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慧
常熟市王庄幼儿园 江苏 常熟市 215500
摘要:在课程改革和游戏化的背景下,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反映出幼儿园课程应从本园实际出发,考虑幼儿、教师及环境资源等特点,因园制宜的选择和生成课程内容。而微课程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时抓住突发事件或契机、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生成贴近幼儿真实生活的一种新型课程形式,同时它也是一种整合式的学习,这与课程改革和游戏化的精神不谋而合。本文从幼儿和教师两个角度阐述了园本课程的带领下,师幼共同在微课程中的思与行。
关键词:微课程 生活教育 课程游戏化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充满了教育创造的活力与生机,创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了创造出“真、善 、美的人”。[1]回归生活的课程,必需先要有创造的思想,然后再以家乡、生活为本源和内容,用创造教育的方法,体现“思想、行动、新价值的产生”这三合一的创造教育理论特征。
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幼儿家乡归属感培养的时间研究》引领下,我园开展了一系列“亲家乡”课程。课题以构筑基于儿童立场的“亲家乡”课程为主线,深挖家乡多种可利用资源,我们从“乡情”、“乡艺”、“乡语”、“乡味”这四个方面开展实践研究,集“亲家乡”课程资源,探“亲家乡”课程实施途径,形成园本主题游戏化课程,但是如何才能建立乡土资源、微课程与幼儿生活、游戏之间的联系,将乡土资源“转变”为贴近幼儿生活且适宜幼儿发展的微课程,这是我们长久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微中促发展,从园本课程出发
1.鼓励教师开展微课程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也需要有课程开发的能力,我们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到微课程的实践研究中。
王庄地处无锡、江阴、常熟三市交界,乡风民俗淳朴,历史文化厚重。传统节日、婚假习俗、名人典故内涵悠久;迎阳古桥、王庄老街承载着几代人的故事;家乡小吃、家乡物产、家乡方言资源丰富、剪纸、戏曲、编织等家乡艺术更是深深扎根于人们的生活中,带来别具乡野风味的美丽与活力。“
在园本特色“亲家乡”课程的引导下,我们立足儿童本位,从幼儿兴趣和需要出发,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艺术资源,努力为幼儿创造和提供各种“材料”,善于发现和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同时也要有筛选的能力,让幼儿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具有课探索的意义,保证其可行性和价值性。
2.关注孩子的兴趣点
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生活就是幼儿受教育的好时机。”教师应顺应幼儿的好奇心,尊重他们的兴趣和需求,善于捕捉教育契机。[1]
遵循幼儿的兴趣点,在经过了大家的讨论和协商后定下的活动,无疑引起来孩子们极大地学习兴趣。在孩子们表达对某方面的兴趣后,教师也从孩子们的表现中发现了教育的突破口,也发现了教育点,及时抓住契机,组织幼儿进行讨论,让孩子走在活动、游戏的前面,成为主人。针对幼儿的兴趣点和问题,立足幼儿,提出问题,以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帮助幼儿明确活动的方向和主题。
大自然是一部真实、丰富的百科全书,蕴藏着巨大的教育财富,它向儿童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学习内容,为幼儿获得对世界的感性认识提供了天然的场所。因此,春天里园内怒放的樱花、秋天里散步时闻到的桂花香和收获的南瓜、户外种植地里的萝卜、饲养角内每天都在喂养的小仓鼠,这些都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的微课程。
这些课程故事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也是开展微课程的基本要点。从孩子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寻找有价值的、微小的内容做系列化的探究,促进孩子各方面发展。这样的课程更灵活、更能追随幼儿兴趣,也更符合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
二、微中共成长,与幼儿一起思与行
1.在实践探索中学习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学习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叶澜教授语)孩子的思维带有明显的跳跃性和随意性,常常会跳出教师预设的内容,会有与活动前的预设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而这些正是能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以幼儿为本为理念课程生成的价值点。
微课程是生成式的课程,体现幼儿整合式的学习,同时微课程小而灵活,更贴近幼儿的真实生活。比如在微课程《一亩菜园之西瓜成长记》里,孩子从只知道西瓜是好吃的水果,到慢慢认识了解西瓜生长的条件与过程,到会亲手种植和照料西瓜成长,学习各种工具的操作方法,能力水平得到发展的见证实录。在微课程《方言童话剧“拔萝卜”》中,孩子们从感受方言的乐趣中出发,在一个一个经典童谣故事中感受传统锡剧的魅力,在这个探索和感知的过程中,了解传统艺术,了解家乡艺术文化,从而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在以上案例中,老师们善于抓住契机鼓励幼儿联系生活经验,寻找疑问,击中要点,借以逐层深入,使幼儿能更好地走下去。在微课程中更注重的是幼儿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幼儿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并鼓励幼儿用一定的方法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测。同时,教师在随着孩子的思维反馈适时作出调整,激励他们乐于思考和学习,最终找到为之努力寻得的秘密,一步一步引导幼儿走向深度学习。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提出:把“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搬到”实践当中,“用生活来教育”。[2]孩子们走出幼儿园,走进社区走进生活,面对他们熟悉的环境,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幼儿喜欢上了创造,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更热爱自己生活的地方,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
2.在思维碰撞中提升
每一个班本微课程的实施,最后都会通过展板的形式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老师们用灵巧的双手和孩子们一起布置展板,将微课程开展过程中的点滴收获逐步呈现出来,同时也帮助幼儿更完整更系统的整理所吸收的经验的知识。学期末,园部会开展班本微课程分享与交流研讨,在微课程的实施和分享中,我们能看到老师们背后的思考,教师们感悟到课程就在一日的生活中,幼儿园发生有质量的教育活动皆是课程,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去发现孩子的学习力量,做孩子需要的、适宜的课程。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课程的开展要追随幼儿,关注幼儿学习发展的轨迹,深刻体会到微课程实践过程中老师对孩子想法、语言和行为的细致观察与持续关注的重要性。
虞永平教授说:“幼儿园的课程是老师和孩子从一个故事到另一个故事之间美妙旅行的过程。”幼儿园的课程不是讲稿,是一个行动方案,是儿童在哪里做事、用什么材料做事、做什么事的行动方案。课程也是行动的过程,是不断获得经验的过程,也是环境材料被不断利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不是教师说什么做什么,重要的是幼儿说什么做什么。让儿童亲历课程的起承转合会不断地促发幼儿的兴趣,催生新的活动,从而专注地投入到当前和不断生发的行动中去,开展有深度的学习。
在探究班本微课程的过程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思与行,在遇见和陪伴中一起收获一起成长。在游戏化课程大背景,园本“亲家乡”课程的引领下,我们将不断鼓励教师们更多地去关注活动中孩子的学习行为,关注孩子的语言,帮助幼儿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推进游戏的发展,贯彻落实课程游戏化理念,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与品质,同时也要更好地思考教师支持的有效策略,让课程实施更有效。下一阶段,王幼的老师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摸索,在探索微课程的教育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从“教材”到“课程资源”》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吴刚平博士 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