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嘉华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宾州镇中心学校 广西 南宁 530400
摘要:在教学改革思想背景下,教师应重视教学环节的不断完善,重视在课堂中构建高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互动,通过数学课堂教学完善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整体素养,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新时期的教学方法相融合,在教学实践和精华索取的基础上,营造出优秀的数学学习方法,基于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不同需求,让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学贵实践,厚积薄发,为学生的成长创建基础。文章中,我主要分析了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有效性;分析
前言: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分析课堂教学基本现状,基于现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理解知识、认识知识。课堂教学过程基于学生不同需求现状,考虑设计环节和教学过程,能够推动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全面理解数学知识,高效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索,以此构建高效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发展,也会保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与教学改革思想融合,助力学生成为数学知识的“挖掘者”。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思想意识相对薄弱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思维理念相对落后,仅按照自身需求、自身经验完成数学知识讲解。与先进思想模式、核心素养思想等不同体系的融合度不够,导致课堂教学呈现落后局面[1]。
学生仅机械化完成知识学习,难以跟随教师脚步完成知识点的探索,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综合时效性的强化,阻碍了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发展,让学生的学习质量逐步降低[2]。
(二)实践动手操作环节相对薄弱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学生制作一定的学习道具,完成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一定的操作环节和情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3]。
但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仅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大量灌输重点知识、基础概念,让学生完成背诵和习题练习模式,枯燥乏味让学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抗拒心理,导致学生在知识学习中的参与欲望下降,课堂教学氛围难以做到有效互动,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缺乏实际了解。
二、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构建“图画天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践行图形结合的教学思想理念。知识讲解过程融合图画形式,让学生更加高效理解知识,改变传统课堂内教师硬性灌输、枯燥讲解,凭借自身经验完成数学知识介绍的现状,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需求和先进思想模式完成数学知识的高效学习。在图画数学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保障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克和千克”知识教学中,我为让学生理解1千克=1000克的概念,可以让学生画出天平,天平两端分别是1千克棉花和1000克盐,让学生了解1千克棉花=1千克盐的重量,在天平上天平处于平衡状态。随后,让学生探索千克和克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不同重量单位在生活中的体现,通过画图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让学生深入探索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会推动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学目标的实现,让学生在有效的方法指引中掌握数学学习的有效模式。
(二)设置教学情境,深化学生理解能力
教学情境的设置会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要通过设置教学情境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以教学前进的设置,缩短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学习的实用性,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知识的学习价值,也会推动其学习动力的形成,为教师的知识点讲解做好铺垫。
例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知识教学中,我可以在课堂内设置教学情境,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制作长方体、正方体,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随后,在“体积和容积”知识教学中,为让学生理解概念,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不同情境,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数学知识概念,制作长方体将长方体放在冰箱内,长方体在冰箱中所占的空间大小,即为长方体的体积;制作圆形水桶,圆形水桶所能盛水的数量,即为圆形水桶的容积。课堂教学内通过生活化教学情境,实践操作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全面理解知识,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组织实践活动,完善学生思维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的组织召开,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教师要结合教学基本方向、以及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实践活动,让实践操作过程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以此让学生形成完善的思维意识,推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实践活动保障学生形成正确思维,促使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完成高效数学知识学习。
例如:在“圆”知识教学中,我为让学生理解圆形周长的概念、了解直径、半径对圆形周长的影响。课堂教学内制作不同的两个圆形,让学生思考大圆形与小圆形哪个周长更长?学生会凭借自身经验和了解回答教师的提问,此时我组织比赛时实践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制作的圆形在相同起点处罚滚动相同圈数,最后学生会实际发现大圆形的运动轨迹较长,小圆形的运动轨迹较短,此时,我引出周长概念,让学生了解周长的基本特征,随后在课堂中教师讲解直径、半径,让学生了解直径、半径对圆形周长的影响,能够做到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与实践活动的完善融合,在高年级小学数学课堂中推动学生进步。
结语: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分析教学现状,针对性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践行先进思想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中能够高效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索。在不同方法尝试和经验总结中,教师应主动融合自身教学学生的不同特点,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善于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为学生日后更加高效的数学学习创建基础。也为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做好前提保障,让教师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指明灯”,以此促进教师与学生的综合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张颖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初探[J].教师教育论坛,2020,33(12):91.
[2]李星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审视与改进[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0,33(06):112-116.
[3]吴成业.结合故事渗透心育,提高数学教育内涵——在《西游记》故事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的尝试[J].教育科学论坛,2020(34):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