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对技术技能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1.谭金生 2.刘澎
[导读]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
        1.谭金生   2.刘澎
        1.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海河学院    300191  2.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海河学院    300191
        【摘要】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加强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教育培养培训劳动力市场需要的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本文通过借鉴世界其他国家高等教育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的经验,结合我们自己的现状,阐述了普通高等教育对天津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影响。
        关键字:技术,技能,高等教育,体系构建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逐渐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领域。一个经济体在一个特定时期可以获得的所有技术技能的总和组成了一个国家的人力资本,不同层次技术技能拥有者成为国家整体的技术技能形态体系,也就是人力资源体系结构,技术技能开发将决定个体、社会及国家是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基于我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增速进入新常态、人口快速老龄化以及制造业处于全球价值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变的过程,全面提升人口的技术技能水平,解决我国的技术技能人才短缺问题,是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重要战略。
        一、社会的发展,孕育着教育发展变革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互相关联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以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高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研究型高等教育主要培养未来从事理论研究及科学探索的技术技能人才,应用型高等教育则培养充实生产工作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传统的高等教育的培养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金融、计算机、航天、基础建设等各个领域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同时也制约着以上各个领域的持续发展。
(一)国外高等教育给我们的启示
        技术技能人才历来都是一个国家发展建设的基石,任何制造业基础实力雄厚的国家,都离不开优秀的技术型人才,例如欧洲的英国和我们的近邻日本。但同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却是个例外,庞大的人口基数,却制造不出像样的产品,这与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缺失有关。
        1.英国政府颁布一系列的教育政策,进一步加强教育界和产业界的交流与融合,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1987年的《迎接挑战》白皮书建议扩大高校招生人数,通过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办学形式提高劳动力的学历层次,弥补劳动力的技能不足,使教育有效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2.美国开始创建“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这是校企合作的雏形。它强调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强调了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这种高等教育模式融合美国教育界、工商企业界、劳工界和社区各方力量,共同帮助学生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学习实际操作技能,为学生指明了就业方向,使学生增强了就业信心。有些技术学院还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训计划”,由企业提出人才需求,由高等院校按需开展教育培养计划,达到企业生产所需技能水平。
        3.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学院的教学重点放在本科生和本科生以下层次。20世纪 70年代,高等教育学院的文凭课程逐渐被学位课程取代,并开始授予学士学位,但仅能授予普通学士学位而不能授予荣誉学士学位,高级教育学院逐步形成了与银行、企业、工厂、政府机构等社会各界有着紧密联系的高等专业教育体系。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在社会宣传、经费拨款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高等教育学院逐渐意识到双轨制下的尴尬身份与不利地位。面对经济的持续下滑及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逐步取消了综合性大学与高级教育学院并存的双轨制,实行“ 一体化”。这一改革所采取的方式是合并若干高等技术学院为新的技术大学,而不是直接升格为综合性大学。这次改革促使新的技术大学规模急剧扩大,但这次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新分配极大地提高了高等教育系统的效率。
        通过对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人才培养保证体系的发展研究,各国在不断探索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外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主要体现在法律保障、政府支持、途径多样、终身学习四个方面,其发展趋势集中在以下方向:一是重视技能人才培养,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二是提高职教社会地位,构建普、职等值体系;三是关注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回归职业教育本质。国外的有益经验对于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借鉴作用和指导意义。
        (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
        2020年5月,教育部公布的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1.6%。?截至2020年6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05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740所,含本科院校1258所、高职(专科)院校1482所;成人高等学校265所。
        
        
        
       
        
        
        
        
                                我国高等教育2011—2019年人才规模发展变化
        纵观我国高等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数据变换,显而易见看出高等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所占人口比例还是有上升空间的,为更好地研究我国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让每一个国民都能在现代学习型社会的背景下实现自由择业、自由成长、自由就业的“技能梦”和“职业梦”。需要把国内国外成功的技能人才培养经验与我国新时代具体国情和本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融会贯通,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二、天津市普通高等教育现状
        天津市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老工业基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百年大学。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亲自创办了南开大学并亲任南开大学第一任校长,周恩来总理毕业于南开大学。百年来,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为天津市乃至全国的经济腾飞发展培养了众多华夏学子。
(一)天津市高等教育工作的整体情况
天津市高等教育院校数与国内其它主要城市对比发展变化(2011年-2019年)(所)

  

        几年来,天津市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宗旨,进一步坚持以人为本、“四个回归” 的理念。以人为本是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四个回归”则是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归结为一点,就是高等学校以及广大师生的注意力要首先在本科聚焦,聚焦对本科教育基础性地位的认知,聚焦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天津市百万技术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引进大学校园
        从2015年至2017年3年内,天津市投入34亿元,开展以“职业培训包”为主要模式的职业技能培训,使120万人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持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增加到276万人,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培训福利计划将按照普惠实用、就业导向和政府购买服务的原则,在全市建立面向城乡全体劳动者的普惠性培训福利制度,重点面向45岁以下企业中青年职工、院校学生、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开展以“职业培训包”为主要模式的职业技能培训。面向院校学生,主要推行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3年安排培训20万人在校学生参加福利计划技能培训,在获得技能证书的同时,还享受国家的政策补贴。
        天津市2015年度第一批职业市场需求程度及培训成本目录(非常紧缺职业)

