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后分享与评价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张抗抗
[导读] 幼儿园区域活动后分享与评价环节的根本价值是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
        张抗抗
        河南省漯河市市直幼儿园,河南 漯河
                         
        摘要:幼儿园区域活动后分享与评价环节的根本价值是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实现共享交流、相互学习,从而更好地推动区域活动的深度开展。由于教师对分享与评价活动重视不够、分享与评价内容无价值可言以及教师为主导地位的分享与评价等原因,往往使分享与评价环节往往流于形式。每位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重视区域活动后的分享评价环节,掌握必要的观察技能,明确分享与评价的内容与方式,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有价值的分享与评价内容,用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促进每一名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幼儿园区域活动;分享与评价;评价能力; 评价方式
        我国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由此可见,教育评价在幼儿园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评价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价值。幼儿园区域活动凭借其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区域活动后的分享与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的状况,发现幼儿活动中的问题,为区域布局的调整以及材料的投放提供依据,又能帮助幼儿及时梳理和提升原有经验,激发幼儿再次活动的愿望,同时还能够促进师幼、幼幼之间的良好互动,实现共享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推动区域活动的开展。
         一、存在问题
        1.教师对分享与评价活动重视不够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往往让幼儿收拾完区域活动的材料,就进入了一日生活的下一个环节。其实并不是区域活动中没有值得评价的内容,更多的时候是由于教师主观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教师在活动时间分配上不够合理,没有预留出分享评价所需的时间。究其原因: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安排紧凑,导致很多时候区域活动还没有结束,下一个环节的时间就要到了,因而没有多余的时间开展分享与评价。二是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缺乏细致的观察,或者不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因此,不能够敏锐地发现活动中有价值的问题。首先,教师不知道幼儿区域活动时观察什么或观察不够深入;其次,教师利用幼儿区域活动时做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写教案、做环创……或者将幼儿的区域活动当做是“聊天休息”的机会。三是教师认为幼儿园工作琐碎繁重,有时精力达不到,比如幼儿的生活照顾、教育教学研讨、各项活动的组织与评比等等,令教师身心疲惫,也就忽略了区域活动后的分享与评价。综上原因,是教师对分享与评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没有及时地关注到幼儿活动的情况,自然结束后也就会觉得活动中没有什么问题,不用分享与评价。
        2.分享与评价内容无价值可言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常常这样引导幼儿进行分享交流:“你今天在哪个区玩的?玩的什么?”“请美工区的小朋友拿着作品让大家欣赏一下,你最喜欢哪幅作品?”……如此的分享与评价往往流于形式,草草收场,没有关注到幼儿经验的提升和活动中问题的解决,因此,也就没有价值可言。
        3.以教师为主的分享与评价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这样评价幼儿的表现:“首先老师要表扬在小医院游戏的小朋友,能有序地排队挂号、取药,活动完了材料摆放得很整齐。然后是我们美工区的小朋友,他们都很安静地在完成自己的作品,但是呢,老师要提醒一位小朋友,就是乐乐,已经说了很多次了,粘土用完后一定要及时盖上盖子,否则会干,下次一定要注意。我还要表扬建构区游戏的小朋友,大家共同商量建构主题,分工明确,不过老师有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在每组小朋友们搭建的建筑物之间再搭建一些桥梁,使他们组成一个更大的建筑物,这样作品看起来就更壮观了。……”这种教师“一言堂”评价往往停留在规则与纪律的遵守以及活动的结果上,忽略了幼儿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同时,教师主观看法和意见的表达,也违背了《纲要》中提出的讲评过程中要注重幼儿的参与,促进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思想。所以这样的评价时间会很长,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要不断地整顿纪律才能继续下去,因此,这样的评价既浪费了幼儿的时间又意义不大。
        二、对策
        (一)教师提升评价能力
        教师的评价观念、技能直接影响着分享与评价活动的效果,因此要提高分享与评价的质量,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营造宽松积极的分享与评价氛围
