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
平阳县昆阳镇练川小学 浙江温州 3254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创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部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本身就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应用性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不断思考、摸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部分教师依然沿用传统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动性,严重影响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因此,探究式教学法的应运而生,能够充分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教材研究、实践操作、构建小组合作的角度出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究,加强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力度。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小学数学教师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应试教学理念,不再以学习成绩来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数学素养。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秉持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给予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更多合作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优质的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学习期间把握好知识的本质规律,而合作交流与实践操作则是提升学生更好的途径。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中,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稳定性,还能转变数学教学的教学模式,从而为学生带来最佳学习效果。
一、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价值性原则
所谓探究式教学法主要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为主要目的。在探究式教学法中,包含以下两方面:第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重点难点,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摸索,学生之间相互探讨,围绕一个重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通过不断思考和尝试突破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使学生学习起来更有趣味性,不觉得重点难点内容那么困难,不断巩固知识增加记忆力;第二,数学知识的逻辑性非常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点,针对这样的情况,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将疑点破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喜悦感。因此,数学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法时,一定要认清教学方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不能乱用,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才能凸显数学教学的效果。
(二)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从字面意思就能够了解到,在教学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发扬教学民主。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凸显不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由教师一人几乎占据整堂课的时间,学生没有太多发言的机会,这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被现代化探究式教学法有所取代。数学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再多,学生将公式背的再熟,缺少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无济于事。实践出真知,只有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有综合性的提高。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要求教师遵循民主性原则,构建课堂民主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尝试、动手操作,敢于向老师提出质疑,大胆说出自己对数学知识的想法以及解题思路,数学本身就是举一反三,充满灵活性的学科,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发扬自主探究的学习精神。
二、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改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思维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数学学科素养的核心所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指导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切入思考,是教师应当掌握的教学技巧。但是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存在两大误区,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发展思维,因此为学生布置繁重的作业,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厌倦;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让学生独立思考就可以发展思维,于是在课上经常向学生提问,但并没有考虑到问题的难度与阶梯性,导致很多学生遭遇挫折,打击了积极性。而思维导图作为呈现思维的图形工具,是教师应当掌握的推动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手段。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大胆尝试将学生带出教室,进行一次户外体验的课程。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去街边、公园、校园,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大事小情来学会发现问题,并能够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日常来进行观察,引导学生观察建筑,可以像学生提问:“同学们,看一下周围建筑物,能够想到有哪些图形呢?”学生们积极的观察、思考,回答:“长方形、正方形”“居然还有三角形”等;随后教师让学生观察街边汽车,接下来进行引导式提问:“同学们,你们从不同的角度会发现汽车有什么样的不同之处呢?”学生们怀着好奇的状态围绕汽车进行观察。通过观察不同的物体让学生进行详细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学习中让学生主动思考、观察,积极配合教师安排的学习任务,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思想认识上应该给予学生鼓励,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问题式引导,增加互动交流,促思维发展
在实际数学活动中,由于小学生的思想认知尚未成熟,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在课堂上很容易被无关紧要的事物分散注意力,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创设问题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尺度,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需求、认知水平来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这样才能容易被学生接受和认可。此外,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时,不易过于简单,这样学生会觉得没有难度,对问题无法产生兴趣;但也不易过难,这样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吃力,自尊心受到打击。教师要在设计的问题中与学生的自身认知产生碰撞,让他们由一个问题可以探索多个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不断地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积极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投入学习之中,有助于师生之间更好的相处,增进双方的情感交流和互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例如,在学习《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计算的价值,掌握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运算规律。首先教师先进行问题引导,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学生们发挥自身想象力,积极踊跃地在课堂中发言。其次,教师出了一道计算题,“小英去书店买书《有趣的数学》是4.68元,《童话故事》3.25元,请问一共花了多少钱?”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们将已知条件标记出来,并明白是求两个单价的总和,是用加法进行运算。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尝试列式计算,前后桌或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将写好的算式进行展示。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带来积极主动的一面,告别以往机械式学习,让学生自发性的参与到学习中来,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解决,尝试各种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从而小学数学课堂得到有效地提升,使引导式情境、设问式情境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今天,探究式教学法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如果不能寓教于乐,教育事业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教师要尝试多样新颖的教学方法,搭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相互促进、相互交流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继桃.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巧妙应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06):3.
[2]贾纯.引导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策略[J].中华少年,2020(14):50+53.
[3]钟华.问题导向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考试与评价,2020(05):56.