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切入、护航学校信息化发展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关艳君
[导读]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的有效机制”
        关艳君
        齐齐哈尔市教育信息应用研究中心,161005
         
        摘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的有效机制”,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的赛课活动。很多学校以“优课”为切入点,通过“强化培训、深化应用”等多种措施,以信息技术激发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潜能和积极性,打造“优课”品牌教师,来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
        关键词:优课  信息技术   融合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是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的有效机制”,按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而开展的一次全国性的赛课活动。开展活动以来,很多学校以“优课”为切入点,通过“强化培训、深化应用”等多种措施,以信息技术激发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潜能和积极性,打造“优课”品牌教师,来建设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应用和深度融合。目前,以此为发展方向的学校正朝着“校园数字化、管理现代化、平台信息化、团队专业化”的发展之路前进。
        一、实施“换脑工程”,提高教师对“优课”认识
        良好的意识状态是推行优课的根本保证,学校可以从更新观念入手,全面优化录制优课的软环境。一是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观念。对观念老旧的教师,从认识上破题,组织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和讨论,印发应用信息技术简易破解教学难题的案例,安排学科带头人到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参观学习,再开展专题讲座研讨和对比教学等活动,让教师直观感受到信息技术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教学直观性和感染力的巨大作用,并以此激发教师的学习动力,使教师从紧张到从容,从怀疑到支持、从抵制到积极推广,逐步转变了观念。二是通过配齐设备激发教师的热情。一流的设施设备,是确保优课高质量录制、上传的基础,也是推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动力。三是通过规范要求督促教师从选课、备课、录课、上传等重要环节高标准严要求落实信息技术理念方法。学校成立优课管理中心,下设课件开发小组和技术研究小组,由教研组长主持选课型、课件制作,形成计划提出、课案设计创意、软件制作、课堂录制、后期加工上传一条龙服务。
        ?二、?实施“培训工程”,为“优课”提供技术支持
        有了先进教学设备,还需要教师具备操作能力,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因此,学校可以把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作为参与活动的主力。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明确培训方向,丰富培训形式。学校提出教师培训的具体目标、优化教师培训的内容、活化教师培训的方式、实施培训的考核检测。教师的培训可划分四个层面,既专业层、提高层、普及层、管理层;制定四项制度,既教研组长负责制、信息管理员制度、帮教对子制度、奖励制度;坚持六个结合,既专家指导与外出学习相结合、重点培训与全体培训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学校培训与教研活动相结合、典型引入与榜样示范相结合、培训考核与评比奖励相结合。
        三、实施“应用工程”,促进优课与日常教学有机融合。
        “优课”不仅促进了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同时也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质上带来了学生学习领域的一场深刻的技术革命。
        (一)树立“大课程观”,实现教学内容的跨科整合。

以小学为例:小学的学科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科教材具体体现的,且现行课本载体均以书面文字为主体,其内容的交织和知识的罗列是不可避免的。多媒体支持下的信息课堂,使我们得以打破学科界限和教材局限,实现教学内容的跨科重组,整合各个学科教学的同时,重点进行科学、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兼容的主题和内容相近的专题内容整合,通过教学实践效果非常好。
        (二)树立“大课堂观”,实现教学环境的里应外合。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把九大行星搬上银幕,使学生对九大行星有了更具体更直观地认识;在语文课上教师发动学生进行网上阅读、选择资料、开展讨论或辩论;数学课上开展探究性教学;科学课上用电子白板显示无法演示的现象和过程;这些实现了抽象到直观的转化、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可见,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困难,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树立“大课型观”,实现教学策略的主动创新。如三年级“数学广角----稍复杂的搭配问题”,如果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把这一单元分成两节来讲就缺乏新意,但是要想在一节课中完成两节课的内容,教师又担心课堂容量过大完不成教学任务,这时可将第一课时以优课推送的模式安排为第一步“交流预习”,因为学生在二年级接触过简单的搭配问题,并不陌生,在采用师友互助的形式,课前合力解决难题,按照这个思路设计,一节课时间完成了两节课,而且学生在课堂表现也很轻松。这样,以优课成为载体,以优课教研室为集合,通过循环观摩展示、不断研磨,教师教师技能得以提高,更提高了教师的创新课堂能力。
        (四)树立“大资源观”,实现教学资源的系统优化。从新课引入、实验设计、课堂探究、结尾设计等环节的研磨,每个教研组的教师都会研磨出很多好课。每次试讲后,为了让课堂结构完美,都需要及时梳理每位老师提出的意见,取长补短,以此完善和改进课堂设计,提炼成真正的优课。再将优课按体系列出,形成优秀的校本教学资源的同时更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最后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学校制定详细的安排部署,把全学科教师的选课内容及录制时间制成规范、清晰的计划表,日期、时间对应具体的教师和录制内容,使人一目了然,做到了安排合理,科学有序。学校的信息技术部对录播设备及需要应用的多媒体设备进行了维护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录好每一堂精品课,保障本次活动的顺利进行。
        经历几届活动后,很多学校欣喜地发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改变——由传统讲授式转变为开放式,老师们对网络课堂、网络资源有了实质性的应用,能更有效地实施现代教学理念,并且能更熟练的应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学习空间由教室内到教室外,通过网络平台,所有的空间和时间都成了学生学习的场所与良机。很多学校将“优课”做为一个载体,深入持久地推向深入,使之成为学校促进信息化应用发展的长效机制。更为学校建设了一支善用信息技术和数字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队伍,形成一套覆盖中小学各年级各学科各版本的生成性资源体系,推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的应用和深度融合。
         总之,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抓手,充分调动各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支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的骨干教师队伍已出现雏形。这些骨干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为教育的内涵发展助力,通过“优课”竞赛激励,学校、教师进行更深入探索实践,掀起了教师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的高潮。与此同时,以“优课”为切入载体更能推进教学改革,转变教学方式,推动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让信息技术成为新课程改革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让学校有抓手可依,有方向可循,以“优课”切入、护航学校信息化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美华.以教学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例[J].教师博览,2020,10(33):27-28.
        [2]陈梅. 信息技术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的运用[N]. 黔西南日报,2020-04-16(007).
        [3]范君.“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华夏教师,2019(23):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