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培智学校生活适应教学实践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林丽珠
[导读] 文章从拟定基于课程标准评估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确定基于教学前测的课堂教学目标
        林丽珠
        福建省古田县明智学校  
        摘要:文章从拟定基于课程标准评估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确定基于教学前测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及实施基于教学目标的个别化教学活动、建构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等四方面进行阐述在教学实践中全面有效落实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程标准。
关键词:培智学校;课程标准;生活适应;教学实践
        
        教育部《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颁布并要求于2017年秋季开始执行。生活适应作为培智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般性课程之一,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相关教学实践,是全面有效落实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与基本途径。
        一、拟定基于课程标准评估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
        个别化教育计划是特殊教育的基石[1],拟定基于课程目标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是有效落实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首要环节。生活适应课程标准以纲领性的课程目标予以呈现,面对日趋复杂、程度不一的培智学校学生类型,学生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的拟定需通过评估,因学生个体的各项能力而定[2]。如:一年级的学生,就“具有基本的个人生活所须的自理能力,初步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这一课程目标,经评估后,有不同的评估结果:第一类学生——已具备个人生活所须的自理能力,饮食、卫生习惯不好;第二类学生——饮食、卫生习惯较好,自理能力不足;第三类学生——自理能力不足,饮食、卫生习惯都不好。针对第一类学生课程个别化教育计划长期目标定为“初步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第二类学生课程个别化教育计划长期目标可定为“强化个人生活所须的自理能力”,针对第三类学生课程个别化教育计划长期目标可定为“强化基本的个人生活所须的自理能力(吃饭、洗手、如厕),初步形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同的课程个别化教育计划长期教育目标,决定了不同的短期个别化教育目标。
        二、确定基于教学前测的课堂教学目标
        生活适应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通过评估了解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基础与现状,确定教学目标,开展针对性教学”。基于课程标准评估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其落实在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培智学生个体差异大,实施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是培智学校对学生实施差异教育的具体体现,是全面落实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开展生活适应课堂教学前测,切实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确定立足于学生个体实际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进行个别化教学活动的前提[1]。如:教学《好奇的我》一课时,对“是否能关注身边的事物、现象及活动;是否会提问或表达需求。”这一内容,通过平时观察及课前拿一盒装物品(用布罩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法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全班13名学生,除3名自闭症学生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外(变化的现象及活动会关注),其他学生均对身边的事物、现象、活动感兴趣;其中2名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会简单提问及动手探索,但主动提问意识差,观察需引导;7名学生不会提问,观察需引导;3名学生无语言或语言能力差,观察、参与活动需引导协助。

根据前测结果,将学生分成A、B、C分组确定目标,A组学生课堂教学目标定为:能关注身边的事物、现象及活动,对其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在引导下会观察、会提问或表达需求、愿参与活动;B组学生的课堂教学目标定为:引导下关注身边的事物、现象及活动,对其感兴趣,表现出好奇;在教师引导下观察事物,会模仿提问、愿参与活动;C组学生课堂教学目标定为:引导下关注身边的事物、现象及活动,激发好奇心;在教师引导下观察事物、参与身边活动。
        三、设计及实施基于教学目标的个别化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基于教学前测的教学目标是培智学校生活适应开展课堂教学的依据,设计及实施统整教学目标的个别化课堂教学活动是培智学校全面有效落实课程标准的前提与保障[3]。如上述《好奇的我》一课,对A、B、C三组学生的共同目标及个别化教学目标进行统整,通过创设几个不同的情境,以达成不同学生的教学目标。情境一:在上课伊始,在班级黑板上粘贴课题及其他图片,用纸遮住。当学生进入班级的第一时间,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提问“想知道黑板上有什么吗?”激发学生的探奇之心;“想知道黑板上有什么,那该怎么办?”以激发A类学生的动手探奇能力,同时对B类学生起到一个示范的作用。情境二:一块布遮住一个盒子,盒子里装一个套娃,套娃里装一个牛油果。瓶子里装一个牛油果。当学生看到桌子上被布遮住的盒子时,又产生了探奇之心,“想知道这里面是什么吗?你会怎么做?”在第一情境A类生的动手探奇下,这时可引导B类生进行动手探奇,通过层层揭奇,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也引导了学生动手探奇能力;当黑乎乎的牛油果呈现在学生的眼前时,可让学生摸摸看看牛油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引导A类学生进行相关提问“这是什么?”“可以吃吗?”“怎么吃?”“好吃吗”等,B类学生模仿提问,C类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认识牛油果;再接而进行品尝牛油果的探奇之旅。情境三:一块碗盖住桌面,里面放一盒石头巧克力。在学生动手探奇、认识石头巧克力之后,让学生玩“猜猜巧克力在哪”的游戏,调换碗块位置,依学生能力用二块碗或三块碗,速度或快或慢,调换次数或多或少,培养学生的观察专注力。情境四:课前在教室里悬挂门铃、风铃等物品,在储物柜、课桌抽屉等地方摆放鲜花、智能音箱及其他好玩的物品。在前三个情境探奇后,最后放手让学生去探奇教室里是否增加了物品或是否找到好玩的物品,是否知道名称、是否知道玩(引导A类生提问、B类生探究、C类生发现观察),以全面巩固达成全体学生的学习目标。
        四、建构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指出:课程评价发挥着诊断、激励、导向功能,评价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根据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成长轨迹”。在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生活适应教学实践中,建构从学生入校到学年学业结束的基于课程标准的课程评价体系是诊断教学是否有效的依据,是全面有效落实生活适应课程标准的决定性环节。刚入校学生的课程评估由任课教师通过与家长访谈、观察学生、评估等方式进行,依据课程标准评估学生的现有课程能力,作为拟定个别化教育计划目标的依据;学生个别化教育目标依据评估结果由任课教师、学校教导处共同制订,作为学生学期末学业的评估依据,评估结果作为学生新学期(或新学年)的个别化教育目标拟定的起点。各学期循环反复评估,全面落实课程标准目标。
        
        
【参考文献】
[1]肖非.关于个别化教育计划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殊教育,2005,(2):8-12.
[2]许家成.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J].现代特殊教育,2017,(1):8-9.
[3]蒋姿.刍议“八要素”实现培智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J].教师,2020,(第1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