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体能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陈秀聪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陈秀聪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南鲁山镇土门中学,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初中体育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教师要结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置适合的体能教学方案,增强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而提升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分析了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体能教学重要性,提出了初中体育体能教学的策略,以便强化初中体育体能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体育;策略;核心素养;重要性
        体能教育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会采用比较固定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不高;甚至有些学生还会对体育学习产生抵触心理,这就会严重的影响到初中体育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就需要在核心素养下创新体育体能教学的模式,展开多元化的体能教育。
一、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体能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其正处在青春期,是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以往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为学生设置的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活性等方面的训练都比较单一,多采用跑步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这种方式反而达不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在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进新思路和新模式,认识到体能教育的重要性,从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入手,展开多元化的体能教学,这样就可以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在体能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学生自主运动的意识,充分的发挥出初中学生的潜质与个性,促进初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其次,体能教育还可以推动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核心素养要求初中体育教学中要彰显出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主锻炼,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通过体能教育能够转变固定的体育教学方式,使得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此外,在体能教育中也改变了教学评价环节,不仅能够对学生体能加以测评,还可以对学生的心理、态度、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让学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化解。因此,体能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要加以重视。
二、学科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能教育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运动能力
     在学科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其是体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的目标之一。教师要创新体能教学模式,在体能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锻炼,并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比如:教师可以在跑步环节中加入“加速跑”,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让学生在固定的距离中,由慢到快进行跑步训练;同时也可以融合一些体能训练的小游戏,如:“鸭子走”,在前二十米模仿鸭子走路的方式,听到“跑”的口令之后,快速的跑到终点。或者教师也可以结合“蛙跳”的训练方式,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对学生的速度和灵活性加以训练。

通过循序渐进的体能训练方式和体育小游戏,能够营造出轻松的体育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对体能学习的兴趣,这样学生就可以积极的投入到体能学习中;掌握更多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而强化体能教学的效率。
(二)渗透心理教育,强化心理素质
     在初中体能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将重点放在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方面的教学中,还需要渗透心理教育,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意志力,思想道德素质、品德修养、团队意识等方面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挑战自我,提升自我,促进初中学生健康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借助800米或者1000米的长跑比赛,很多学生对长跑缺乏兴趣,甚至还会出现畏惧的心理,因此教师在长跑训练中可以借助小组比赛、接力赛等方式,以团队为单位进行比赛,将跑步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学生合理搭配成小组,然后开展比赛。这样不仅能激发出学生跑步的动力,也可以在小组配合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团队意识。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拔河比赛或者篮球比赛等活动,鼓励学生相互配合,让学生形成团队精神,感悟体育文化和体能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也要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通过心理引导的方式,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尤其对于一些比较内向或者心理消极的学生,教师要为其给予更多展示个性的机会,让其在体育学习中挖掘自己的潜质,这样就能够符合核心素养的要求。体能教育中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都很重要,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开展多元化的体能教学活动
        初中体能教育中教师不能仅仅采用固定的教学方法,还应该充分的结合多种方式,展现出体能教育的多元化,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这样体能教育的质量才能够更高。教师还应该为学生给予更多开放和自由活动的时间,鼓励学生积极创新,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增强学生的体能素质。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或者微课等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播放一些NBA比赛、足球比赛、奥运会比赛现场等视频;让学生观看之后谈谈自己喜欢的体育明星。或者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体育明星的励志故事,如:姚明、郎平、张继科等。让学生感受体育精神,鼓励学生勇往直前,敢于拼搏,不懈努力。此外,教师还要优化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如:速度、耐力、柔韧性等方面进行测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心理素质等方面加以评价,并为表现优异、积极进取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学生对体育学习的自信心。这样才能够强化初中体能教育的质量,满足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结束语:
    在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能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展示出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成为体育学习的主人,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质;同时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加以强化,促进初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首先,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开放和轻松的体育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体育学习中;同时教师还要创新教学模式,展开多元化的体能学习活动,结合小组比赛,游戏等,强化体能教育的效率。此外,教师还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优化评价体系,全面的评价学生。
参考文献:
[1]李加前.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体能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51):45-46.
[2]陶鸣鸣.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中补偿性体能练习[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2):113-114.
[3]王勇潮.关于初中体育有效提高学生体能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6):1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