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初中生物教学思考

发表时间:2021/4/16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35期   作者:邹龙
[导读] 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以及发展,初中生物教育的标准正在不断改变以及推进
        邹龙
        醴陵市青云学校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以及发展,初中生物教育的标准正在不断改变以及推进。初中生物教师开始全面培养学生的求知能力并实施有效的培养方式。在实施培养的期间,教师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主要是促进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并促进教学方式最大化地发挥出来。
关键词:问题导向;初中生物;教学思考
引言
        问题导向法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学的基本规律。在初中生物课堂中运用问题导向法,是将教材的文本内容转化为需要解决探究的问题后进行深入研究,既有利于教学课堂质量的提升,又培养和提升了初中生的生物学科综合素质。
一、以问题为导向,引出教学目标
        为了充分利用问题开展相关的初中生物教学,在设计教学课堂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当堂课学习的内容,精心设置相关的问题,将接下来需要为学生传授的知识点转化为不同层次和不同难度的相同类型问题,利用这些问题在不同的教学进程中层层提问,让学生在已有知识和当堂课学习新知的基础上产生兴趣解决问题,推动整个课堂的进行,最终实现制定的教学目标。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发现采用这种以问题为导向,引出教学目标的教学方式效果非常明显,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逐步开拓学生思维,开启新知的海洋世界,帮助学生潜移默化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生物知识体系,初步体会到生物学科大概的规律和特点。另外,采用这种层层递进的解决问题方式,可以让学生逐步学习更加深入的教学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解决最终的教学问题,从而达成高效初中生物课堂的目的。
        比如以教学初中生物《生物的生存环境》一课为例,本节课主要阐述的是将我们已经熟悉的生活环境和世界用比较抽象的概念进行描述,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等等,都是以学生平时熟悉的事物来用完全陌生的名字来归类。为了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进行深入解读,调动学生探索本堂课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调查任务,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周围熟悉的公园、草地、池塘等环境,观察多种生物多样的生活习性和天敌等,为整个课堂的开展做好铺垫。其次,在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可以直接提出问题:同学们,环境对我们的生活来说,重要吗?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物和环境有着什么样的关系?生物生存需要什么?通过这样具有一定启发意义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教材内容,学习相关知识。
二、将小组合作与问题驱动相结合
        问题驱动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任务较重,且学习起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课堂时间都是有限的,教师若是只以单个学生为问题驱动的学习主体,就会导致问题驱动不对称很有可能使课堂教学出现两种不利于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情况,一种是教师要压缩学生思考的时间,但是学生思考问题时间不足,问题驱动性也就不足,难以保证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另一种是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但是课堂教学目标可能难以完成,这也达不到构建高效生物课堂的教学要求。

此时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与问题驱动相结合,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将问题设计成为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学习生物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时能够充分地进行讨论和沟通,每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思考教学内容,对初中生而言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更加有效,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可以充分地进行思考,还能够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为了让小组合作促进问题驱动的有效性,为构建高效生物课堂奠定良好基础,教师需要保证分组的合理性,需要综合考虑初中生的人际关系以及学习能力,保证每个小组的探究思考能力是基本相同的,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学习时的进度基本一致。其次教师需要在设计学习任务上下功夫,由于是小组合作教学,因此教师设计的学习问题需要适当增加难度,这样学生讨论起来才会更加积极。
        以《种子植物》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设计学习任务。像是“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纵切玉米种子的实验步骤,思考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种子植物更加适用陆地生活,成为陆生植物中占绝对优势的类群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三、设计启发性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问题是思考的基础,问题的难易程度决定着学生思考的深度。但这并不意味着问题设置越深越有利于学生思考,相反,问题设置过深,会让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对生物知识的学习望而却步。因此,初中生物课堂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且要有一定的启发性,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学生依据自身真实经验,跨越教材中的思维障碍,发散思维,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一课时,讲课之初,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有哪些?”在学生给出答案后,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再次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生产过程可以用到生物技术中的发酵技术”,从而导入教学主题。在之后的酸奶制作中,教师可通过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1)在制作酸奶的过程中为什么需要添加糖?(2)在发酵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密封瓶口,使乳酸菌形成无氧环境?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找到了利用乳酸发酵制作的原理: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大量繁殖,使有机物分解。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断思考、研究,其思维跟着问题不断地延伸、拓展,从而掌握了整个发酵过程:灭菌、接种、密封和发酵。在案例中,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延伸思维,扩大了学生的思考范围,拓宽了学生的知识层次,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高、高效生物课堂的构建。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问题导向法的实施中要抓住“问”和“导”两个主要方面,问题导向法的实际运用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问题的发现、思考和解决的过程中,可以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培养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提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萍.问题导向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写算,2020(18):106-107.
[2]佟欣.巧用问题式教学模式促进初中生物教学[J].中华辞赋,2019(07):49.
[3]何相勇.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问题导向法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导学,2018(1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