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芬
仙游县盖尾中学
摘要:在初中学科体系中,音乐学科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样态:从应试的角度来看,音乐学科常常被边缘化,甚至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也不算很高;但是从学生兴趣的角度来看,音乐学科又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学科。在音乐课堂上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基本的音乐知识,而且可以放松身心,调适自己的学习状态。显而易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音乐;深度学习;核心素养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和落实当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于学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会采用固定化的方式完成不同作品的学习,并在时间充足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拓展。在这样固定化的模式中,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都没有得到实质的进步。核心素养存在于不同的学科当中,因此需要老师和学生在课上能够做到相互的配合。在课上,老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环节,在情境的推动中引导着初中生积极思考,由此提升他们的鉴赏能力,并渗透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更深层次的感受音乐存在的魅力。
1当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解析
1.1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正确的上课方式应该是教师通过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使学生从中获得启发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然而,在实际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干扰,仍然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导致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降低,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学生认为音乐教学没有知识性学科重要,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松散的状态,不积极努力地去进行学习,这严重阻碍了音乐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其主要表现在教师为学生播放音乐时,学生对此不感兴趣,不愿意用心倾听,更缺乏主动了解到音乐创作的背景和内涵的动力,使其难以深入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有些学生可能在教师已经讲解了音乐的创作渊源,还是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使得音乐教学的效率低下,也导致音乐教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1.2教学观念未发生转变
教育的逐步发展,教育的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原来的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将关注点转移到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上,这也给当代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音乐已经成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难以想象世界如果没有了音乐会是怎样的场景。所以音乐素养的提升也是学生综合竞争力提升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根本不重视学生自身能力的提升,只对音乐知识进行详细讲解,不关注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思考和理解,使得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还有部分教师虽然明确当下教学目标是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堂应该交给学生,但是在教学实践时还是无法将其有效地落实下去,在教学过程中不善于利用有效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的发挥自身的主体优势,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换汤不换药,从而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2核心素养下初中音乐有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对学生知识、态度和特质的了解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其自身的特点也会影响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设计和实施。
学生的知识主要指学生所掌握的文化知识、音乐基础知识和音乐技能。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小学,他们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获取的音乐基础知识会有一定程度的参差不齐。但是,不管学生已有音乐欣赏基础知识多少,只要教师教学策略使用得当,学生一样可以很好地参与体验和表达音乐。尤其是七年级的音乐教师,如果能在每一节音乐欣赏课中,通过音乐欣赏教学策略带给学生更多基础知识教学,各种水平的学生都可以逐渐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习任务。学习态度是否积极对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的效果有重要影响,而学生的态度需要教师的带动。在优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教学中运用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积极鼓励学生去体验音乐、表达音乐,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会很高。教师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教师音乐欣赏教学策略才会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2通过对比欣赏,感受不同作品
初中阶段会介绍到多种不同的进行曲,这些曲子的风格都有所不同。为此,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在班级中开展简单的交流分享会。体会不同作品的不同风格。在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中,需要同学们能够形成基本的鉴赏能力,由此提高个人的审美。教师可以在课上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这部分内容的介绍。本节课以婚礼进行曲和葬礼进行曲为例,分别深入地了解这两首曲子的感情基调以及使用的场景,加强对声乐的实际应用能力,并尝试着辨别演奏过程中所用到的乐器。利用多媒体在教室中放映婚礼进行曲,婚礼进行曲是一个大的范围,其中包含着不同的种类,老师在最开始的鉴赏中可以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曲目播放,通过强烈的对比刺激初中生的听觉。在这样的尝试中,学生能够发现婚礼进行曲普遍较为轻松和愉悦,同时充斥着大量的幸福和浪漫的元素。而葬礼进行曲更多的是沉重,有些甚至会让人觉得压抑,不自觉地想到悲伤的事情。在这样的对比中,学生能够清晰地发现曲风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到人的心情。由此能够发现这门学科所存在的魅力。并想要拓展自己现有的认知,在大量的音频中发现其中存在的规律,找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完成对声乐的鉴赏任务。
2.3尝试表演,浸入意境
在教学中,不少精彩的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意境,为了促使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表演活动中,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声势律动来表演,看看谁的表演更符合作品的意境。例如,在教学“青春舞曲”时,笔者给学生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鼓励学生围绕这些音乐设计一些声势律动的动作,然后给学生播放“青春舞曲”,鼓励学生结合音乐的特点做一些合拍的动作,用扭动脖子、手拍肩膀和大腿等方式表现青春律动的感觉。表演之后,笔者鼓励学生说说自己设计的动作,说说自己感受到的作品的意境。有学生提出看法:“我添加了一些挥舞手臂、顿足之类的快动作,因为这首作品给人的感觉是十分欢快的,所以我觉得加入这样的动作比较符合作品的意境。”还有学生表达了对作品的感悟:“虽然青春容易流逝,但人们还是用积极的态度面对,所以我觉得这首乐曲营造了一种欢快活泼的意境,因此我在设计声势律动的时候注意到了这一点。”让学生熟悉各种常用的音乐活动形式,围绕作品进行表达和交流,这是音乐实践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音乐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束语
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音乐教学模式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关键,重点让学生有机会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前者是保障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后者是让学生核心素养有效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学生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情形下,才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参与的兴趣,并且会在其中进行认真、深入的学习。教师再通过科学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曹越.初中音乐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赜[J].新课程研究,2019(32).
[2]张楠.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109(12).
[3]罗秀梅.音乐核心素养在初中音乐课堂的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1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