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亚秋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吉林 长春130061)
摘要:聚焦核心素养,优化物理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掌握高中物理的核心概念以及基本原理,以此提高他们运用基础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教师要注重教学的改革,把握课程教学的核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学习,在头脑中逐渐丰富高中物理的知识体系,把物理学科的内容整合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知识应用的能力。
关键字:聚焦核心素养;高中物理;课堂策略
高中物理的学科教学改革既要围绕着促进学生的主动性而进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效,切实加强教学工作的创新;不能忽视或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因此,高中阶段的物理学科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同样如此。所以,高中物理教师要把握当前核心素养下发展的具体特点,让学生能够在学科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一、设计体验性物理实验,发展学生物理观念
在以往的物理教学中,实验不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开展实验的方式主要是演示。在这种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实验的教育价值较低。在核心素养指导下,教师应适当设计体验性的物理实验,增强学生的体验与感知。
比如“重物断线”实验,这一实验只需要使用三种道具:较为脆弱的棉线、砝码、棉棒。在实验中,学生将棉线分别系在手指及砝码两端,然后用棉棒以掌心为支点支撑起棉线。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调整棉棒与垂直棉线之间的夹角,感受手指、掌心受力的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自己的实际体验对物理现象形成较为直观的认知,还能对力的相互作用形成更深刻的理解。
二、设计团体性物理实验,发展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实验不是对物理器材的简单摆弄,而是对未知物理问题的实践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基于学生较难理解或者容易混淆的物理知识,设计团体性物理实验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团体为单位进行实验。
比如,“探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实验为例,我可以在课堂中为各小组学生提供螺线管、电流表、导线、强磁铁、滑动变阻器等实验器材,然后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理论内容,自行完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等探究步骤。之后,学生开始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从类似“定量”的角度调整自己的探究内容与实验过程。比如,有的小组分析螺线管与导线的成分,然后尝试以多根导线绕成圈代替固定圈数的螺线管,用以测试线圈数量对感应电流大小的具体影响。还有的小组以强磁铁为关键点,借助改变强磁铁通过螺线管的速度、穿过螺线管的幅度,以及在螺线管内外不同区域滑动强磁铁等方式进行多样化的实验。这些多样化的实验过程不仅体现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还体现了学生对物理的探究兴趣。
三、设计辩论性交流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理论知识是教师与学生重点关注的教学内容,也是物理教学的难点所在。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虽然能够将抽象度较高、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授给学生,但由于学生个人思维、知识吸收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程度具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不会显露在外,直到学生在做作业或者考试中才会体现出来。对此,教师应在教学中设计辩论性交流环节,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阐述,让学生明晰自己与他人对理论知识理解的差异。如此,学生既能够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又能够形成科学态度。
例如“楞次定律”的教学为例,在课堂结束阶段,我可以用回顾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小组进行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基础性的。比如,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何按重要性排序?楞次定律实验设计的详细思路是什么?这两个问题对不同的学生而言难度不同,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思索过程中能够较为轻松地梳理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及实验的设计思路,而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则容易遗漏部分知识点。对此,在提问后,教师应对学生的交流过程进行引导与管控,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这一过程中发言,展现自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四、设计开放性教学问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起到引导的作用,但不能全方面“引导”所以教师可以在特定教学环节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教学问题,让学生基于这些问题自主进行学习或者实践。
例如“自由落体”的教学为例,我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设计开放性的教学问题:以教材内容为基础,自主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影响因素。相较于课堂上的团体合作实践活动,这样的任务主要锻炼学生个人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但在现实中,由于受到学习压力的影响,学生在课前实践时容易抱有敷衍的态度。因此,教师应将这一问题融合在预习任务或者作业中。教师应详细规定学生完成任务的形式,如学生需要自行在草稿纸或者作业本上绘制包括科学探究七个步骤的表格,将自己预习课文后对问题的猜想与实验验证过程填入表格中。
五、设计引导性物理问题,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问题引导教学法是物理学科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引导性问题或者启发性问题。教师可以基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目的,为学生设计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迁移或者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理论知识。
比如,在教学完“加速度”的知识后,我可以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加速度大小的定义是以什么思维得出的?以这种思维为基础,如何探究影响加速度方向的因素?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反应代表了他们对本章节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学生应用类比思维解答教师第二个问题的质量就代表他们对这一思维的理解应用能力。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影响学生学习、生活与终身发展的重要内容,应被教师重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结合物理学科的特性,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使用合作学习等方法加强学生对物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的思维、观念。如此,教师便能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优化教学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怀鹏.聚焦核心素养,优化物理课堂[J].安徽教育科研,2020(23)
[2]程建富.聚焦核心素养 优化物理课堂教学[J].考试周刊,2019(A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