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杨金兰 王彦明
[导读] 本文在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大力培养的重要性下
        杨金兰  王彦明
        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利通区第九小学 宁夏 吴忠 751100
        摘要:本文在阐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大力培养的重要性下,分析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方法
        引言
        小学学教学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的重要体现,即是通过有效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学习需要极强的思维能力,因此,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通过数学教学,巩固小学生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其较强的思考与学习能力。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大力培养的重要性
        为了和我国新课程改革要求相符合,我国教育部门对于新课改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方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处于小学阶段中,教师不可以过度看中学生成绩的提升,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才是非常关键的,当对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有利于对综合素质培养问题进行改善,在促进小学生各项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健康身心发展。当前阶段,大多数学生无法独立性的完成数学计算,过度依赖父母,也没有正确了解到题目内蕴含的意义和知识点,而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消除学生的依赖感,使其更加熟练地掌握各项知识点。当今时代,大多数教师依旧秉承以往单一且传统的教育思想理念,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解、学生在下面听讲的情况,学生主体地位没有体现出来。教师也没有为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机会和时间。从中看出,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实质性目的是为了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和积极的学习。
        2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2.1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识不足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处于尚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没有形成抽象的逻辑思维,老师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性与抽象性转换不足,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训练与发展。小学的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和概括性,抽象性强,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关注知识本身的传授多,却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不够重视,没有将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与数学思维培养结合起来,导致其针对数学思维的教学内容准备不够充分,并且对学生的认知特点与知识理解水平的认识程度不够,难以设置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如果不改变这种情况,会让学生产生害怕学习数学的情绪,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更不能提高其思维能力。
        2.2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待增强
        有的教师一味地让学生背诵和强制性记忆公式和各项数学知识点,但是学生缺少对知识内涵和外延深度的把控,灵活运用能力不高。最后,教学活动中也没有加大学生质疑精神培养力度,在实际教学期间,依照教条思维进行教学,使学生错误地认为书本、教师教导的都是正确的,此种教学现象完全约束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
        3.1激发兴趣,创建学习数学的前提条件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首先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以兴趣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积极性,进而逐步培养其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方式有数学实验、构建情境、联系生活等。
        以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怎样滚得远”为例,在探讨物体怎样滚得更远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实验可采取室内实验和室外实验两种形式。对于室内实验,教师可用三角板搭建斜坡,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球的重量、滚动速度、高度等与球滚的距离远近之间的关系。对于室外实验,可选取水泥地、塑胶地等不同材质的地面,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哪种材质的地面更利于球的滚动。

通过数学实验的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调动其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其思考和动手能力,为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创建良好的前提条件
        3.2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积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充分调动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增进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深入情境中,展开适应性和参与性学习。
        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角形知识时,可以把相应的数学模型悬挂或布置在教室中,或者带领学生观察一些三角形结构的物品、建筑物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正在学习的数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获得相应的知识与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组建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在小组内针对一些数学问题进行学习和讨论,在初步的学习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要选取代表讲述自己的学习和思考过程,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讲述,发现其中的亮点,对其学习过程进行点评、分析和总结。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们能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拓展创新思维能力,增强考虑问题的周全性,增加自主学习的经验和能力,使其数学思维能力得到更快发展。
        3.3以数形结合教学,助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养成
        培养数学思维就是培养一种利于数学学习的思维模式,数形结合即是其中一种思维模式。一是数形结合模式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思维模式能够将复杂的数学知识形象化、简单化,使小学生可直观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认知与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引导并助推小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二是数形结合教学利于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起具体与抽象之间的思维方式,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以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如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若小学生只是单纯地死记硬背计算公式,在实际做计算题时,由于学生并未真正理解计算公式,通常情况下,并不知如何下手进行计算。而当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法时,通过运用数学思维,一边画图一边计算,使得小学生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知识的运用就会更加灵活,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的。
        3.4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判断
        在小学数学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大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理念,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整合目前的各项资源以及条件,为学生构建独立思考的机会,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各个问题,以此为后期学习奠定基础。在日常教育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是重复性的做一样的题目,显然,该种方式在数学成绩提高方面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实质性原因是因为总是遵循标准化解题,理念套题目,当题目有一丁点改变的话,学生便解答不出。
        比如,教师讲解乘法分配律,其属于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结合以前讲解的分配律进行思考探究,当算数内的因数是0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使用分配律,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质疑和思考能够很好地激发出来,便于学生了解乘法性质,后期学生遇到问题以后也可以主动思考和探究。所以,就要求教学期间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构建思考的空间,鼓励勇于思考的学生。
        结束语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教师只要持续更新教学理念,善于优化教学过程、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与探究,必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提升,课堂活力也就能随之提高。
        参考文献
        [1]吴莉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实例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8):64-65.
        [2]张永生.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13):151-152.
        [3]汪含全.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20(10):101-1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