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鸿莉
哈尔滨石油学院
摘要: 电路基础课程,从理论教学方法到工程实际应用的培养,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教学改革。通过对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获得电路基础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和实践应用技能。
关键字:电路基础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电路基础课程是自动化,电气,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理工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点专业”的必修课。在整个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该课程是整个大学教学中开设最早的专业基础课程。兼具理论性,实践性,是学生第一个接触的实践课程。
第二,该课程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后续开设的电机拖动,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等专业课程当中都有所应用,是其他专业课程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电路元件介绍、电路分析等方面。受理论学时的限制,无法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来完成,学生只能依照实验指导书通过实验箱连接电路完成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当中学生不能将自身想法付诸于实现,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基于以上分析,电路基础在整个电气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实践应用的技能,树立理论联系实际观点。为培养高技术人才打下必要的基础。
由于该课程的内容量大,理论性及系统性强,因此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当的难度。通过对电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电路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所以,电路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值得我们大家去研究它的教学方法、手段、效果等,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鉴于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教学改革。首先,修订培养方案玻璃实践教学环节充分体现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基础性地位。以夯实理论基础为前提,以培养创新能力为导向。
本课题立足应用型本科院级实际情况,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分析、向有经验的兄弟专业学习,定时更新教材,让仿真内容与授课教学内容时时与科技发展同步,有效改善基础课验证的不足。
适当地结合一些形象、有趣的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仿真项目,做到知识性、趣味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既有一定的新意,又锻炼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在教学改革当中,课堂要联系实际,丰富内容。在授课过程中,除了原有的公式定理外,还结合课程内容引入应用实例。且电子器件类实例的引入跟紧跟技术的发展现状。每年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充实,如运算,放大电路。三相电路等内容,若不引入实例,使用大量公式和定理的灌输,不仅会造成课堂气氛的沉闷,也会让同学们因大量公式对内容望而却步。相反,若将三相电路与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小常识相结合起来,同学们的听课兴趣很高,而且经过用公式推导来解释为什么这类问题后,同学们经常是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加深了他们对理论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去探索为什么的积极性,在日常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
实现课堂教学为主,结合实验教学,发挥学生动手能力,利用软件建立电路仿真模型,并得到仿真结果,使学习者直观的观察波形,加深对复杂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的目标:
1.反传统教学方式注重理论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2.电路的相关理论用仿真软件进行仿真,具有明显独特性。
3.特色办学,特别是哈尔滨石油学院高效培养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开辟广阔的发展途径。发展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电路模型的仿真能力,具有明显的实用性。
基于以上研究表明,建立仿真实验平台。根据电路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电类专业推行虚拟仿真实验与实际电路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实验纠错能力,加快了实验进行的速度,实现了理论仿真与实物实验验证理论的良性循环,增强了实验教学的效果,有利于促进学生提高实验兴趣,强化科研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1. 白扬博、李斌、张海伟、刘君.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革[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0, v.3;No.68(20):96-98.
2. 王观承, 冯卓文. "互联网+"模式下《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教学的改革和创新[J]. 科技传播, 2020, 012(007):141-142.
3. 黄元峰、罗明、林双喜、郭星锋、朱琥. 新工科背景下电路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J]. 大学教育, 2020, No.125(11):126-128.
项目编号:SJGY20190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