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周琴
[导读] 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从总体的普遍的角度看
        周 琴
        贵州省纳雍县沙包镇中心小学  贵州  毕节  553307
        摘要: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从总体的普遍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仍未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其原因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很低,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理解的训练过程,习作是运用的训练过程,而识字教学则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严重制约着读写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识字教学;基础阅读;阅读识字;认写分开

        如何改革识字教学,使其尽快满足学生读写的需要,是多少年来小语界共同研究的一个难题。根据新课标,在识字教学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动很大,焕然一新。新教材更贴近教学实际,便教易学,很受师生的欢迎。令人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几年前就开始进行的低年级“阅读识字,提早读写”的教改实验,与人教版新教材在很多方面非常吻合。下面就识字教学及其对学生读写方面的促进,谈一下我们的认识与实践。
        一、“识字”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瓶颈”
        近些年来,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果,但从总体的普遍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仍未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其原因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学少慢差费、效率很低,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是理解的训练过程,习作是运用的训练过程,而识字教学则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的基础。而低年级学生识字量不足,严重制约着读写能力的发展。如果说,语文教学像一个“瓶子”的话,识字教学就是“瓶颈”。识字教学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进而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解决“瓶颈”问题,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
        人教版实验教材,在识字方面有所加强。如在识字上提出了“认识”和“学会”两种要求;在拼音部分,每课安排一首儿歌,让学生及早地接触汉字等,这些都为解决识字这个“瓶颈”问题提供了凭借。我们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提早识字、认写分开,对加快识字速度是非常有效的。
        二、“阅读识字”是提高识字效率的有效途径
        1.“阅读识字”,能满足学生心理需要
        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学校生活充满了憧憬。他们渴望入学后像大哥哥大姐姐们那样,拿着课本摇头晃脑地读。翻开一篇课文,他们首先想知道写了什么内容。对阅读的渴望必然激发学生识字的欲望。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们提早了学生识字的时间,在学生入学时,就进行识字教学。即在学拼音的同时,我们给学生补充了识字教材,教学生认字,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入学几天就能读懂方块字,学生心里很高兴。学生认识的方块字一天天地增加,到学生识字达到一定的量以后,老师指导学生读简单而又充满兴趣的识字书籍。

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识字又促进了阅读,使学生的阅读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去学习更多的生字。
        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最熟悉的东西是最不需要下功夫教的。根据这个道理,我们在学拼音阶段给学生补充的识字教材都是像“小学生”“同学”“老师”“语文”这样学生身边的、最熟悉的事物,这些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音、义对他们来说,就在嘴边,就在眼前,就在身边,是再熟悉不过的了。现在只需把字形同字的音、义联系起来即可。有了音义作基础,记住字形就不难了。在枯燥的学拼音阶段,学生可随课文识字100多个。
        教育学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2~20岁是语言发展的最迅速的阶段。其中2~3岁是第一个最佳期,6~8岁是第二个最佳期。我们紧紧抓住了学生入学后的语言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加大识字量,进行科学的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验班学生入学一年后,平均认字1300多个;入学两年后,平均认字2500~3000个。
        拿到新教材后,我们发现我们的思路和新教材非常合辙。新教材在拼音部分,每篇课文都配了情况图和儿歌,图文并茂,学生喜闻乐见。每篇课文中的拼音和儿歌相比,学生更喜欢的是儿歌。因此,我们在使用新教材的时候,不再补充识字教材,顺应儿童的心理和学习需要,让学生在学拼音的同时,认情况图中的生字,读儿歌,并通过读儿歌识字。学生在学完拼音后就可认字200多个。
        2.“认写分开”,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
        语文教育学认为:由于知觉整体性的作用,儿童对汉字一般是先知觉其整体轮廓,再细辨个别笔画。所以,笔画的多少与认字的难易无关,只与写字的难易有关。易认的字不一定易写,难写的字不一定难认。成人也有这样的经验,有相当一部分人能读繁体字的小说,但要把这些繁体字写下来却很困难。对儿童来说,“橡皮”“欢迎”这些字,虽然笔画较多,结构复杂,但和笔画少的字比,认起来难度并无多大差别。另外,刚入学的6、7岁儿童,肌肉群还不发达,写起字来很困难。所以,我们的要求是读写不同步,读的多,写的少。读:读课本,读《自读课本》,读课外书,能读什么读什么,能读多少读多少。写:只要求学生写课后生字表里的字,而且老师严格要求把这些字写正确,写规范,写熟练。通过写话,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生字。考试也只考生字表里的字。这样虽然识字量的要求有所加大,但并没有加重负担。
        新课标、新教材对识字明确提出“会认”和“会写”两种要求,体现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加强写字,降低难度。其中低年级要求认识1600~1800个,会写800~1000个。这样安排,体现了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及早获得阅读的能力。会认的字,只要求读准字音,不抄、不默、不考。我们的做法和这些要求非常吻合。
        3.阅读帮助识字,识字促进阅读
        提早阅读:一识字就开始阅读,尽早把识字与理解语言结合起来。如学了几个词后,就把这几个词连成句子让学生读。大家知道,学生的母语学习不是从零开始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入学以前,已经通过家庭、社会、幼儿园等,掌握了近3000个口头词汇。入学后重在学习规范的书面语言。尽早地进入阅读阶段,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教学和识字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2]黄全明,陈树宝.小学语文教育科研.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