        在分享与评价过程中,教师始终要用欣赏的态度和积极的语言去评价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表现,尊重幼儿在分享与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幼儿参与到分享经验、交流玩法、或者是关于某个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因此,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过程中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幼儿,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积极的分享与评价环境,使幼儿乐于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分享与评价效果。
        2.重视分享与评价活动的开展,合理安排评价时间
        教师要明确分享与评价活动画龙点睛的价值所在,如果在幼儿区域活动时观察到有价值的内容值得分享与讨论时,一定要预留出分享与评价的时间,减少因时间安排上的原因造成分享与评价被取消或者分享评价低效的情况。实践得知:分享与评价活动时间可以安排在区域活动结束后,也可以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碎片化”的时间段开展,例如午餐前、喝完水休息的时候、离园前等,都是可以考虑的。只要分享评价的内容基于幼儿的活动表现,契合他们的兴趣需要,就算离区域活动结束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他们依然会积极参与。    
        3.加强对幼儿区域活动过程的观察,掌握必要的观察技能。
        教师的观察能力决定着分享与评价的效果。在观察中可以使用制作的观察记录表,在记录具体活动情形的同时,进行分析思考,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同时也可以用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辅助记录,使观察记录表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方便自己日后回忆、反思与总结。观察的方法有很多,可针对某一名幼儿或某一个区域进行观察,也可对某一项材料投放的适宜性进行观察等等,教师要能够根据教育目标或者观察的重点灵活选用。只有教师观察能力提高了,那么教师才会发现分享与评价的内容,真正体会到分享与评价的价值。
        (二)明确分享与评价的内容与方式
        在分享与评价环节,教师首先要根据区域活动的整体情况、幼儿的具体表现等,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选择和确定交流与分享的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发展水平不同,兴趣倾向也不同。在组织交流时要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有效的交流。小中班侧重于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的目的性和持久性以及遵守活动规则的情况这几方面予以讲评。中大班除了以上几方面,重点侧重于从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有创造力、能否与同伴合作游戏、探究愿望是否强烈、遇到问题如何解决等几方面予以讲评。

真正有意义的分享评价是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分享活动中的经验和感受、探讨活动中的问题与困惑,商讨下次活动的改进措施。具体方式如下:
        1.分享经验式
        幼儿在自由、自主、自发的区域活动过程中会不断地运用已有经验,习得新的经验,产生丰富的情绪情感体验。教师鼓励幼儿把自己在活动中的真情实感和相关的活动经验表达出来,以此激发其他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想法、看法和做法。这种交流方式以幼儿为主,教师常常这样引导:“把你在游戏中最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吧。”“你在科学区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娃娃家里还需要添加什么物品?”“你是怎样把豆浆磨出来的?”“你在小餐厅里扮演的谁、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遇到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这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把自己活动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梳理。
        2.情景再现式
        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到有价值的分享内容,可以在分享与评价活动中让幼儿再重复表演一次,也可以通过录像、照片等方式,再现幼儿的活动实况。比如幼儿表演的故事《三只小猪》吸引了众多的“观众”,赢得了阵阵掌声,“小演员们”自豪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在分享评价活动中,教师可以请他们再次表演精彩片段,启发幼儿说一说他们为什么演得这么好,并让“小演员”讲一讲当大家为他们鼓掌时,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以此激发其他幼儿参与表演区活动的兴趣。
        情景再现的目的是让其他幼儿了解和学习别人的方法,并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造。角色游戏区、表演区的活动内容以这种方式分享会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共鸣。
        3.评判对错式
        教师在幼儿的过程中,记录下幼儿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在最后分享评价活动中,将问题抛出来,请大家进行对错判断。这种交流讲评方式是以师幼共同参与为主。如:建构区收积木的时候,淘淘手拿一块长方体积木对着欣欣、芳芳用纸板和一次性纸杯搭建的“高塔”挥舞着,致使作品被破坏,欣欣和芳芳很生气,对着淘淘说:“你为什么破坏我们搭建的高塔!我们要告诉老师。”淘淘说:“老师说要收了,反正要收了。”接下来在分享与评价活动时,教师是这样带领幼儿运用评判对错式进行评价的:
        教师:欣欣,老师听到收工作的时候,你们在争吵,发生什么事了?
