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殿杰
浙江省金华市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浙江金华 322100
摘要: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开展教学,极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和品德教育的培养,从而使学生在提高自身文化知识积累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当然,体育教学作为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自然也要积极的进行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和优势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为新课改的实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小学体育;田径教学
田径是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体育教学又是小学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加强对田径教学的重视,通过开展高效的田径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抗挫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同时也对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此来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呢?下面本文将对此提出几点观点和建议,希望对广大一线小学体育教师有所帮助。
一、现阶段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一)学校以及教师对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
通过对当前的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现状来分析,影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较多。比如在考试制度的背景下很多小学以及教师过度重视学生的文化课程考试成绩,所以在课程安排上和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往往都是以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为目的,这就导致小学体育教学的开展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个别小学每周只有一节或者两节体育课程,并且临近考试的时候这两节课程也会随时被其它学科霸占。在这种过度重视小学生考试分数的教学模式中不仅无法正常的开展体育教学,甚至还会打击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个别教师甚至还出现了敷衍的行为和现象,严重影响了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而对于小学生来说,长期的处在这种过多重视考试成绩的教学中还会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身体素质就会下降,这也是影响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之一,所以学校和教师要加强对体育学科的重视,以此来提高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效率。
(二)学生参与田径锻炼的积极性普遍较低
影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除了教师以及学校对体育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之外,还有就是小学生参与田径锻炼的积极性较低。通过实际调查发现,大约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在小学体育田径锻炼中积极性较低,又有大约百分之二十的学生对田径锻炼产生了厌烦的情绪。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和家长的教学观念有着较大的影响。比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当今很多家长对孩子过度溺爱,所以导致很多小学生养成了较多的不良习惯,比如好吃懒惰、抗挫能力弱等等,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严重影响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有效开展。因为田径运动对小学生的要求较高,但是长期的处在父母的娇生惯养中养成了抗挫能力弱和好吃懒惰的习惯,所以他们参与田径锻炼的积极性较低,影响了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新课标下如何实施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开展是教学改革对体育教学提高重视的重要途径,因为小学体育教学既可以强健小学生的体魄,同时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抗挫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力,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小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其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起到级的促进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开展度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新课标下的小学教育教学要注重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而体育教学作为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开展也是促进新课改实施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因此,新课标下实施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无论是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还是新课改的实施都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三、新课标下实施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小学体育田径教学
在新课标下的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想要提高田径教学的效率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受限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田径教学的方式。这样才能让不同锻炼能力的学生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田径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设置适合学生的锻炼计划和目标,以此来保障田径教学可以发挥其最大的优势和特点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就像我在开展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时候就结合了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比如对那些体质较差的学生我可以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田径锻炼项目,避免因运动量过大而打击了他们的锻炼积极性。而对于那些平时体育锻炼较好的同学我则提高了教学难度,以此来满足这类学生的锻炼需求。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差异,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了田径教学的效率。
(二)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提高小学生的道德品质
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小学体育田径教学教师需要注重在田径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因为新时代教育注重的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也就是要以素质教育为目标进行授课。所以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渗透德育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教学,以此来开展高效的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使小学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就像我在开展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时候不仅讲述了田径运动的一些要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田径运动的著名人物进行授课。讲述了他们克服困难开展体育锻炼的精神,让学生学习他们身上艰苦的品质和顽强的意志力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这样不仅可以实现素质教育,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个人素养,为其未来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三)组织学生开展趣味性的田径教学,激发学生参与田径锻炼兴趣
喜欢游戏是小学生共有的天性,所以在开展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注重开展趣味性的田径教学,通过开展趣味性的田径教学来增添课堂趣味性,激发小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做到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因此,在小学体育田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运动项目开展游戏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例如我在开展小学体育田径中长跑训练教学的时候就积极的引入游戏进行授课。比如我引入了追逐类的游戏进行授课。首先将学生们进行科学的小组划分,然后让每个小组中抽出一名成员奔跑,其它小组则抽出一名同学在后面追赶,在规定的时间和距离之内看哪个小组成员可以追上跑在前面的同学,对表现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跑步训练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小学生在欢快的学习氛围开展田径训练,以此来实现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改革,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结束语:
总而言之,新课标下小学体育田径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且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田径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趣味性的田径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田径锻炼的兴趣,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作为小学体育教师要认识到田径教学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并且注重田径教学模式的改革,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田径教学,从而促进田径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强健学生体魄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萌,李蕾.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运动对培养小学生体育兴趣的探索[J].运动.2017,(11).112-113.
[2] 侯俊安.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6,(2).162-162.
[3] 张震.基于学情适时调整田径训练强度[J].当代体育科技.2017,(32).40-41.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