也是培养幼儿,使幼儿形成健全人格的关键步骤。为了让幼儿能够形成良好的礼仪素质与品质,本文将以现阶段社会环境制约情况为切入点,分析礼仪教育情况,探索礼仪教育方式,提出合适的途径。用环境、活动、合作等办法培养幼儿礼仪素质,使幼儿形成出众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礼仪教育;问题;对策
前言: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的标志便是礼仪之邦。在人们的生活、工作中,礼仪作用显著。人类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幼儿阶段是幼儿礼仪行为与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必须重视幼儿礼仪素质和行为培养,这样幼儿在生活中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需求,用礼貌的态度和他人交往。不难看出在幼儿教育中,礼仪教育属于很重要的内容,可以有效塑造幼儿健康人格,对幼儿形成正确社会行为、良好三观品质有积极作用。在实践中可以让幼儿形成正确师生关系、伙伴关系与亲子关系。基于社会层面来看,礼仪教育也是提升公民整体素质的关键。当然在诸多因素限制下,当前国内并没有表现出礼仪教育重视度。
一、现阶段礼仪教育问题与挑战
(一)环境限制
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与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幼儿礼仪习惯与行为的养成深受社会大环境限制[1]。当前国内社会环境普遍存在礼仪丢失问题,国民整体素质越来越低,在耳渲目染下,很多幼儿渐渐失去了正确的社会交往能力。只有全面提升幼儿综合素质与文明礼仪,才能改变一整代文明素质。该过程需要搭配整体社会环境净化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提升幼儿的综合水平。
当前国内的整体环境,包括家庭结构、社会结构使得独生子女数量非常多。因为一直在家中占据主导地位与核心地位,所以存在明显的自我中心思想问题,容易出现霸道与自私问题,平时根本不考虑他人,而这同样也会影响礼仪教育的实践效果。
(二)欠缺礼仪教育重视度
从社会观念角度来看,目前国内教育系统更倾向于智力教育,并没有表现出对德育教育重视。即便是学前教育,同样也深受这一思想影响[2]。很多教师与家长认知层面的偏差影响了德育教育效果。很多教师与家长更倾向于认为,学前教育阶段的工作重点是智力开发与知识积累,没有在意幼儿的行为习惯培养与情绪情感引导工作。学前教育中,文明礼仪教育是非常薄弱的部分。
以实践层面来看,当前幼儿园并没有对礼仪教育的设计与考虑投入足够多的支持。实践中也缺少反馈与监督机制。幼儿园的礼仪教育没有统一标准,很多时候完全按照教师的个人想法与经验开展。因为一些教师平时工作比较忙,所以礼仪教育有时候存在形式主义问题,没有长期坚持。只有在孩子出现不礼貌的行为时,教师才会出面制止。后续则没有任何的监督与跟进。幼儿园没有完整的培训机制,教师也不了解礼仪教育内容,所以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三)方法与途径不科学
有些幼儿园虽然重视礼仪教育,但是在执行层面却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很多教师与家长平时都说:好孩子讲道理懂礼貌,见人能问好。不过成年人很少用合适的方法引导,让幼儿知道正确和他人交往的方式。幼儿知行不统一是常态[3]。
很多幼儿园面对如何做好孩子的问题可以做到对答如流,但现实中却做不到。
在传统文化影响下,我国教育系统在面对晚辈和学子的错误行为时候大多用制止方式而不是疏导方法。比如看到孩子争执,教师的方法一般为强行制止,呵责孩子停止错误的行为。在以上种种因素作用下,很难保障幼儿形成良好健康的礼仪品质与素质。
二、幼儿园礼仪教育开展正确途径
从前文的分析与叙述中可以得出,目前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注意。为了改变问题,需要从下述角度切入。
(一)环境育人
幼儿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幼儿学习靠的完全是模仿与观察。幼儿会从周围环境的表现中模仿并形成自己的行为。对此教师在礼仪教育中,需要创建良好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在环境引导下,使幼儿能够约束自己的错误行为,朝向正确的方向发挥。
所谓的物质环境,说的就是教师充分利用幼儿园空间开展礼仪教育。在合适的条件下为幼儿提供心理暗示与行为提示,让幼儿能够表现出正确、积极的一面。比如教师可以在墙面张贴文明用语的画报。幼儿园内部还可以贴一些和礼仪文明有关的小故事墙纸,悬挂礼仪教育图书。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设置主题墙,幼儿可以自行在主题墙中创作和礼仪教育有关的作品。
精神文明指的是创建能够引导幼儿形成良好心理氛围与人际关系的环境。因为大多数幼儿有着强烈向师性,所以教师需要做好自身行为的表态与约束,以榜样力量面对幼儿。教师用文明用语和温和语言与幼儿互动,创建良好课堂环境。
(二)活动育人
教师应主动设计、开发各种对礼仪教育开展有足够支持和帮助效果的活动完成幼儿行为与三观素质引导,让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礼仪教育和礼仪活动之中。每周都应定期开展礼仪活动,系统、有目的地开展。按照幼儿的非观念性、形象性、直观性特点开展礼仪教育,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养成习惯。活动形式包括生活情境、游戏体验、故事启发。
此外还可以充分配合各种节日,比如中秋节、重阳节、父亲节与母亲节,让幼儿制作贺卡与准备礼物。幼儿在各种活动体验中感受到了照顾老人与尊敬长辈的乐趣。
(三)家园合作
礼仪教育需要充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包括幼儿园资源和家庭资源。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需要和家长建立密切互动,相互告知幼儿在幼儿园、家中的表现与行为。让家长了解更科学的礼仪教育理念、方法与内容,从家长处获得礼仪教育的建议和思路。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宣传礼仪教育知识,开展专题讲座。让幼儿园和家庭保持相同的教育理念,在合力下共同创造良好的礼仪教育氛围,提高礼仪教育效果。
结语:必须强调的是,幼儿礼仪行为和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循序渐进。先养成良好习惯,随后通过案例和各种活动耐心的引导,在对比中让幼儿了解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用实践活动引导和培养幼儿正确礼仪行为与态度。幼儿园需要做好幼小衔接礼仪教育,延续礼仪教育,展现礼仪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冯军.幼儿礼仪教育的有效方法核心思路分析[J].才智,2019(25):126.
[2]吴珍珍.浅谈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4):177-178.
[3]王碧惠.幼儿园生活礼仪教育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9(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