(三)强化普通高校双师型队伍的建设
        打铁还需自身硬,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和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建立一支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对高技术技能人才对培养,尤其是适应当仅社会发展变革更加凸显巨大作用。
(四)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
        习惯在于养成,文化在于培养。教师在传授知识,增强学生求学素养的熏陶,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自我管理、勤俭求学、持之以恒良好品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节约意识、团队意识和交流意识。
(五)加大政府的投资力度
        纵观天津市与国内其他直辖市在普通高校的数量和在校生数对比分析,尤其是“211”、“985”或称之为“双一流”的普通高校数量上以及在校学生规模上存在差距。开拓新的特色专业和提高办学质量为加大政府在普通高等教育上的投资创造前提条件。
        三、建议与思考
        (一)充分发挥普通高等教育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主力军的作用
        1.  2000年教育体制改革后,为普通高等教育创造良好的内、外体制环境;
        2. 实施立法支持,不论是普通高校还是其他类型院校,只要符合相关法律条件的要求,就可以在政府资助下实施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不符合法律规定条件的,坚决限制其发展;
        3. 完善学校自主办学机制,减少政府对学校自主办学的干预;
        4. 落实政府监督职能,我国实行了高等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水平评估,但现有的评估还带着明显的政府色彩。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使评估工作职业化,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评估的客观公正。
        (二)加强普通高等教育内部体制改革,适应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1. 从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彻底的改革,学校应该准确定位自己的培养目标,并依据培养目标,选择能既发挥自己的优势,又符合培养目标要求的灵活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避免与其他同类院校的简单重复,真正突出自身的理念和特点;
        2. 改变现有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课程设置方式和教材选用制度,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与行业或企业的联系与沟通;
        3. 改善办学条件,除了依靠自身条件或向政府申请资助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和企业合作办学等方式改善办学条件,解决教学资源非常紧张的困境,为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
        4. 进一步强化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和评估体制建设。由于各学校条件的不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也有差距,进一步完善的空间还是较大的。实践证明,评估体系的建立,对推动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 要努力在办学特色上下工夫。就我国普通高校来说,千校一面的状况是绝对不可取的,没有特色就不会有优势,没有优势就谈不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三)转变办学观念,构建适合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模式
        发展高等教育, 是教育大众化的基本特征,而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又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转轨要以观念转轨为基础,要以社会认同为前提,为此,必须牢固树立:
        1.升学与就业的观念。大众化教育不仅表现为受教育人数的扩大,更主要表现为受教育层次上的改变和基本技能的提升。
        2.为大众服务的观念。必须明确高等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背离了这一点,高等教育将失去广大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3.大众参与的观念。在大众化教育的前提下,高等教育表现在办学模式应该大众化,让大众、让社会更多地参与和支持办学。
        世界经合组织(OECD)干事长Jean Claude Paye曾指出:“未来的经济繁荣、社会和谐都依赖于对人们受到的良好教育。OECD各成员国的教育部长一致相信,贯穿终身的学习已经成了丰富人生经验,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社会和谐必不可少的因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终生教育进行过研究,他们提出终身教育基于四个基本原则:“学会认知”,将掌握广泛的普通知识和深入研究某些领域学科相结合,因此又称为“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做事”,是获得能够应付生活中各种情况的工作资格、谋职能力、团体合作能力等等;“学会共处”,即培养与他人在一起生活的敏锐感知力(因不同文化之间的误解,全球化非常强调这一点);“学习生存”,即了解你自己的愿望,培养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参考文献
[1] Yuli L , Chunmei H , Xueyun Z . Domestic and Foreign High-skilled Personnel Training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J]. Weifang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2008.
[2] 刘冬,王辉. 英美两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化变革的成功经验与启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1期):64-69.
[3] 刘文英, 李克文, 邹晶杰,等. 澳大利亚实践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 教育评论, 2018, 000(007):161-164.
[4] Haijing Y . Comparison of Corporation of Enterprising and Learning and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U.S. Germany,Japan and Australia[J]. Vocational & Technical Education, 2006.
[5] Youhua C . Reform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iversified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in Local Universities[J]. Shanghai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015.
[6] 杨 延 . 滨海新区重点工程高技能人才需求调查研究 [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9 , 2.
[7] 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 .2010 年第一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 http://www.lm.gov.cn/gb/data/2010-
04/27/content_378483.htm.
Analysis of Demand and Research of Countermeasures on High-skilled Talent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天津市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CE1125

作者简介:
谭金生,男,汉,1963-12,天津人,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海河学院,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副院长,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研究。
刘澎,男,汉,1971-7,天津人,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海河学院,助理研究员,处长,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研究。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