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郭俊英
[导读] 数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郭俊英
        山东省临邑县师范附属小学,山东 德州 251500
        摘要:数学对于学生思维的形成,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而小学数学学习是基础,如果小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良好的基础,那么未来的数学学习势必受到影响。纵观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创新。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出发点,让学生积极参与小学数学学习。本文探讨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开始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发自内心地重视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拥有自己的数学知识水平,对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
        一、保护学生自尊,触发创新意识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和认知能力,利用有效的手段来照顾到每位同学的自尊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保持良好的课堂氛围,助力小学生快乐学习数学知识,新课程标准下提出要以小学生为本,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还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翁,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出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角色的关键作用,引导学生逐渐形成一定的创新意识。师生只有在相互尊重、理解与评价激励的环境中,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爱,才能对教师彻底打开心扉。心理的作用可以帮助小学生活跃思维,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的学生更愿意积极参与到体验和实践当中,即使出错也不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在这样的良好互动下,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更好的帮助学生萌发出创新思维意识。
        比如三年级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的学习当中,重点内容时要对正方形与长方形进行学习,为了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上课之前引入实际生活当中长方形、正方形的事物。课堂教学当中采用一定的游戏方法,让学生探讨还有哪些事物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呢,从而让学生在思维当中对形状产生概念形象,为后续图形分类打好坚实的基础。在进行分类当中,有部分学生把正方形也归入到长方形当中,受到其他学生的嘲笑,可这时教师能够运用言语以及鼓励的手势认可这位学生。从而更好的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肯定学生的不同思维。在这种学习范围当中,最大程度上调动起学生的思维,有效萌发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增强“问题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要注重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只有学生善于观察,能够发现问题,才能够深入对数学知识进行探索,并且在全新的环境当中研究出新的线索,这也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如,在教学《面积》一课时,可以围绕课题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

学生们已具有研究“周长”的测量经验,因此面对新的研究内容,可以提出一些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测量面积用什么工具?手中的学具不能铺满一张纸的表面怎么办?面积单位有哪些?……而这些问题恰恰是这节课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的核心问题。这些新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去探究新知识,新的想法亦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也可以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提出新问题。例如,学生们对有关“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内容进行学习之后,能够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学生在受到教师的启发后,能够提出这样的新问题:是不是只要是对边相等的图形,都可以用一组边相加的和乘 2?求正五边形的周长是不是可以用边长乘 5?求正多边形的周长是不是都可以用“边长×边数”……真了不起,学生们在类比联想中、沟通联系时,提出了这些思维含量高、具有数学本质的问题,可以说这些新问题就是创新的萌芽。当课程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还能为学生布置相关的拓展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并进行主动思考,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虽然重要,但是学生具备自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提高他们创新思维力的关键因素。
        三、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般来说,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会学到一些数学理论知识,但为了巩固这些数学知识,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由于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举例子,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加强和提高,之后的创新意识也得到锻炼。例如,在计算长方体表面积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对长方体物体进行包装,即“把两个长3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拼在一起,有几种拼法?”鼓励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对自身的想法进行印证,这样对学生的表面积计算很有帮助。
        四、运用迁移方法,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迁移是人们在某一个情况下学习某些原则,如采用旧知识能够快速掌握新知识,即为正向知识迁移。通过所掌握好的学习技能总结出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技能,即为正向技能迁移。利用一个问题有效解决其他的问题,也是一种迁移。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很多知识内容都存在一些联系,能够进行迁移。教师要带着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中回忆旧知识,或者运用类比联想的方式,联系其他的知识点,实现复习巩固的良好效果,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教师能够带领学生运用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学习有关“亿以上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点。并且,教师在掌握三角形推导过程的知识时,通过合并图形,朝着梯形区域迁移。并且运用知识迁移的方式,助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从一种情境转移到另外一种情境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数学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创新课堂学习环境,促进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切实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邹开军.小学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析[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200.
[2]周世英.探究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9(09):43+42.
[3]汪章存.探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9(89):92-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