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语学科实施科学素质教育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黄海玲
[导读] “小语学科实施科学素质”的目的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黄海玲
        广东省中山市石岐区员峰小学   广东中山  528402

        摘要:“小语学科实施科学素质”的目的是: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树立科学教改意识;其次是充分发挥教材特点,为实施科学素质教育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小语阅读教学中,不仅教给学生丰富的科学知识,而且激发孩子们浓厚的探究科学的兴趣,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将学习与观察、实践结合起来,从中得到满足,得到乐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态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科学素质;科学知识;观察;实践;兴趣;大自然;好奇心
        
        科学教育是一种传授科学知识、训练人的科学思想、培养科技人才,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活动。提高国民素质之路可谓是素质教育。学校教育是小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语文学科是学校教育的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应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在语文学科中实施科学素质教育是完全可行的。
        在小学一、二年级教材中有不少包含有科学知识的课文,有介绍某种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成长过程的《比尾巴》、《小壁虎借尾巴》、《小青蛙》等;有介绍自然界某些现象的课文《秋天到了》、《春夏秋冬》、《四季》、《雷雨》、《要下雨了》、《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等,有介绍植物的各种特点的课文《植物妈妈有办法》、《棉花姑娘》等。有介绍动物过冬的《动物过冬》,有根据自然现象辨别方向的《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有热爱观察星空的《数星星的孩子》,有介绍太空宇航员生活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有具有浓厚科幻色彩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等等,这些课文中所蕴涵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情感等内容为实施教学素养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那么,小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科学素养的教育呢?我认为:观察、实践是两条基本途径。
        一、观察是基础
        在《秋天到了》的教学设计中,首先通过视频观看祖国山水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接着老师出示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看、欣赏,讨论、比较,找出描写秋天的那幅图,学生通过比较中观察,加深了认识树叶黄,天气凉,大雁往南飞,这些秋天来临的自然特征,让他们懂得自然界的事物要联系起来认识,知道一个事物的变化引起另一个事物的变化,也就是明确事物之间是要彼此联系的。
        著名学者陈鹤琴大师说:“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活教材。

”大师的话让我们老师顿悟,鼓励学生接触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充分利用他们的感官,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去摸一摸、去仔细体会下雨的种种出现的现象,会很容易激发他们学科学的动机,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为了上好《要下雨了》一课,让学生弄明白下雨前,为什么出现“燕子低飞”、“小鱼游出水面”、“蚂蚁搬家”这些现象,上课时,抓住文中的重点句:“空气潮湿——虫子翅膀沾了小水珠——虫子飞不高——燕子要抓虫子吃——燕子只好低飞。”讲清楚这些现象的因果关系还使学生认清动物行为与气象之间的联系,并配合观看与之有关的视频,加深理解,两两结合,使学生从中学会通过动物的行为变化来观察天气的好方法,更重要的是课后通过亲子活动,让学生到公园去,到郊外去,到乡村去,到大自然的每个角落去,通过感知、观察、分析,在实践中调动和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践是动力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育家陶行知特别推崇“玩科学的把戏”。这种“把戏”,我们称之为“科学游戏”、“科学小游戏”、“科学小实验”它的意义在于符合小学儿童的特点,“寓教于乐”把用手和用脑有机结合。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我就十分注重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上课的时候,在整个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刚开始时,用上的瓶子外壳比较轻薄,石子一投进时,瓶子爆裂了,什么原因呢?最后经过分析观察,让大家议一议,再玩一玩,终于弄明白了瓶子轻薄所承受的与石子的压力是有关系的,后来经过改用外壳厚实的瓶子,实验得以顺利进行,学生也在实验的过程中弄明白了乌鸦能喝到水这一科学知识。学以致用,让孩子们回家亲自动手做做实验,让他们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亲自运用到在实践操作中,获取实践中的得与失,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这样才能真正让他们的获取知识的时候也能体会学习科学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教学完《小壁虎借尾巴》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对老师提出,还有哪些动物具有再生的功能呢?这个问题,引起了孩子们浓厚的兴趣。课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班级发起了《饲养小蚯蚓》的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天天观察,细心发现小蚯蚓断了,它是不会死掉的,再生的功能这个科学知识点就牢牢记住了,同时查找课外资料,还知道它会给植物松松土,还知道它排出来的粪便成了植物生长的最好肥料等。通过饲养的小动物,同学们不光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变化规律、饲养方法等科学常识,同时还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好奇心的满足,激发了他们既观察又实践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语文学科中实施科学素养教育,应当依照语文课的自身特点,与语文学科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上充分发挥其作用,教给学生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积极挖掘合理渗透科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佟雅囡,《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与当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研究》,文库:《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年份:2005
[2]高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文库:《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年份:2010
[3]周珊珊,《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文库:《无线音乐-教育前沿期刊》,年份:2011,期:006,页码:88-8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