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下高职教育信息化研究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唐瑾
[导读] 伴随着信息化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
        唐瑾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402247
        摘要:伴随着信息化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互联网、云计算以及物联网等现代化数字经济产业相互融合。与此同时,作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改革也逐步同信息化产业技术相结合,并成为今后高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互联网+”;职业教育;信息化
一、高职教育现状分析
        相较于传统高等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教育主要围绕将学生培养成为应用化人才成果为核心,形成具备较强实用技术的工业化技能人才为目标,并且能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作为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历程来看,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培养存在有一定的问题,教育培养应有化效果与实际效果存在有较大的出入。因此,教育部门推出相关政策的出台,促进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和规模发展的质量上得到些许提高。但仍需注意的问题是,高职教育因为生源质量、入学门槛的原因,使得培养学生的基础普遍较差、在学习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方面相对欠缺,在人才培养结果与社会岗位需求的能力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直接导致学生在社会竞争压力中始终处于竞争力较差的地位。【1】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与形式普遍单一
        由于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相对缺乏较为整合的理论体系,因此教育部门和各教学单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更好的将实际教学理论内容与生产实践化要求做到有效结合。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较为简单化和固定化、在问题思考的能力上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生产实践缺乏稳定期限,因此决定了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课程理论无法充分而有效的运用到实践中予以锤炼,从而形成学习与工作实践所形成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没有形成体系化整合。作为课程教学的目的应当以人才培养的全面化为目标,但从实际情况看,教学内容和形式普遍以完成教学为目的,然后将学生“一揽子”打包给企业,缺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改革性、创新性,缺乏对于教育内容与形式多样化的打造,使得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僵硬、缺乏生机,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2】
(二)教学资源贫乏
        良好的教学资源是教学多种形式落实的关键与核心。课程内容、教学原理等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受到教育政策改变以及扩招形势的推广,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的储备上相当贫乏。没有理论基础作为支撑,学生对于所学的知识自然会产生厌恶型的表现。

此外,教育硬件的缺乏也是教育资源贫乏的表现之一。【3】缺少现代化教育设备、生产实习工厂等硬件设施,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
(三)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呆板
        近些年,作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集中在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的状态下。将学生作为定向化、定型化人才培养的对象,“工具化打造”的情形较为普遍。在此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习的状态较为机械化、课堂教学方法较为呆板。由此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扼杀学生学习的思维创造力。教师仅仅将课程分数作为学生学习能力高低评价的唯一标准,并作为工作分配的依据。
二、作为高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师生教学环境与方法的对策研究
(一)积极改善教师的角色与效用
        教师是优秀教学方法与优势教育资源同学生互动的重要环节和角色。积极利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积极吸收互联网教育教学资源的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将优秀的教学方法引入到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之中。以信息科技化手段作为教学普及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当首先加强信息化教学技术的学习,强化“互联网+”背景下对于教育资源的获取、科学化教学方法与能力的提升,真正的将“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目标与实践落实到高职院校学生培养过程中。
(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信息化技术能力学习与实践的培养
        教师在“互联网+职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引导性角色的意义,作为学生也是教育互动环节中的核心化角色。信息化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有效落实实践化教学目标的关键。学生应当摒弃传统教学过程中单一化完成教学任务的思想和行为,应当充分利用教师的引导,结合“互联网+”信息资源优势,不断进行自主与内化型学习,推进信息化教学所取得的实际化效果。加强学生日常学习利用“互联网+”的习惯,突破传统学习思维与习惯,促进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的有效发挥。
三、总结
        “互联网+职业教育”时代下,作为高职教育信息化的推广和深入,不但要求授课教师要对信息技术充分掌握,更要求学生也能够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强化学习的开放性、自主性与拓展性。形成硬件施用、软件并用、思维并举、科学创新的教育教学与学习的有效融合,推进高职教育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靖,刘莉.慕课时代教育信息化与在线课程建设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
[2]陆大同,卢翠珍,“互联网+”时代置业教育微课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启迪与智慧,2018(3)
[3]何玉玲,李辉.互联网+环境下职业教育与岗位培训相融合的微课建设与策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