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万宗凡
[导读] 由于初中历史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较为复杂,
        万宗凡
        江苏省昆山市民办珠江学校 江苏 昆山 215300
        摘要:由于初中历史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较为复杂,学生应在初中阶段充分掌握中国古代与近现代历史,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历史知识体系与历史基础。但由于初中学生正处于认知水平欠缺的阶段,因此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及思维模式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工作要求。本文以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为研究对象,对具体情况展开分析,望对今后的初中历史教学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在历史教学中,讲授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方法可以将相关历史知识有效关联,并准确应用在课堂之中。这样既能带领学生学习历史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内容,为以后奠定坚实的历史基础。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讲授法分为知识叙述、知识描述、知识概述三个环节。而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依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环节。
        以学生学习《抗日战争》这一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战争情况的过程中,着重讲解抗日战争的具体发展过程,运用讲故事的形式突出中华人民取得胜利的成果。这样,学生不进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快速融入到故事之中,还能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华人们在抗日过程中的艰难,明白中华民族取得胜利的原因无非是人民群众所具有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在讲解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步步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从而进行简单的探讨。这不仅可以使学生产生历史的代入感,还可以调动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二、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教学法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普遍应用在教学当中,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当意识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于历史教学非常具有重要性,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首先,教师可以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现代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讲解解放战争,结合多媒体三大战役的路线图与战争照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其对历史内容进行更加直观的了解。其次,教师可以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知识通过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教师在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可以将有关天安门的视频向学生展开播放,并就该视频对新中国成立展开分析,以讨论近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最后,教师在讲解法国大革命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国际歌》进行播放,以深入学生对该历史内容的理解。


三、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法学习
        在传统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始终以应试教育为主要教学目标,并未足够重视学生的长期发展,因此学生在长期灌输式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始终没有成为教学课堂的主体,也未能将自身的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得到很好地提升。为改善这一状况,教师应积极主动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学习《法国大革命》为例,学生在学习巴黎公社革命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对班级同学进行分组,并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比如“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在小组代表回答后,教师可以对回答正确的小组给予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小组进行纠正,并加以鼓励。最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进行总结,针对学生未提及的方面一一补充,这不仅可以学生加深对历史内容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小组合作能力。
四、注重课堂教学氛围的良好创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注重教学方法外,还要注重课堂的教学气氛。教师有效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可以良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首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当前的性格特征,注重学生的表现欲与自尊心,逐步改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有足够的机会表现出真实的自己,从而发挥学生的个人能力。其次,教师应充分了解不同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例如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思维方式等。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有目的性的创建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正面积极的思考课堂知识,并对学习内容进行表态发言。最后,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适量的表扬与鼓励,这不仅可以充分满足学生的自尊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利用分组开展有效教学
    在当前的历史教学情况下,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有规律性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通过实践表明,有效的小组学习离不开科学地分组,因此教师在分组过程中,应注重每个小组的人数与小组组长的选定。其中,组长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责任心较强,有组织能力,有凝聚力,可以辅助教师有序展开活动。另外,每个小组成员的性格、性别以及成绩也是影响教学的重要因素,切不可让学生自由组合。待小组分好后,教师还要制定具体的惩罚与奖励制度,以确保小组活动的有效展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若想有效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需要从学生的成长入手,在结合学生特性的同时,改善原有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熊冰艳.浅论初中历史的兴趣教学方法[J].南北桥,2020,(2):13.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2.013.
[2]田秀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探究[J].南北桥,2020,(20):63.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20.060.
[3]刘俊.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讨[J].南北桥,2020,(2):108.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02.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