        欣欣:我们好不容易搭建的高塔,淘淘把它毁坏了。
        教师:哦,看出来你很在意你们辛辛苦苦搭出来的建筑。
        欣欣:嗯!
        教师转向淘淘:淘淘,你当时要把高塔推倒,经过她们的同意了吗?
        淘淘:没有,可是那时候就是要收工作了啊。
        教师转向欣欣:哦,如果淘淘没有给你捣毁,你想怎么收工作?
        欣欣:我想一层一层收。
        教师面对全体幼儿:小朋友,你们觉得呢?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可以随意地破坏别人的工作吗?为什么?
        教师:淘淘,下一次你会怎么做?做错了事情,要向对方说什么?
        4.讨论探究式
        教师针对游戏中发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让幼儿反思自己游戏行为或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从而更好地推动游戏的发展。这种交流讲评方式也是以师幼共同参与为主,教师可以这样引导:“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大家都想当小厨师,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教师组织幼儿以讨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思想,通过比较、分析、论证最终获得正确的认识,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建构游戏“我心中的小学 ”是如何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讨论的:教师把幼儿游戏的照片在显示屏上呈现出来,建构区游戏的四个小朋友选出天天为大家讲解:“这是我们搭建的小学,有教学楼,艺术楼,操场,还可以升旗呢,这个是图书馆,欢迎大家来参观。”同伴都为他鼓掌。接着,教师运用了以下启发性问题带领幼儿进行讨论:你们觉得这所小学建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如果是你来建构,你还有哪些补充?”有小朋友说没有卫生间,那么卫生间建在哪里合适?有小朋友说,如果在艺术楼唱歌,唱完后我想去看图书,可是还要上下楼,太耽误时间了,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办呢?大家想一想!最后教师小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有的说可以架一座桥,有的说可以建个电梯,怎么样实现呢?希望明天在建构区游戏的小朋友,把大家的想法变成现实。
        6.总结概括式
        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外在表现进行总结,整理和提升幼儿的游戏经验。这种交流讲评的方式以教师为主,对于游戏经验较缺乏的小中班较适用,对于大班幼儿就不太合适。如: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把娃娃家活动的照片呈现在显示屏上:照片上娃娃家物品摆放整齐,唯独小娃娃在地上躺。教师请在娃娃家游戏的小朋友分享,欣欣小朋友说:“我今天在娃娃家喂小娃娃吃饭,还给娃娃讲故事。”教师说:“我想小娃娃一定会非常喜欢你做他的妈妈,如果下次玩过以后能把小娃娃放回到小床上,娃娃会更开心。”又如建构区游戏的乐乐小朋友分享到:“今天我在搭高楼时积木总是倒,是明明帮我搭好了,我很开心!”教师总结:“得到别人的帮助的确是一件很开心的事,但别忘了别人帮助了你要说什么呢?”小朋友异口同声说:“谢谢”,教师对乐乐说:“快去向你的好朋友说一声吧。”……
        其实,不管采用哪一种评价方式,教师都应关注到对幼儿原有经验的梳理、关键经验的概括以及习得新经验的提升,实现经验的建构与整合。同时,注意调动幼儿参与分享与评价活动的积极性,并通过高质量的分享与评价激发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这也是分享与评价活动应关注的目标。总之,教师在分享与评价活动中把握好以下原则:激发兴趣、注重引导、倾听孩子、分享经验、梳理提升、促进发展。
        每位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重视区域活动后的分享评价环节,不断提升观察能力,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有价值的分享与评价内容,用行之有效的评价策略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更好地推动区域活动向深度开展,促进每一名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治军.幼儿园大班区域活动[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
        [3]董旭花 韩冰川 王翠霞 刘霞.小区域 大学问—幼儿园区域环境创设与活动指导 [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4] 余祥.大班区域活动讲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