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俊霞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三小学 015000)
一提到中国,人们就会想起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和传统文化,而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该意识到传统文化对于教学起到的重要效果及对学生的培养作用。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语文的课堂当中,不仅能够对学生的意识进行引导和修正,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文字鉴赏能力,对于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个人水平进行提高,因此,本文也是从渗透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出发进行讨论,对实际的综合性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在教学过程当中完成对学生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传统文化 渗透教学
小学语文是学生刚开始进行系统的文字性学习的起点,也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语文的文化属性,将教育与传统结合在一起,提高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地位和比重,不过显然受应试教育影响颇深的小学语文教学仍然需要做出一定的改进,以提高语文的文化性质,以传统文化的各种内容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一、与实际结合,传统节日熏陶
小学生是属于行动派的,如果将他们居住于小小的教室当中,也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一定的束缚,他们的学习会变得异常艰难和苦闷,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无论是渗透传统文化,或是进行单纯的知识性学习,都应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模板对知识进行学习的情况下,完成生活与学习的重合,才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完成各种其他知识性的学习与重复记忆。而如果想要将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也是需要注意实际生活中的各种传统体现的,一些传统节日的存在,很明显的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节日氛围与日常生活中的不同,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也需要注意这些节日的存在,并以此为依据展开特色的节日实践活动,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进行提高和熏陶。
比如说在学习《端午粽》后,我们就可以带领学生展开实际的包粽子活动,并在进行活动的过程当中讲述端午节的背景及来历,让学生对自己亲手所包的粽子进行品尝,提高学生的节日意识和传统文化认知。又或者在学习《难忘的泼水节》时,我们就可以用现实生活中泼水节的各种视频进行实际导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与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形成对照,帮助学生进行更加准确的文字认知,此外,我们也可以带领学生展开户外的泼水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参与泼水节的快乐和自由,从而在对该篇文章中心思想进行理解和感受的基础上,了解并熟悉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
二、挖掘教材内容,培养爱国情怀
传统文化也是包含方方面面的,它不仅包含着一些传统的节日,所蕴含的各种人文情感,也包括着对祖国的热爱。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也一定要注意,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和提升。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有着死谏的忠君爱国思想,有着忧国忧民的胸怀,也有着对祖国山水的热爱和维护之情,对于国家的热爱,也是一脉相传的。教师完全可以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抓住其中的“爱国点”展开重点讲解,通过一些其他背景、情景的感受,提高学生的共情能力,让学生认识到“爱国情怀”的一脉相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传统文化意识。
从《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到《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在对我国秀丽的风景进行描写,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插入相应的各种美丽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自然风景之美,而提高学生的国家自豪感和对大好河山的维护之情,从《将相和》到《己亥杂诗》、《11月4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等等,都是在表现自己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该加入对其背景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在不同时代文化差异之下的爱国情怀应该如何表达,从而体会贯穿整个文化发展史的爱国传统。
三、精讲古诗词,感悟传统文化魅力
古诗词作文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之一,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及语文素养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在进行古诗词讲解的过程当中进行细致拆分,带领学生领略古诗词当中的各种意象,韵律以及情景之美,从而感受古人心中所想,并领略古诗词的文化之美。比如说我们在进行古诗词讲解的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对已经学习的古诗的对比强调和共性分类,带领学生领略不同主题下的古诗词表达意境,让学生学习到不同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学会以一字带百意的语文表现形式,体验并重现传统文化的魅力。
当然,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师是一定需要关注语文的文化属性的,我们需要认识到语文就是文化的集合体和表现体,而其中所包含的关于历史的描述和展现,都是可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们应该在备课过程当中进行着重思考和教学过程设计,以更加贴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传统文化学习使用感受规则,体验多姿多彩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吕平.语文教学中实施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研究[J].文学教育(下),2021(01)
[2]陈苗苗.轻叩古诗大门,浸润传统文化[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