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玉红
重庆市涪陵第十四中学校 408000
摘要:按中共中央、国务院新近出台的“义务教育深改意见”第8条要求,教师上课要讲清重难点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笔者就此进行了一些探究,提出课堂教学沥青重难点、建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考能力、营造开放民主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质疑释疑等教学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课堂教学;讲;导
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念,学生记,教师写,学生看,以教师为主体,以灌输为中心,教师讲得累,学生学得苦,教师讲了,不等于学生会了。新课程改革倡导“目标任务化,任务问题化,问题活动化”,引入了小组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讨论交流、表演展示等课堂形式,毋容置疑,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呵护了学生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但是,有的课堂好像走入了另一个极端:一种情况是“满堂闹”,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喧嚷嚷的开展合作、讨论、交流、展示,美名其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一种情况是“满堂问”,教师问题连篇,学生个别答、集体答、分小组答,课堂像新闻发布会,师生对答一阵就该下课了。这样的课堂,达不成学习目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第8条明确提出:教师课上要讲清重点难点、知识体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我认为,这是对当前存在的“满堂闹”、“满堂问”问题的纠偏,强调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三讲”和“三导”。
一、三讲:讲清重点,讲清难点,讲清知识体系。
(一)讲清重难点
讲清重难点的前提是要理清重难点。一堂课的重点是从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中生发的,目标中那些需要学生“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点、思维点、方法点,应该都是教学的重点;一堂课的难点是从学生的学情分析中得出的,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兴趣特点、学习方式、个体差异等情况,综合分析出师生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突破。理清教学重难点的关键在于:一方面要把握教材和课标要求,科学、准确地定位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要把握学生学情,具体、适切地指向到师生应该完成的主要任务。
讲清重难点,重心要落到“清”字上。“清”,是清晰、明白、透彻的意思。教师的课堂讲述,首先思路要清晰,要梳理重难点知识内容,寻找知识点之间的逻辑顺序,结合学生学情,呈现出学生易于理解的知识脉络;其次语言要明白,要用准确、简练、形象的语言表达出知识的精要之处;然后解读要透彻,对概念、定律、公理等的讲解,要抓住核心和关键词句,进行透彻的解读,力求学生准确、透彻地理解知识的基本原理,夯实双基,不搞满堂热闹、蜻蜓点水的浮华型课堂。
(二)讲清知识体系
知识点不是孤立地存在的,一个知识点是在某一种知识面中呈现,一个知识面又是在某一个知识系统中呈现,这可以看做是知识的结构性。学生学不懂某一个知识点,往往是因为心中没有知识的整体结构意识,出现知识链条或者思维链条的断裂,陷入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窘境。讲清知识体系,是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容易忽略的问题,尤其是在新课改以后,很多教师唯恐自己在课堂上讲多了,把绝大多数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和讨论,更是缺乏对学科课堂知识体系的梳理和总结,所以,《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在这里特别强调要讲清知识体系。
讲清知识体系,便于学生理解学科知识内部的逻辑关系,关键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构建一个“点—面—系”的知识系统,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把握和提纲挈领地归纳,构画出学科知识树,搭建起思维脚手架,把每一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把学习知识和生活实践联系起来,甚至把跨学科的知识融合起来。
二、三导:引导主动思考,引导积极提问,引导自主探究
(一)引导主动思考
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标志是会思考,不经过独立思考和融会贯通的学习,是呆板的、无效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重点是向学生播撒思考的种子,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训练学生思考的方法。课堂教学中,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变得懒于思考。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主要靠养成,方法很多,究其关键,一方面在于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问学生为什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想通问题的来龙去脉;另一方面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轻易给出答案,要留出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民主的气氛,让学生自己动脑、自己分析,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主要靠训练,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教学中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知识和生活材料,引导学生比较、分析、综合,适度训练学生归纳、演绎、类比等思维方式,通过动口、动手引导学生动脑,有意识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
(二)引导积极提问
朱子曰:“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①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学会质疑。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这就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开放的课堂氛围,杜绝“一言堂”,保护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欲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放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给学生“问”的机会,并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关键。其次是要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能力,“质疑”和“置疑”不一样,“置疑”是否定一切,无依据、无目的地提出一串问题,“质疑”是通过思考、审慎、批判之后而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满堂问”的课堂只能算“置疑”而非“质疑”,要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需注重启发诱导学生围绕学习内容提问,紧扣学习重点提问,抓住困惑之处提问,经过仔细思考后提问。子曰:“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②培养学生善于质疑,是为了培养学生在学习上的敏捷度,“学问”一词由“学”和“问”组成,意即获得学问的途径,是通过“学”和“问”两种方式相结合而成的,教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向书本提问、向同伴提问、向老师提问、向自己提问,学生对知识感觉灵敏,带着问题学,才能学得更有效、更深刻。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实际上涵盖了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积极提问两个过程,但更为关键的,这个过程是一个“释疑”的过程。学习要善疑,有疑必须解疑,方能有所获,所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就是引导学生“质疑—探讨—解疑—贯通”的学习过程。新课改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学生探究性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一是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转变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变教师课堂主导地位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引领者,充分调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二是要求教师明确探究的目标、任务、评价标准,绘出学生探究的路线图,引导学生把握正确的探究方向;三是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阅读、梳理、观察、发现、对比、联想、尝试等探究方法的指导,交给学生探究的钥匙;四是要求教师组织交流、讨论、展示、辩论、评比等课堂活动,呵护学生发现新知、探寻新知、研究新知的积极性。朱子曰:“疑渐渐解,以致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③,自主探究,解决疑难,加深思考,是消化学习所得、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是教师最重要的课堂教学任务。
课堂教学的“三讲”和“三导”,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导”相结合,既反对传统课堂教学中的教师一手包办、一讲到底的现象,又纠偏了当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怕讲、放任学生自学的“新放羊式”现象,对中小学课堂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为中小学课堂教学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注释:①出自《宋元学案》卷四十八。
②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篇。
③出自《宋元学案》卷四十八。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网,教育部负责人就《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答记者问,2019-07-09。
﹝2﹞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