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爱华
南京市天景山小学
【内容摘要】
我国传统文化的领域非常的广泛,其中有着大量的优秀音乐文化作品,能够给小学生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作为有多年一线教育经验的老师,笔者尝试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特点,将传统文化的优秀音乐作品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受到熏陶。
【关键词】传统文化 音乐课堂 渗透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我国传统文化的领域非常广泛,优秀的音乐文化作品就是其中之一,能够给小学生提供宝贵的精神滋养。作为有多年一线教育经验的老师,笔者尝试结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特点,将传统文化的优秀音乐作品渗透到音乐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受到熏陶。
一、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课堂中渗透的重要性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在音乐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学,有效挖掘课程中的资源,在教学方法和模式上进行创新的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陶冶他们的情操。
1、传统音乐文化能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教学多年,每次学期末在班级搞音乐总结会的时候,中高年级的孩子一般都是唱媒体上流行的歌曲,包括低年级的小朋友也是唱一些重复旋律的口水歌曲,虽然这些歌曲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但它冲击着学生的听觉。传统音乐文化往往对学生有着一生的影响,传统音乐文化都有它诞生的过程,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故事、典故导入,让学生喜欢上传统的文化,再深入让学生了解音乐知识的由来,培养了学生对学习传统音乐的兴趣和热情。
2、传统音乐文化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博大精深,在音乐课堂上老师通过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渗透,学生不仅在音乐知识能力上素养上得到提升,还能在一些对人的理解、对自然事物的认知,对一些他们平时接触不到的一些人文精神思想、风俗习惯、琴棋书画的认知上都有所提升,实现对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传统音乐文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渗透的策略
1、充分运用音乐教材中的传统元素
苏少版小学音乐教材涵盖了新课程的理念,是我们学校音乐教学的主要使用教材,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教材,在教学时我们要从新课标的理念出发,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例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娃哈哈》一课时,这是一首新疆维吾尔族的民歌,歌词很简短,赞美了祖国的繁荣昌盛和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歌曲有着典型的维吾尔族歌曲的节奏特点,学生要能对新疆这个地域文化有所了解才是这节课传统文化教学的所在。这个单元教授正好在国庆前后,老师先从国庆节的欢乐气氛中导入,通过视频去云游祖国的各地,最后到新疆,观看新疆的风土人情,观看新疆人民的舞蹈从中学会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在韵律中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通过打击乐演奏出来,学生在演、动中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充分结合传统节日的氛围
中国传统文化涉及的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思想精髓,凝聚力民族精神和情感,培养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民族情感。
春节在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里是第一个过的,在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隆咚锵》一课,二年级上册《丰年喜雪》这两个单元是为迎接新年而设置的,上课之前老师把教师布置一翻,贴了窗花和对联,问学生今天教室会有什么感觉,老师再讲过年的故事,让说一说过年的习俗,过年的习俗有很多,放鞭炮就是其中之一,在让学生说说她们看到过的鞭炮是怎么放的,会有什么样的声音?这样引出了二胡独奏曲《放鞭炮》,老师出示二胡让学生去拉一拉,感受一下二胡的音色,不知不觉中帮助他们认识民族乐器的能力,促使他们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在学唱《过新年》时让学生讲一讲过新年开心的事,敲锣打鼓让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熟悉了解民间、民族的优秀音乐,很好地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点燃民族激情。
3、充分结合古诗词的演唱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课标对中小学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提出了具体的背诵古诗词的要求,音乐教材中的古诗词歌曲比例也有明显的增加。这说明,古诗词歌曲越来越受关注,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显得越来越重要。借助音乐教学为载体来学习古诗,使“古诗音乐化”,指导学生学会吟唱古诗,收集了解古诗,学会古诗新编等。
在二年级下册《春晓》一课时,这首古诗学生非常熟悉,这一单元是描写春来了的,老师抓住春天这个季节孩子们喜欢什么开始,在春的意境中层层深入的去投入学唱中,激发孩子们对古诗学唱的兴趣。
在三年级上册《诗韵悠悠》这一单元,老师借鉴“中国诗词大会”的形式,成立“班级诗词大会”。以“赏古诗之韵,解古诗之意,唱古诗之歌”为宗旨,开展班级比赛的形式,知中华古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多了解中国古诗词,古诗不仅会吟诵,还要了解它所表达的意境。
教学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会唱课本上的古诗词,同时学会“古诗新编”,《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教会学生在曲谱不动的情况下,学会创作新的诗词:赞美校园的、赞美家乡的都可,或者诗词不变的情况,学会创作简单的曲谱。
古诗词的学唱,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精粹,使学生在传唱中掌握古诗词历史知识,积淀文化底蕴,提高古典文化修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品味,陶冶高尚情操,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
4、充分结合本土音乐文化的开发
方山大鼓是省非遗,也是笔者学校的校本课程。创造良好的本土音乐教育环境是让学生认识方山大鼓的关键,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听方山大鼓音,奏方山大鼓乐,跳方山大鼓舞,蹦方山大鼓操的良好氛围。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多种形式,宣传方山大鼓,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来认识民族音乐的教学,使之落到实处。如在学校的长廊就张贴了表演队的同学在外演出的巨幅画面,音乐教室里贴上孩子们在外参加各种演出时的照片;讲述方山大鼓的发展史,讲述民间演奏家们的故事,让学生了解方山大鼓,知道鼓、镲、锣等打击乐器,祟敬民间艺人 ;通过视频宣传我国源流长的音乐文化传说,浩如烟海的音乐遗产,让学生知道我们的民族本土音乐也是中华文化艺术宝库中博大精神的一部分;许多学生认为大鼓有节奏感,有气势,但是难掌握;老师们就把大鼓搬进课堂,从简单的节奏打起,认为好听的就保留下来,串联成新的节奏谱。还给方山大鼓填写改革开放后新农村景象的词便于学生记忆鼓谱,让学生感觉自己仿佛就是演奏者,充分挖掘、整理、利用方山大鼓的精华,从感性上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地方传统音乐的认识,促进地方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还可以课后同学们收集其他地方的民族的鼓乐,了解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浓郁特色的民间吹打乐,可以说,中国是打击乐器的故乡,打击乐器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生长在祖国怀抱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从而增强民族意识和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加强传统文化渗透,具有重大的意义。不仅我们的音乐教材自身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我们也可以结媒体正能量导向去充实我们的课堂,还可以利用本土音乐开发学生的视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需要我们一线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也需要社会、学校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让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去提高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和创造力,使学生文化底蕴更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